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因礼物破损致歉,伟人一句话尽显大智慧

今天,在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中,静静地陈列着一件珍贵藏品。

巧夺天工的技艺令无数参观者都惊叹不已。

抛开它的精巧,其本身的意义同样非凡。

它就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送给毛主席的礼物之一。

一对瓷塑天鹅。

作为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所赠之物,必定是珍贵非凡的。

可因为运输过程的意外,这对瓷塑天鹅却不小心损坏。

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出现了重大失误,尼克松也显得十分尴尬。

不料,毛主席的一句话,不但缓解了局面,更是让在场众人无不惊叹,这就是伟人的智慧。

01跨越大洋的建交

事情的开始还要从1972年2月21日说起。

当尼克松总统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

走下舷梯的时候,他第一时间便微笑地伸出了右手,与周恩来紧紧握在了一起。

中美会面的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长达三十年的紧张关系,在这一刻得到了缓解。

整个世界的格局,也将因此而产生巨变。

就连尼克松也在回忆录中激动地记录下了这一时刻。

“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启了。”

周恩来总理也是十分热情的对尼克松总统说道。

“总统先生,非常欢迎你到我们国家访问,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我们有25年没有交往了!”

握手之后,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并行走过广场。

出于对这次会面的重视,中方将所有的细节都进行了精心地安排。

两旁简单的队列,抛弃了繁杂琐碎的花朵与红毯,没有人群,没有欢迎的队伍。

两人就这样从挺拔威严的中国仪仗队面前走过,头顶是飘扬的五星红旗与美国的星条旗。

当时的仪仗队,所有队员都是从各个部队里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浑身散发的铁血肃杀之气不禁令尼克松有些紧张。

但他还是能感觉到中国军人骨子里的精气神,于是他赞赏道:

“中国仪仗队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一个!”

但其实,这种简单的欢迎仪式虽说在我国早就习以为常,可尼克松却有些不习惯。

没有人群簇拥,记者采访,这让见惯了大场面的他有些暗暗气恼。

认为是中方不够重视自己的到来。

一旁的基辛格看出了尼克松的想法,当下便偷偷告诉了总统。

按照中国的惯例,其他元首访问,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大概是百余人左右,可这次为了迎接他,到场人数足足有360人之多,是平常的两倍有余。

听到这,尼克松总统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也知晓了中方的诚意。

虽说只是简单的一次见面,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努力,是我们如今无法想象的。

早在1965年,尼克松未当选总统时就曾说过,美国无法承受将这样一个重要的国家(中国)孤立,可是,这篇文章并未引起当时美国政府的在意。

但这番言论却引起了大洋彼岸毛主席的关注。

主席还特意让周总理一同观看尼克松的文章。

当时他就已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尼克松上台,这将对改善中美关系有着重大推动。

果然,在1969年一月二十日,尼克松正式宣布出任美国第三十七届总统。

就职演讲中,他当场宣布在自己的任期内,美国的沟通渠道是全方位畅通的。

这也就为后来的两国的会面打下了基础。

当时毛主席甚至亲自批准,将尼克松的讲话翻译过来,刊登在人民日报。

足可见主席对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视。

同时也不得不感叹其敏锐的洞察力与卓越的眼光。

02互赠礼物

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尼克松总统便在基辛格的陪同下与毛主席进行会面。

当时的主席身患重病,不要说行走,就连手脚都有些不听使唤,经常会不自觉地发抖。

原本为了主席的身体考虑,此次会面决定由周总理全权负责。

可第二天主席醒后,坚持无论如何也必须亲自会见尼克松,工作人员无奈,只能将见面的地点定在书房之内。

在见到毛主席身患疾病仍坚持与自己见面后,尼克松连忙上前握住了他的手,久久没有分开。

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他仍旧记得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时候。

“他的身体很明显非常虚弱,但他的眼神却十分锐利。”

初次见面,尼克松带了一些礼物想要送给毛主席。

平常人去到朋友家,经常会带些礼物聊表心意。

而国家间的来往同样如此,只不过礼物的意义更加沉重,因为这是代表整个国家的重礼。

每一件礼物不但十分贵重,更包含了特殊的政治意义,所以在一开始的选择上,着实令尼克松犯了难。

他的幕僚们有的提议送飞机,有的说要送火车,可纷纷被尼克松否决。

最后几经抉择,尼克松选择一件陶瓷雕塑的天鹅工艺品,作为以私人名义赠送的礼物之一。

可以说送这个礼物用意很深。

中国的英文单词就是瓷器的意思,而且中国最出名的东西除了丝绸、茶叶就是瓷器。

从很久之前开始就畅销西方,甚至成为西方上流阶层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瓷器也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

另外,天鹅在美国的传统中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所以送一个瓷器再合适不过了。

而其余的三件分别是水晶玻璃花瓶、尼克松本人的名片以及一个宴会专用的高脚酒杯。

这其中,要数这件瓷器天鹅最为珍贵与特殊,这件瓷塑天鹅出自美国新泽西州波姆陶瓷艺术中心。

由美国著名的硬瓷烧制大师爱德华·马歇尔·波姆所作。

是其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瓷塑天鹅整体高近1米,长1.75米,

天鹅一家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亲情无限。

天鹅爸爸引颈振翅,天鹅妈妈曲颈梳理。

三只小天鹅,其中一只顽皮地爬到天鹅妈妈背上,一只乖乖地趴在天鹅妈妈身边,另一只伸长脖子,似乎也要爬到天鹅妈妈的背上。

这类天鹅题材的大型作品,

波姆大师一生也只烧了两件

造型可谓逼真写实,每一片羽毛都映射出陶瓷的细腻触感,无不体现其本人高超的艺术水准。

据资料显示,该瓷塑天鹅在1971年初烧制成功后便引发了全美的轰动,在各地巡展上成为了最为耀眼的明星。

可如此珍贵的礼物,却不料在运输的途中出了意外。

由于美国和中国远隔千里,所有礼品都是由尼克松总统的专机运往。

长途的颠簸以及包装的疏忽,导致陶瓷天鹅的第五根羽毛出现了损坏,

无奈只能用胶水粘上。

如此失误出现在国礼之上,尼克松也有些不好意思。

当他向毛主席讲明有关礼品损坏的事情之后,在场的中方领导人都有些尴尬,心想:“这不是成心让我们下不来台吗。”

可没想到,毛主席听闻,随即大笑着说道:“中美关系不是也让你们接上了吗?”

一句话,不仅给了尼克松一个台阶,更是表明了中方对两国关系的重视。

尼克松顿感佩服,在场众人也纷纷鼓掌,感叹主席的一语双关当真是恰到好处啊。

来而不往非礼也。

面对尼克松的赠礼,主席也回赠了他一副字以及四两“大红袍”茶叶。

看着面前只有四两的茶叶,作为国礼是不是有些太少了呢。

似乎是看出众人心中所想,坐在一旁的周总理哑然失笑,开口对尼克松解释。

“别小看这一点茶叶,主席可是将半壁江山都送给了你呢

。”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主席所赠的并不是普通的茶叶,而是来自武夷山大红袍母树所生产的茶,母树仅仅只有三颗,一年的产量也不过六七两。

就连主席和总理,平时也不舍得喝。

可这次一下就送出四两,足见礼物的贵重了。

尼克松一听不禁感动,如此珍贵的礼物,可见中方的诚意,真乃荣幸之至。

至于另一件礼物,当真也是有趣得很。

主席送出的墨宝共12个字,分别是“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可这几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却令尼克松百思不得其解。

甚至曾令中情局进行研究,可仍旧是一无所获。直到后来,基辛格的学生在出版的《毛泽东传》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老叟坐凳指的是美方的傲慢自大,自以为掌握着整个世界。

嫦娥奔月则是说中国的第1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表明自己科技的进步。

而最后的走马观花则是暗指尼克松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但这也仅仅是后人的猜测罢了。

真正的含义究竟如何,我们早已无从知晓。

03英雄惜英雄

1972年2月21日晚上7点整,在结束与毛主席的会面后。

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盛情款待尼克松一行。

首次招待美国外宾,从食物到餐具,自然是处处彰显着中国特色。

以淮扬菜为主,菜样精美而不重口,适合外国人的口味。

从荤到素,从热到冷,丰富而多样。面对琳琅满目的中国美食,尼克松感到非常惊讶,普通常见的食材也能做得如此丰盛美味。

除了食物,饮品同样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

那便是茅台酒。

当服务员打开古雅的水白陶瓷酒罐后,一股特殊的芳香缓缓飘散,周围的外宾都好奇的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这神秘的中国酒。

周恩来举起盛满酒液的小杯热情地和尼克松介绍:“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

这纯净透明、醇香幽郁的茅台酒液,把尼克松以及在座的外宾们都迷住了。

其实,这里还有一件趣事,当时周总理为了展示酒的浓烈,随手将点燃的火柴扔

进了酒杯之中,一杯酒水忽地一下燃烧起来,令在座的外国友人惊讶不已。

当时的尼克松也惊叹于这酒的浓烈,于是便在心里暗暗记下。

回到国内后,在一次白宫的晚宴上,尼克松向他的女儿特里西娅热情地称赞茅台酒的味道。还特意表扬茅台酒的燃烧,他将一瓶茅台倒在碗里,让它点燃。

可当时周总理只是点燃了一小杯酒,可如今换成一整碗的烈酒,火势自然更旺,淡蓝色的火焰在碗里跳跃腾挪,眼见愈来愈旺,竟没有一点要熄灭的样子。

正当尼克松束手无策之时。整个碗却承受不住高温

“砰”的炸裂开来,燃烧的茅台酒瞬间铺满了整个桌面。幸亏家人急忙扑救,最终才避免了惨祸的发生。

而基辛格听闻这件事后也调侃尼克松说道:

“美国第一家庭的成员奋勇协力,紧急救火,才把火扑灭,防止了一场国家的悲剧。”

如同全天下的父亲一样,见到的新奇的东西,第一时间便想着是与自己的孩子分享。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当时的宴会上,没有了谈判时的紧张气氛,尼克松众人与中方的接待人员相谈甚欢。

甚至还学会了第一句中文,那就是“

干杯

!”

此次赴中会面即将结束,虽说两国仍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就核心关键,双方达成了共识。

尼克松也在宴会致辞上激动地说道。

“明天这将成为全世界的重大新闻。但是,我们在那个公报(中美联合公报)中所说的话,远不及我们在今后为建立跨越1.6万英里和过去分隔我们22年的敌对状态的桥梁而将做的事情来得重要。我们在这里已逗留了一周时间。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他还临时引用了一段毛主席的诗词作为讲话的点睛之笔。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可见尼克松对中国的重视以及对毛主席的钦佩。

其实,抛开两国的博弈,尼克松与毛主席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早在1970年,毛主席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就以及流露出对共和党尼克松总统的赞赏。

彼时,新中国百废待兴,伟大复兴计划刚刚起步。而美国同样深陷越战问题,国内时局动荡。

这更让两人有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

见面后,两人表面上是在谈论哲学,可句句包含深意,始终围绕着中美苏,三国的国际关系。

主席的幽默与沉稳,谈笑间始终让人觉得内有乾坤,含蓄而尖锐。

尼克松也是做足了准备,对答从容,双方就两国未来的发展与关系展开畅谈。

谈话开始,尼克松便言辞真诚地说“您的著作改变了这个世界”。并赞赏“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

毛泽东却很谦虚,笑着回应道:

“你的《六次危机》那本书写得不错。”还说“你竞选时我投了你一票

”。

更是赞赏了他对中美关系的见解与努力。

在二人谈到两国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时候,更是一致地认为求同存异才是两国长久发展的方针,当尼克松谈及两人相似的家庭出身和对人民的感情之时,毛泽东更是深表赞同。

并且极为幽默地说:我们天天说全世界团结起来,打倒帝、修、反,但“就你个人来说,可能不在打倒之列”。显然主席也是将尼克松当成了难得的朋友。

1976年2月21日至29日,卸任的尼克松夫妇再次访华。

毛主席却仍以接待“总统”的规格会见了他。

并且不顾重病,原本约定15分钟的会面,主席却同这位老友长谈1小时40分钟。

可殊不知这也是主席所会见的最后一位国家元首了。

仅仅半年之后,毛泽东因病离世,尼克松为之落泪

他于9月9日当天发表声明说:

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客观现实有深刻的了解。中美两国自1972年起所建立的新关系应当归功于他的这种高瞻远瞩。”

时光飞逝,岁月悠悠。

如今故人已逝,当年的种种过往,如今已溶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但从无数的文献记载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一代伟人的智慧,以及为新中国的崛起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无私奉献。

愿先辈安好,后世必当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求同存异中美彼此受益,应多些理性对话》解放日报

《震撼世界的“破冰”尼克松访华成行前后》国家人文历史

《尼克松访华》人民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