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下这个幽暗而神秘的世界,光的变化对潜伏在其中的生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近日,迪谢纳等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布的研究论文中揭示了硅藻如何通过光敏色素感知水下深度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水生植物生存机制的理解,也为研究水下光环境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
光是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水中的光照条件与空气中的光照有显著不同,尤其是光的强度和光谱随着水深而改变。短波光(蓝光和绿光)较长波光(红光和远红光)更能穿透水层,因此,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时面临着更高的挑战。研究表明,硅藻,这类重要的海洋浮游植物,利用光敏色素——一种能感应红光和远红光的蛋白质,通过调节其生理机能以适应不同的光环境。
所谓光敏色素,具有两种状态:非活性状态(Pr形式)和活性状态(Pfr形式)。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植物、浮游植物及少数细菌中.当光敏色素在红光下被激活时,它会转变为活性形式Pfr,而 Pfr在远红光照射下又会被灭活。这种状态的转换直接影响了硅藻的生理和发育,进而影响了其生存能力。
迪谢纳及其同事采取了多种实验手段,深入探究了硅藻的光敏色素如何帮助硅藻确定水下深度。他们首先调查了全球海洋收集的水样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环境DNA),发现光敏色素基因主要分布在温带和极地地区的硅藻中,而在热带地区基本不存在。这一分布规律显示出硅藻光敏色素的存在是对特定水域环境的适应,表明光敏色素能有效反映居住环境的光照变化,从而赋予硅藻一种重要的生存优势。
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发现是,与地面植物中的红光敏色素不同,硅藻的光敏色素在感知远红光中的敏感度较低,反而更能感知在较深的水域占主导地位的低强度蓝光和绿光。研究团队通过模拟实验,发现缺乏光敏色素的硅藻光合效率显著降低,进一步印证了光敏色素在光照受限的环境中的重要性。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硅藻的光敏色素是水下深度感知的“传感器”,还为水生生态系统中光照与生物适应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见解。在水域环境中,尤其是温带和极地地区,快速变化的光照条件对硅藻的光敏色素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正是通过精细的光敏色素调控,硅藻能够在动态变化的光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更好地参与生态平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水体的影响,水生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硅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基础生产者,其适应能力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对保护和管理水域资源具有重要价值。
在未来的研究中,探索不同水域、本土藻类的光敏色素及其进化适应性,对于揭示水生植物在复杂环境下的生存策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具有深远意义。同时,这项研究也为人们进一步思考生态系统蕴含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我们期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让我们对水生生物的奥秘有更深的领悟和理解。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https://ai.sohu.com/pc/textHome?trans=030001_yljdaikj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