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梁启超、高僧印光,竟都极力赞叹曾国藩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逝后被清廷追赠太傅,谥号

文正

,所以后人尊称为曾文正公。

在中国除了孔子为至圣之外,明朝的王阳明也被后人尊为圣人,而清朝的曾国藩则被尊为半个圣人。

在民国时期梁启超认为曾国藩是:“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而梁启超对于《曾国藩全集》,也高度评价为每天都值得反复去读:“

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民国时期赵尔巽在《清史稿》中也对曾国藩高度评价:“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

凡规画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

何其盛欤!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于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

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我国领袖毛主席也对曾国藩赞叹道:“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国民党的蒋介石也认为:“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同时也是净土宗第13代祖师的印光大师,他和文正公曾国藩的外甥聂云台居士通信时,也很赞叹曾国藩的心法。认为学习曾国藩的心法,能够有助于脱离富贵习气,安乐于自性天真中,不随外面物境所转。这在高僧印光在《与聂云台居士书》中说到:“接贵家语,不胜钦佩。

文正公心法,阁下得而传之,故能脱离富贵习气,乐我天真,不随物转也。

曾国藩的心法,有助于脱离富贵习气,安乐于自性天真中,不随外面物境所转。这在《曾国藩全集》当中随处可见。

曾国藩对他儿子的家书《谕纪鸿儿》当中便讲到:“家中人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官二十年,

不敢稍染官宦气习,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

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尔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手谕(时在江西抚州门外)”

这是曾国藩信中对他的儿子讲到:“家里到营中来的人,大多数都称赞你举止大方,我对此稍感欣慰。世人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做大官,我却不希望你们做大官,只希望你做个知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立持家,习惯劳苦,可以凭借它处于快乐的境地,也可以处于俭朴的生活,这就是君子。

我做官有二十年了,不敢沾染一点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依旧遵守朴素的家风,极其俭朴可以,稍微丰盛点也可以,太丰厚我就不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由俭朴到奢侈容易,由奢侈到俭朴难。你的年纪还小,千万不可以贪恋奢侈享受,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大家庭还是小家庭,士农工商各种人,只要勤俭节约,没有不兴旺的;若骄奢怠倦,没有不衰败的。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败坏我们从高曾祖父就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和叔父,都是黎明就起床,这是你知道的。

但凡是富贵功名,都是命里注定,一半在个人努力,一半在天命。只有学做圣贤的人,才能全靠自己作主,和天命不相关涉。我有志学做圣贤,可小时候少了居家恭谨的功夫,所以到现在还偶尔有戏言和戏谑的行为。你记得要举止端庄,不要随便说话,才是修养道德的基础。”

?

毛主席、梁启超、高僧印光,竟然都极力赞叹曾国藩,这绝非偶然。足见曾国藩的见地道德修养,确实有过人之处。如果大家有时间,也有信心,可以适当地学习《曾国藩全集》中的内容,对于陶冶自己心性,克制不良欲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