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臣曾赞韩琦曰:“公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田畛峭壁巉堑。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韩琦,北宋时期的一位出色宰相,凭借着过人的才能,得到众人的尊重以及皇帝的赏识。
在宋仁宗统治时期,韩琦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战功,被升迁为宰相,在朝堂中的地位已经无人可以超越。而在新任皇帝宋英宗继承皇位之后,这韩琦同样也是凭借才华得到新皇的认可。此人颇为正直,不为权势折腰,一心一意拥护宋朝的统治。
在当初庆历新政遭遇失败之后,韩琦对朝廷产生失望之心,因此自行到地方任职。通过多年的辗转,他也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心态,在皇帝将他召回京城之时,他也欣然接受。对于这一位肱骨之臣,宋仁宗显得十分重视,不仅允许他自由的出入皇宫,甚至还将他拜为宰相。
回到京城之后的韩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宋仁宗储君的确立问题。当时宋仁宗膝下没有儿子,储君人选也迟迟没有确定。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宋仁宗就经常生病,这也导致文武百官担心皇帝突然去世,没有储君使国家发生动荡。尽管大臣们极力劝谏,但宋仁宗却并不将这些放在心上。
等韩琦担任宰相后,他便立刻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样认为储君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必须要尽早确立。宋仁宗这才同意让堂兄的儿子赵忠实担任皇太子,确立储君之后不久,宋仁宗便去世了,在韩琦等人的拥护之下,宋英宗继承皇位。这宋英宗也是一位识人之君,他也十分欣赏韩琦的才华,将其任命为兵部侍郎加魏国公。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宋英宗刚刚继承皇位之后不久,就突然抱病在床。无奈之下,就只好暂时由曹太后垂帘听政,由于一些奸人作乱,导致曹太后与宋英宗的关系也逐渐紧张起来。为了缓解母子二人之间的关系,韩琦等人经常在其身边劝说,最终,使得曹太后放下心中不满,重新保持与宋英宗之间的友好关系。
治平元年,这个时候的宋英宗,病情已经完全好转,在韩琦等人的催促之下,曹太后最终撤出朝堂之中,将权力还给宋英宗。即使之前在病情中,宋英宗也将韩琦的举动看在眼中,在他看来,韩琦绝对是一位忠君报国之人,因此将其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当然,之前的宰相职位没有变动。
韩琦却多次请求辞去宰相之位,但没有得到宋英宗的答应。大半个月之后,韩琦等人就开始对宋英宗的亲生父亲追封这个问题,提出讨论。最终在争论的十八个月之久,韩琦等人决定顺应宋英宗的意思,将其追封为皇考,但遭到翰林学士王珪等人的反对。曹太后得知之后,也感到极不满意,下旨斥责韩琦。
韩琦便主动与曹太后进行交谈,最终让曹太后同意了他们的想法,为这件事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尽管这个时候的韩琦,早就已经不在边疆为官,但他对边境的发展确实格外关心。他曾经多次结合自身经验,对边疆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在河北河东等地召集百姓充当军人。
让他们在农闲的时候回归农田,而在战斗爆发时,又聚集起来。如此一来,既可以增强军事力量,又可以减少军队过多带来的军费开支,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公元1066年,西夏大举进攻大顺城,得知消息,韩琦立刻派遣使臣向西夏方面问罪。
其他人都纷纷劝阻,认为可能会导致使臣因此丧失性命,但韩琦却对西夏进行分析,认为西夏皇帝只不过是个无能之人,根本就没有当初李元昊的智谋。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西夏皇帝主动来信请罪,立刻撤退了军队。
熙宁二年,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开始对国家进行变法。之后他就提出青苗法,但韩琦却对这个政策持反对态度。在他看来,这青苗法不管百姓真实的经济状况,一律按照户籍人口来确定金钱,这种做法,根本就不能解决土地兼并,百姓贫困的问题。
宋神宗在阅读了韩琦的奏折之后,也一度改变了自己的决心,但王安石却对韩琦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批判,最终让宋神宗选择相信王安石,而解除了韩琦的官职。纵然感到无奈,但皇命不可违,韩琦不能与皇帝相抗衡,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好在不久,韩琦就被授任永兴军节度使的官职,但他却极力推辞,不愿去赴职。直到之后,朝廷又根据韩琦本人的要求,让他前往象州管理,对此韩琦欣然接受,并慷慨前往任职。在三年之后,韩琦便主动向皇帝上奏请求退休,但皇帝挽留,没有批准。
这个时候的韩琦,在朝堂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皇帝对他的信任,也是十分有限,韩琦自己十分明白这个道理,因而才不断的向皇帝请求辞官归家。直到他在象州去世之后,皇帝都没有同意他致仕归家的请求。得知韩琦去世的消息,宋神宗显得悲痛不已,下令为他罢朝三日。
袁桷语录曾有记载:堂堂魏王,龙章凤质。天实生之,以佐王室。射策玉墀,庆云耀日。中外践更,执德惟一。作为一位天生的政治家,这韩琦在政治方面的敏锐是旁人难以比拟的。
在当初王安石推行变法之时,韩琦其实是选择支持的,奈何王安石变法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他也提出自己的看法。奈何没有得到皇帝的采纳,就连他自己也因此受到了惩罚。韩琦无奈,只好主动退出国家权力中心,依托在地方找到安慰。
参考资料: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
《史传三编·卷三十·名臣传二十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