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粮食的安全不仅是国家的底线,更是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为重要的农作物,玉米不仅是人类的主食之一,更在饲料、深加工等多个产业环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23年,全国玉米总消耗价值高达7384亿元,玉米加工产业的产值也达到13936亿元,涵盖饲料、淀粉、酒精等多个领域。这一庞大的产业链,离不开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玉米期货正是扮演了这一重要角色。
玉米期货市场的崛起
自2004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恢复上线玉米期货以来,我国的玉米市场化进程便得到进一步加快。期货市场的推行,使得玉米产业链各方都可以通过套期保值的方式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在这背后,是无数农户和企业通过这一工具,稳步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以影响最大的饲料养殖产业为例,饲料养殖不仅是玉米消耗的最大组成部分,每年消耗量约占总量的70%。广东海大集团自期货市场成立之初便积极参与,早在期货上线不久,便开展了套保交易。相关负责人指出,粮价年波动率在20%~30%,但海大集团的净利润率却仅在3%~4%之间,这种微薄的利润使得企业必须借助玉米期货来对冲风险。结果显示,由于鲁毅集团自上市以来就坚持规范操作,鲜有因价格波动作大幅亏损的现象。
保障农户利益的“保险+期货”
对于大多数农村农户来说,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大商所通过推动“保险+期货”的方式,为广大的农民提供了可靠的风险管理工具。自2015年以来,智能金融科技的引入使得195个玉米“保险+期货”项目相继落地。这一组合的出现,不仅在农民遇到自然灾害时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也为其后续的生产恢复提供了资金支持。
桦川县的一位种植户王大江便是这一项目的受益者。2019年,桦川县由于内涝导致玉米减产,王大江参加了“保险+期货”项目,最终获得了赔付,帮助他顺利度过了难关。因此,近年来该地区的农户对“保险+期货”项目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愿。
形成全方位的避险工具链条
随着市场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不断升级,大商所相继推出了多种新增期货品种。鸡蛋期货、生猪期货等品种的加入,形成了完整的饲料养殖避险工具链条,帮助下游企业更好地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同时,针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需求,玉米淀粉期货于2014年上市,填补了这一领域内的空白。深加工企业如今可以利用玉米和玉米淀粉期货进行收购和销售的双向风险管理,确保了更高效的运营。
期权的出现扩展了保障范围
2019年与2024年,期货市场先后推出了玉米期权和玉米淀粉期权,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运用期权,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选择,帮助其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以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通过灵活运用玉米淀粉期货和期权来保证库存管理。
强化创新与研发力量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深加工企业必须注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赵松表示,期货和期权作为价格风险的管理工具,可以大幅提升企业的经营稳定性,使其有更多的精力与资源去投入研发,从而在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
总结与展望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安全的挑战愈发明显。而期货市场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作用将愈加突出。站在新的起点,未来期货市场的发展方向必将更加依托于技术创新与服务机制的完善。大商所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继续致力于强化对产业链的培育与服务,为中国的农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在这一背景下,期货市场无疑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幕后英雄”。这种市场机制的有效性,是我们必须珍视的财富。通过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仅能助力行业稳健运营,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