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虫子”为何
能登上《自然》子刊封面
——揭秘高精度仿真线虫背后的科技革新
一条仿真虫,能够模拟真实生物,由食物化学信号指引,自主向目标蠕动前行——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制的“天宝”高精度仿真秀丽线虫,近日登上了国际学术期刊《自然·计算科学》的封面。
这款仿真虫如何实现对真实生物的逼真模拟?它对人工智能领域带来了哪些启示?接下来,我们一探究竟。
仿真虫的奥秘
尽管长度仅约1毫米,但这条“虫子”,既有着逼真的身体,也具有精细的神经感知能力。
依靠302个神经元精细建模、96块肌肉与3341个力学计算单元的支撑,这条仿真线虫,可以像真实线虫一样嗅探并控制身体向兴趣目标蠕动,让我们看到了生物模拟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力。
下一步,这条“虫子”还有望实现避障、觅食等,而这是只有生命体才具备的复杂智能行为。
为什么模拟秀丽线虫?
研究人员介绍,智源仿真线虫,是将秀丽线虫的生理学和解剖学信息,整合进一个计算模型,并将环境纳入考量。这一系统可以模拟线虫的行为,以此探索神经结构如何影响智能行为。
秀丽线虫,体长1毫米,通身透明,为雌雄同体,以细菌为食,生活在土壤中,对人类没有什么危害。它是唯一一个身体中的所有细胞,能被逐个盘点并各归其类的生物。
科研人员之所以选择秀丽线虫做生命模拟,是因为它是人们目前研究最为透彻的模式动物。
类脑智能的探索
研究人员表示,当前,人工智能研究主要沿三条路径展开。
一是数据驱动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美国OpenAI的GPT为代表。
二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强化学习,以英国DeepMind的AlphaGO为代表。
智源研究院积极探索第三条路径,即通过高精度地模拟生物神经和身体系统实现更强智能,简称类脑智能。
“天宝”仿真线虫的设计与构建所涉及的技术,代表了一种新的生物启发式智能模型。
在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逐渐渗透人们生活的今天,类脑智能的探索,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打开新的大门。
可以预见,未来的仿真实验,不仅仅能应用于基础科学研究,也将涉及医药、环境监测、甚至高风险环境下的自主作业等多个领域。
乒乓球为什么不能带上高铁
近日,一位乒乓球爱好者携带乒乓球过安检时,被工作人员告知不能带上车。这不禁让人好奇,小小的乒乓球,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今天就带大家来揭开这个谜团。
乒乓球主要有两种材质,一种是“赛璐珞”材质。这种材质的乒乓球燃点很低。根据《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赛璐珞属于易燃固体,禁止随身携带进站乘车。
另一种是“醋酸纤维”材质。这种乒乓球,由绿色环保的醋酸纤维素新材料制成,熔点高达200摄氏度以上,可以通过铁路运输。
那么除了乒乓球,还有哪些体育用品禁止或限量携带呢?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折叠自行车:每件携带品按外部尺寸长、宽、高之和计算。普速列车不超过160厘米,动车组列车不超过130厘米,若超过规定尺寸就不能随身携带,可以托运。如果在允许尺寸范围内的自行车,需要使用硬质包装物包装完整,而且在车站内和列车上不能拆卸包装,以免运输过程中对旅客造成意外伤害。
桌球杆:棍棒、球棒、桌球杆、曲棍球杆等钝器禁止携带,可以托运。
武术刀、剑等:开刃的武术刀、剑等禁止携带;未开刃的武术刀、剑需妥善包装,经铁路公安进行认定,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携带进站。
射击比赛专用弓箭:射击比赛专用的弓、弩等禁止随身携带。如有赛事需出示相关证明材料,并提前联系车站。
滑雪板:妥善包装的雪具,不超过旅客免费携带品的重量和体积,可以随身携带。不符合要求的则需要选择雪具快运服务运输。
登山用登山杖、冰镐:登山杖等杆状物品,普速列车携带长度不能超200厘米,动车组列车携带长度不能超130厘米,超过规定尺寸则不能随身携带,可以托运。冰镐禁止随身携带,但可以托运。
自然奇观!
西藏再次发现大型梦幻冰洞
近日,在西藏边坝县边坝镇普玉一村发现一处大型冰洞,这是继去年3月在该区域发现大型冰洞后的又一次发现。
经初步勘测,该冰洞深度约152米,宽约18.2米,高约6.6米。整体呈弧拱造型,冰壁晶莹剔透,冰体形态各异,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湛湛蓝光,仿佛一个梦幻的蓝色世界。
新突破!
无人机将实现边飞边充电
我国科学家近期取得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能够让动态无线充电更高效,未来应用有望让无人机边飞边充电。
这一成果构建了一种基于双频超表面的无线传能、感知定位与通信一体化原型系统,实现了自适应追踪的无线能量传输。
与传统的无线充电方式相比,这一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它能够支持多个终端设备在移动过程中进行高效的非接触式无线充电,例如运动中的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为其提供稳定、高效的电力供应。
郧县人1号头骨化石相貌复原像(左),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相貌复原像(右)。
距今100万年古人类“露面”
近日,湖北省博物馆发布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复原像,揭开了郧县人1号、2号的“神秘面纱”。这是世界上首次对距今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开展的科学的相貌复原工作,对古人类化石相貌复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研究显示,1号头骨化石,女性,年龄25—45岁,距今约100万年;2号头骨化石,男性,年龄25—45岁,距今约100万年。
“郧县人”头骨化石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填补了人类演化链条中从元谋人、蓝田人到北京人之间100万年时间节点的缺憾,为研究东亚直立人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