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脏血管病的研究领域,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患者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其发生影响了近10%的患者。该病理状态主要与肝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促凝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息息相关,之前的研究已表明PVT可能会增加肝移植手术的复杂度。现有数据指出,当血栓导致门静脉完全阻塞时,肝移植术后的死亡率有显著上升的趋势。
过去的研究结果显示,抗凝治疗被认为能改善肝硬化PVT患者的生存率,并且促进门静脉的再通。然而,最近的研究揭示,生存率的改善似乎与门静脉的通畅程度并无直接关联。虽然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在提高再通率方面表现良好,但对长期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明晰。
2024年10月,国际权威期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发表了一项重要的回顾性对照研究,探讨了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硬化PVT患者临床结局及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涵盖415名患者,其中150人接受抗凝治疗、93人采用TIPS,而172人则接受最佳支持治疗(SCO)。一项引人注意的发现是,虽然TIPS和抗凝治疗在特定患者中更能促进门静脉的再通,但这些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和肝移植成功率并没有显著益处。
在收集的数据中,PV部分阻塞的患者组别间再通率无显著差异,而在完全阻塞的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再通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但无论是抗凝治疗还是TIPS,整体生存率的提升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在对整体患者基线特征的分析中,发现年龄、MELD评分等指标是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而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并未对生存期产生显著影响。这一结果让人警醒,我们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肝硬化PVT的治疗方案保持谨慎,尽管现有的治疗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善血流。但是,患者的长期预后依然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来确认。
肝硬化并发的门静脉血栓问题具有临床挑战,对整个医疗领域而言,都呼唤科学界开展更为系统的研究,以便为肝硬化PVT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呼吁全国各大医院医学专业者积极参与相关的多中心研究,多角度探讨这场肝病防治之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