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造纸与机械造纸,及其纸浆制浆方法!

纸张保存过程中发黄变脆的原因除了上述介绍造纸原料本身的不稳定外,其另一原因即为造纸过程中的工法与添加物,因为造纸的过程乃是破坏植物死亡细胞间层的黏合作用,使纤维素释出,而纤维素即是纸张构成的基本成分。一般而言,纤维素会因酸性而断裂,另外氧化作用亦会对纤维素造成某些程度的变黄与破坏,再则造纸过程中无法将木质素完全分离亦为纸张发黄变脆的原因,因为木质素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且对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即使在一般情况下亦会产生发黄变脆的化学变化。(陈春上,2003,页46)

纸张纤维

由此可知,纸张的耐久性不仅与造纸原料有关,对于造纸的工艺也是有很密切的关联。基本上,造纸的方法可分为手工造纸与机械造纸两种:

手工造纸法

主要是采用手工的方法生产纸张,将原料经过选料、常压蒸煮、发酵、捣料、漂白、打浆、抄纸等20余道工序才能成纸,成纸周期长达数月至一年。手工纸一般不施胶或仅施用少料的胶料,制成后的纸张成中性或为碱性,其耐久性相对提高,多使用在古籍、文献和书画方面。基本上,手工纸张保存都有上百年至千年的历史记载。(李景仁、冯惠芬,1992,页11)

古法手工造纸

机械造纸法

机械造纸法可分为:“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半化学制浆法”三种纸浆生产方式,与手工纸相比其耐久性较差,这和制浆的过程与添加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下略述:(陈春上,2003,页47‐48)

1、机械制浆法:

现代纸张一般是用机器生产的,就是用机械的方法来解离纤维制成木浆。而机械制浆法即是用急速旋转的磨石将木材纤维磨断分离制成纸浆造纸的方法,所以又称磨木浆造纸。其造纸过程没有蒸煮工序,纤维材料中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均未除去,所以成纸率高、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工序简单等优点。但由于没有去除木质素等杂质,且其纤维短而粗,存放时间一久,容易发生氧化、水解、光解等变化,使得纸张的结构产生易脆、发黄和耐久性差的老化现象。(李景仁、冯惠芬,1992,页11;张丰吉,2003,页94)

棕色桑皮纸纸浆

2、化学制浆法:

将纸浆原料及化学药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蒸煮,也就是用适当的化学药剂,在蒸煮原料过程中,除去木质素及其他非纤维素,使纤维解离所获得的一种纸浆。主要生产过程有备料、蒸煮、洗涤、筛选、漂白、打浆、施胶、加填、抄纸等工序。虽然化学制浆法除去大部分木质素等杂质,但由施胶过程中渗入了酸,再蒸煮、漂白中残留的药剂、金属离子对纸张的耐久性都有不利的影响。而化学制浆法生产之纸张多用于书写、印刷等图书与档案用纸。

3、半化学制浆法:

是木材或其它原料先经轻度的化学药品处理,使组织部分软化之后,再利用机器磨成纸浆。此种纸浆之纤维被磨断的较少,纸力比机械纸浆佳,多用于制作纸板。

内容摘自:洪碧苓,台湾省国立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二战期间纸质档案保存维护策略之研究—以国史馆、国史馆文献馆为例》,指导教授:林巧敏 博士,2013年6月;配图与内容无关,转载出于分享目的,如侵联删!

------ END ------

【往期精彩内容】

纸质文献脱酸后对pH值的影响!

纸张原料与组成(一)

纸质档案文物拥有哪些特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