苏德战争库尔斯克战役,是二战德军在东线发动的最后一次大型进攻战役。为了这场战役,德军统帅部精心准备了几个月,但在战斗打响后一周,希特勒就终止了堡垒行动。尽管如此,负责南北两线进攻集团的德军将领曼施坦因和莫德尔,对接下来的战场判断却呈现两个截然不同的反应,北线莫德尔消极防御丢掉奥廖尔后退出战斗,而曼施坦因却主动要求继续在南线发动进攻。那么,曼施坦因的单方面进攻有没有实际意义呢?而莫德尔失守奥廖尔对整个战役有多大影响呢?
步兵打坦克,莫德尔咽下人海战术与装甲对阵的苦果
有人对莫德尔在库尔斯克战役中的表现颇有微词,一来早在希特勒同意制订堡垒计划时,他就与古德里安站出来反对,旗帜鲜明的表明德军的装甲打击力量不够,1943年的夏季战役只能防御不能进攻;二来,战斗打响以后,北线第9集团军的表现差强人意,不仅没有守住奥廖尔,中途还请求撤离了战场。实际上,莫德尔也有他的苦衷。
一方面,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德双方都把装甲主力部署在乌克兰方向。1942年11月19日,朱可夫发起“天王星行动”展开对保卢斯第6集团进行大反攻时,曼施坦因第二天才接到组建顿河集团军群的命令,虽然他随后做了一些努力,终究没有挽回保卢斯投降的命运。但他关键时刻的一个举动,却为1943年春天发动哈尔科夫战役打下了基础,那就是他迅速南下堵住了与A集团军群之间的漏洞,客观上,他的聪明才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勒热夫战场撤退出来的莫德尔集团,在哈尔科夫战役前后,因苏军轻率发动哈尔科夫战役,希特勒将装甲主力都派到了南线,一部分留作预备队,一部分交给了曼施坦因,致使苏德双方的装甲主力都在南线作战,而到堡垒行动打响时,莫德尔手上仅有坦克590辆。从这个角度看,莫德尔只能用较多的步兵去与苏军的装甲对阵,他的防御才能在这时也发挥不了作用。
另一方面,在朱可夫发起库图佐夫行动之前,北线莫德尔集团就已经扛不住了。堡垒行动名义上是德军提前几个月在周密部署,但这场战斗却是苏军提前掌握了行动计划,而在德军开始进攻前,率先对德军阵地进行了3个小时的炮击。
虽然德军的装甲部队因没有埋伏在进攻地线躲过了这一劫,但在7月5日战斗打响到9日这几天时间内,莫德尔在波内里城与苏军的两个方面军展开了大战,这场战斗,莫德尔损失了70多辆坦克,只前进10公里,不得不转入防御。
从这个层面讲,希特勒在部署堡垒行动时,对莫德尔集团的北线防御仍然是希望起到牵制作用,所以,给他的装甲有限,包括克鲁格中央集团军群在内,他们的防御主要是防止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发动突然袭击。
收复奥廖尔,朱可夫打弱留强,库图佐夫行动声东击西
如果说莫德尔因不支持发动堡垒行动而积极性不高的话,那么,朱可夫的库图佐夫行动正好是给他退出战场的台阶。朱可夫选择在7月12日这天发起反攻,有几个非常有利的因素。
第一,莫德尔北线进攻受阻转入防御,苏军发动反攻机会难得。由于莫德尔习惯以守为攻,朱可夫决定趁他立足未稳迅速出击,先是2个小时的炮击,然后就是装甲正面强攻。
第二,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施密特中将被撤换,莫德尔对部队还不熟悉。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莫德尔对这支部队还不了解的情况下,仓促指挥,必然会造成指挥上的盲目和出现漏洞。
第三,7月10日盟军在西西里登陆,希特勒要从北线抽调兵力。从德军在堡垒行动的部署来看,希特勒早就做好了撤退的准备,他之所以不同意曼施坦因强烈要求,将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就是怕苏军趁机收复白俄罗斯,从而切断南北德军的防线。而将预备队放在中线,也是为了照应全局。另一方面,他早就准备好第2装甲集团军增援西线。
而朱可夫发动库图佐夫行动的另外一大因素,却是德军北线装甲部队并不具有优势。由于希特勒将堡垒行动主攻交给了南线曼施坦因,北线自然就成了苏军首先反攻的方向。因此,朱可夫组织了3个方面军130万人,21000门火炮和24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3000多架飞机,于12天那天展开了收复奥廖尔的行动。
而与之对应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莫德尔集团共有60万兵力,7000门火炮和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100架飞机。7月16日,莫德尔就扛不住了,请求撤退奥廖尔。
虽然莫德尔在希特勒严令下直到8月5日才撤出奥廖尔,但他的损失也不小。到8月18日库图佐夫行动结束,德军共损失20万人,坦克1044辆,火炮2402门。而苏军伤亡更大,伤亡兵力429890人,损失坦克2586辆,火炮892门,飞机1104架。
从这个层面讲,苏军虽然损失大,但把莫德尔集团打垮了,北线几个方面军的主力转身就向南线曼施坦因压过来,这招棋朱可夫又走对了。
孤注一掷,曼施坦因冒险进攻,难改德军失败困境
按理,曼施坦因是个聪明人,围绕堡垒行动问题,他有三个地方没有考虑周全。一方面,第三次哈尔科夫战役胜利后,他没有继续坚持有限进攻的策略,虽然他提出过以哈尔科夫为中心坚持积极防御的政策,但没有坚持到底。二方面,7月13日希特勒在狼穴召集前线将领开会终止堡垒行动,他却要极力反对,坚持南线继续进攻。这是自找苦吃。三方面,莫德尔丢掉奥廖尔后,他在南线孤军奋战,为何不就此收手?
实际上,朱可夫在对北线莫德尔发动进攻的时候,对曼施坦因还是有一些忌惮。一来是与曼施坦因的几次交手,苏军都没占到便宜,二来曼施坦因手上握着南方集团军群的装甲主力。所以,当斯大林7月23日要求朱可夫尽快展开“鲁缅采夫行动”时,他还是犹豫了10天,直到8月3日才开始发起反攻。
库尔斯克战役打到最后,德军北中南三个方向就剩曼施坦因在南线坚持作战,期间一度还占了上风,由于装甲打击力量跑得太快,步兵没跟上而让朱可夫撵了回去。
小结:库尔斯克战役,曼施坦因在希特勒中途终止行动、中途抽调装甲精锐,莫德尔中途退场三种不利情况下继续作战,确实是有些难为他了。但是,他这么做并没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对东线德军来说,此战以后再无进攻话语权;对他个人来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失败的铁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中途退场的莫德尔却在此战后步步高升,直到战争结束,他的名声并不亚于曼施坦因。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
精彩推荐:二战库尔斯克战役,苏德坦克损失4比1,为何德军不敢再发动进攻
二战苏德战争,苏联为何能迅速恢复战斗力?兵力集中单打一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3个集团军为何10天前进4公里?仓促应战
二战姆岑斯克伏击战,1个旅阻击2个师,苏军8天歼敌坦克133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