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舰驶入200公里海峡,6枚导弹没打沉,却被1枚鱼雷拦腰折断

鱼雷作为水下作战的隐形大杀器,尽管在现代战争中被许多先进反舰导弹所取代,但它的杀伤力与威慑力仍然不可小觑。特别是在近海作战与水下攻击的领域,鱼雷依旧具备着无法忽视的优势。这一点在2018年美军进行的环太平洋军演中得到了生动的验证。

演习背景:环太平洋军演

2018年,美军在太平洋海域举行了盛大的“环太平洋”军演,这是一个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旨在提升参演各方的协同作战能力。在这次军演中,除了常规的演习项目外,还特别安排了靶舰实弹攻击训练。美军选择了一艘退役多年的“拉辛号”登陆舰作为靶舰,进行一系列的打击测试,测试各种武器系统对战舰的攻击效果。

“拉辛号”登陆舰是一艘排水量为5100吨的老旧战舰,虽然在服役时曾作为美军的主力登陆舰之一,但自从退役25年以来,其战斗力早已大幅下降。这艘舰船被作为目标靶舰驶入宫古海峡,距离日本本土约200公里的水域,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舰船的实战演习。

第一波攻击:反舰导弹的冲击

首先发起攻击的是美军自身的“NSM”精确制导反舰导弹。美军设计这款导弹时,将其定位为能够准确击中舰艇并造成严重伤害的“精确制导武器”。然而,尽管导弹成功命中了“拉辛号”,但战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导弹爆炸后,舰船仅出现轻微的震动,并未造成致命损伤。

这让所有参演人员都感到有些困惑,毕竟“拉辛号”已经退役多年,舰体的抗打击能力理应较弱。然而,经过这一波攻击后,“拉辛号”依旧稳如泰山,似乎并不为这颗反舰导弹的命中所动,舰体的结构仍然保持完好。

第二波攻击:日本12式导弹的施压

面对“拉辛号”顽强的抵抗,紧接着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了4枚国产“12式岸舰导弹”。这款导弹是日本自行研发的一款反舰武器,具有较强的打击能力。在导弹发射后,四枚导弹精准命中目标,拉辛号的舰体再次受到强烈震动。但不可思议的是,这次攻击依然未能对“拉辛号”造成沉没性伤害,舰体虽然出现轻微摇晃,但仍然屹立不倒。

第三波攻击:美军与盟军联合攻击

为了寻找能够摧毁“拉辛号”的有效武器,美军与其盟军开始了联合攻击。美军发射了6枚“海马斯”自行火箭炮,这是美军目前最先进的远程火箭炮系统之一。每一枚火箭弹的杀伤力都足以对一艘中型战舰造成致命打击。“拉辛号”依旧抵抗住了猛烈的火箭炮攻击。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海军也派出P8“波塞顿”海上巡逻机,发射了“鱼叉”反舰导弹进行轰击。然而,尽管导弹命中目标,攻击效果却仍然未能达到预期。

美军无奈出动核潜艇

经过多轮攻击无果,参演指挥官们终于意识到,“拉辛号”可能真是因为其强大的结构设计和相对稳固的舰体,使得多种现代反舰武器未能打沉它。此时,美军决定使用最具威胁性的武器——潜艇鱼雷。于是,“奥林匹亚”号核潜艇被派出,在海面下发射了一枚“MK-48”重型鱼雷。

这种鱼雷是上世纪70年代为对抗苏联潜艇威胁而专门设计的,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爆炸威力。它的战斗部装有100-150公斤的高爆炸药,专门针对大型水面舰船设计。在鱼雷发射后不久,巨大的爆炸声响彻海面,“拉辛号”舰体的龙骨被直接击断,舰船顿时出现了剧烈的倾斜。随着时间的推移,船体的破损进一步加剧,最终“拉辛号”被拦腰折断,尾部迅速下沉。

约一个小时后,这艘曾经自豪的美军战舰彻底沉入了4500米深的海底,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结论:战术变化与技术进步

通过此次军演,我们看到,尽管反舰导弹在现代海战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鱼雷依然是海战中的重要武器,尤其在面对大规模打击时,它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致命一击”的作用。在未来的海战中,如何平衡反舰导弹与鱼雷的运用,将成为各国海军在战术制定中的重要课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