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量产50万!中高阶智驾轻舟“越级”,获征程6M首家定点
2024年,智驾领域的“马太效应”愈发凸显。
理想、小鹏等头部玩家年交付量高达数十万,NOA功能实现全国覆盖,端到端模型加速上量。而尾部玩家仍然还徘徊在基础L2级别的功能上,与头部阵营的差距日益拉大。
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越级”或将成为明年的关键词:
一是定位“越级”,让低阶车型也能用上中高阶智驾方案,抢占市场占有率,吸引更多消费者;
二是体验“越级”,快速赶上“端到端”这波技术浪潮,赢得更多用户口碑。
同时,还要考虑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就在2024年尾声,轻舟智航抛来两个重磅猛料:
一是其基于征程6M的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获得头部新势力车企量产项目定点;
二是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量产交付上车突破50万套,成为业内首个基于征程6M获量产定点,并第一个达到50万级量产交付规模的中高阶智驾解决方案商。
在既追求量、又要求质的竞争格局下,这家被外界认为是把地平线J5和J6用得最好的智驾方案商,能否助力车企“越级而立”?
从高速“越级”城区,轻舟智航求出J6M量产最优解
受到众所周知的因素影响,地平线几乎成为国内车企在智驾计算方案领域最具性价比,也最稳妥的选择。
搭载地平线征程5的理想L系列车型的成功,已经充分证明了在地平线平台上可以实现出色的智驾体验。特别是AD Pro升级3.0之后,复杂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还能主动躲避大车,带来的安全感不止于主动安全,赢得了很多用户的青睐。
今年4月,地平线发布征程6时,随即公布了一众生态合作伙伴。很多智驾企业也都发布了相关的解决方案,但如今真正拿到定点的,还是屈指可数。
在眼下这个关键节点,智驾供应商光靠技术demo、限定路段的体验效果,已经难以打动车企。在选择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时,车企如今更多会聚焦以下三点:
首先,同平台量产经验更丰富。这意味着更快的方案适配、调优速度,能够缩短交付周期,抢占市场先机。
第二,性能指标更领先。在相同平台上实现更低的接管率、更低AEB触发率等性能指标,意味着技术经过了大规模的路测验证。
第三,量产性价比更突出。在同等方案硬件成本下,更高的交付数量意味着单位交付成本更低,也就能帮助车企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前,轻舟智航就已实现了基于J5的BEV “超融合”感知及行泊一体全栈方案的大规模量产交付上车,如今用户里程已达数亿公里、高速NOA安全接管率1000+公里级别、AEB误触发率超过40万公里/次,给出了J5量产交付的“最优解”。
如今拿下量产新定点,轻舟智航再一次求出“J6M”的最优解,有望让很多原本定位于高速NOA的车型“越级”配上城市NOA。一来,能够帮助车企打造智驾体验更具竞争力的车型,二来,也让用户花差不多同样的预算获得更多的增值体验,真正拉开“高端体验大众化”的序幕。
50万交付“遥遥领先”,城市NOA量产拐点已至
轻舟智航此次再获定点,50万交付量正是其底气所在。
根据今年10月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1月~2024年7月国内乘用车NOA高阶智驾系统方案排名中,轻舟智航以50.84%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甚至超过了华为,做到了“遥遥领先”。
50万量产交付经验的积累,首先意味着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因为任何微小的安全隐患问题,都会在如此大的量产规模下被无限放大。而50万的交付上车量,自然对技术成熟度、可靠性及泛化性的有力证明。
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撬动城市NOA的量产拐点。
当前,市面上的城市NOA还难言称得上真正好用让人放心。轻舟智航曾提出,城市NOA是辅助驾驶的天花板,也是无人驾驶的入门槛。那么,距离把城市NOA做到好用、让人爱用,还差多远?
埃隆·马斯克曾说:
“用100万个视频case训练,勉强够用;200万个,稍好一些;300万个,就会感到Wow;到了1000万个,就变得难以置信了。”
以出货量达百万的理想为例,过去半年,其推送的端到端模型的clips训练量已从100万增加到了600万,每次OTA更新,都能越来越接近“老司机”。李想表示最晚明年年初,就将推出通过超过 1000 万 clips 训练出的更完善的自动驾驶体系。由此可以大概换算,百万台的量产交付,或许就将促成城市NOA的GPT时刻。50万,将是迈向这一时刻的重要拐点。
当然,50万也只是一个前提,做到数据的高效利用,才能真正实现模型的快速迭代。轻舟智航高效的数据闭环能力,固然能够真正帮助车企更好地利用数据,快速乘上“端到端”快车,从而带来越用越好、常用常新,更加丝滑、拟人的智驾体验。
城市NOA的量产拐点,意味着智驾体验的一次真正“越级”。可以说,2025年的智驾竞争,“越级者”胜。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大白兔
0大白兔 小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