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银经典点说《庄子》至高无上的力量(Supreme Spirit)《逍遥游》,庄子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辉煌绚丽的神话世界
至高无上的力量(Supreme Spirit)请赋予我勇气和力量,去超越过去所无法超越的。请赋予我智慧和觉知,去理解过去所无法理解的。请赋予我虔诚和信念,去臣服于过去所无法臣服的。请赋予我仁慈和丰盛,去经验过去所无法经验的。
请赋予我平静和安宁,去安住于过去所无法安住的。请赋予我喜乐和光明,去放下过去所无法放下的。《庄子》首篇《逍遥游》,庄子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辉煌绚丽的神话世界,全文具有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瑰丽的想象。
《逍遥游》的首段简述了鲲鹏的关系,鹏由鲲化成,由北冥飞往南冥。鲲,本受水的束缚,然而他挣脱了,化而为鹏,借旋风直冲云霄,飞往南冥。由此,我们感叹鹏的自由逍遥,然而,它依然需要借助旋风飞行。无论是鹏鸟,还是灰尘、云雾,都需要借助风的吹拂,故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都没有达到逍遥,仍然有所凭借。但即便从这个角度来看,万物都不达逍遥,其自由的程度依然因其境界的不同而不同。此处庄子借水的承载能力作比,说明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才具备一定的能力,从而达成某些事,实现一定的自由逍遥。而大鹏鸟相对于蜩与学鸠,具备更高的境界,所以能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相比之下,蜩与学鸠努力之下,也不过飞到榆树枋树的高度,这便是二者境界不同带来的差异。知识或许相通,但境界并不相通,低境界者难以理解高境界者。因此,蜩与学鸠相对鹏鸟处于较低境界,受自己所见所感的局限,受困于自己所建构的“围城”、“井底”,既见不到境界高者所见之世界之广阔,更认知不到自己的局限,自然无法理解鹏鸟所为。它们以自己的想法去衡量鹏鸟,更是体现它们的无知。后文去郊野的人、去百里外的人和去千里外的人,因志向、目标的不同,进行的准备和努力程度不同,所获得的自然也不同。故,虽然万物或许皆不自由,但由于其境界的不同,所获得的自由大小也不同。而当处于低境界的时候,也不应该以自己的粗浅衡量别人,而应当努力改变,提高境界,取得更大的自由,从而获得逍遥。
然而,万物天生有其限制,并不是经过努力就一定能够提高其境界。文中以寿命为例,寿数既定,难以更改。蜉蝣朝生暮死,上古大椿却是以八千岁为春、秋,二者相比,未免悲哀。而斥鷃,经尝试后发现,它飞翔的极限便是蓬篙之间,已无法达到更高的境界。故万物自有其天性,我们既主张追求更高的自由,但同时万物也应当各适其性,各足其性,适其所适,安其所安,各得其所。
野马、尘埃与鲲鹏,是空间上的大小对比;蜩与学鸠和鹏鸟,是境界上的大小对比;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是寿命、时间的长短对比,但他们都不得逍遥。那么真正的逍遥是什么呢?庄子由智、行、德、能兼备的人写起,虽然他们很优秀,但是他们受到世俗评价的局限,其衡量自身的标准是世人给予其的评价,故不是真正的逍遥。第二类人,是如宋荣子一般的人。他们能够很好的区分内外,不受世俗评价的约束,而仅关注自身感受,但其自身的情绪依然无法超脱物质世界的约束,依然有所待,故也不是真正的逍遥。第三种人,则是列子。列子可御风,也不追求招致福气的事情,但他依然无法割舍物质世界,因此也不是真正的逍遥。最后一种人,即文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他们实现了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达到了无所待的境界,也就是真正的逍遥。要达到真正的逍遥,便是要“无己”、“无功”、“无名”,从而顺应本心,把握天地之道,顺应六气的变化。
而所谓无己、无功、无名,则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就像禅道提出人生的三种境界:参禅之初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对禅道有所感悟后,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彻悟后,又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但第一种境界和第三种境界又是不同的,它是在产生某种认知或成见后,又舍弃了这些,从而超脱了认知的局限,又回到了本初。
在我看来,无己大概是由不曾了解自己,进而充实自己,认识自己,达到有己,最后升华到不知有己,放弃自己的欲望、偏见、想法,即为无己。无功也大致如此,先是不曾有过功劳奉献,再到有功,奉献社会,造福人民,最后遗忘自己的功劳,不知有功,不为功劳奉献所束缚,达到无功的境界。而无名,大概是从不曾有过名声,到名声在外,受世人讨论,最后不为名声所累,视其为无物,进而达到无名的境界。如此以后,便也是舍弃了物质世界的羁绊,上升到了与万物相通的境界,实现了精神上的逍遥。
尧与许由的对话也是无己、无功、无名。对于尧和许由来说,他们追求的都是将天下治理好。而从尧和许由的德性能力来看,二人无论谁来治理,成效相同。而此时,尧已经实现了天下大治。若是此时让位,对于尧和许由来说,无非是多了一段美谈,一个虚名。同时对于许由来说,他知道接受王位的好处,但是那些珍宝、权利对他来说,其实是不必要的。故许由选择拒绝,尧也接受了他拒绝的理由。就此时的尧来说,他顺应自己的道,将天下治理好,至于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就许由来说,也是一样,他顺应自己的道,也不追求功名利禄。二人都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功业名声所困,实现了无己、无功、无名。
以上,即为我对逍遥游中蕴含的庄子思想的理解。所谓逍遥,便是无己、无功、无名,不为世俗所累,不为功业名声所困,顺从天地大道,顺应六气的变化,无所依赖,各适其性,而游无穷。
刘先银题写书名:泉池交流,湛然香洁
刘先银题写书名:道德经体道第一
刘先银题写书名:仁慈博爱
刘先银题写书名:一念之慈,万物皆善
刘先银题写书名:荣木轩
刘先银题写书名:经史子集
刘先银题写书名:变化气质,陶冶性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