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发起“芯片战”,中方火速反击,紧要关头,美后悔也来不及

最近几年,芯片领域成了中美博弈的主战场,那动静闹得可不小,全球都在关注这场没有硝烟的 “战争” 到底会走向何方。

美国一开始就主动挑起事端,以所谓的 “国家安全” 为由,对中国芯片产业大打出手。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任期内那是相当 “活跃”,出台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出口管制措施,把中国众多芯片相关企业列入 “实体管制清单”,妄图从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等各个环节卡死中国芯片产业的脖子,阻止中国在科技上追赶美国的脚步。在他们的设想里,只要中国拿不到先进技术,就没法实现产业升级,美国的科技霸权就能稳如泰山。

2024 年这一年,美国的动作尤其频繁且激进。4 月,雷蒙多还信誓旦旦地表态要扩大出口管制,绝不允许中国染指顶尖芯片技术;可谁能想到,到了 12 月,她却画风突变,直言美国试图阻止中国是 “愚蠢的差事”。这戏剧性的转变背后,是美国为其短视政策付出的惨痛代价。美国芯片企业首当其冲,中国作为巨大的芯片消费市场,订单大量流失,让这些企业营收锐减。英伟达等行业巨头,面临着库存积压、利润下滑的困境,裁员成了无奈之举。不仅如此,美国消费者也深受其害,电子产品因芯片供应受阻、成本上升,要么缺货断供,要么价格高得离谱,老百姓怨声载道。

美国政府还不死心,出台 “芯片法案”,试图把芯片企业 “拉回” 本土。但美国本土的高成本、不完善的配套产业,使得这一计划漏洞百出。企业投入巨资建厂,却进展缓慢,产能迟迟上不去,新品研发也被耽误,整个芯片产业链被搅得一团糟。与此同时,一些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中小芯片企业,生存愈发艰难,濒临破产边缘;东南亚等地的芯片封装厂,因原料供应受阻,开工率严重不足,全球芯片产业供应链陷入混乱。

再看看中国这边,面对美国的高压封锁,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激发出了顽强的斗志和惊人的创造力。中国芯片产业开启了自主研发的 “加速度”,一路高歌猛进。2023 年,成绩斐然,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一举突破 2.5 万亿元,国产芯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历史性地超过 50%,相比 2019 年,大幅提升近 20 个百分点。这背后,是举国之力的支撑。政府层面,资金投入源源不断,仅 2023 年前三季度,就有超过 3000 亿元涌入集成电路产业,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为芯片企业提供土地、税收、研发、人才等全方位扶持,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企业自身也积极作为,加强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联合清华、北大等高校打造人才培养基地,截至 2023 年底,集成电路专业人才储备已超 80 万人,为芯片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今,在 12 纳米及以上制程领域,中国已经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先进制程的国产替代也在稳步推进,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潜力。

在这场较量中,中美之间的沟通与对抗也值得玩味。此前,中美商贸工作组曾试图就出口管制问题进行沟通,可美国一方面嘴上喊着要对话,另一方面却不断出台更严厉的管制措施,让对话流于形式。2023 年 5 月,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建设性的芯片贸易规则合作方案,希望双方减少摩擦,建立互信,却遭到雷蒙多强硬拒绝,她坚称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绝无谈判可能。这种傲慢与偏见,使得双方关系陷入恶性循环,对抗不断升级。然而,中国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今年 8 月,对镓、锗等关键矿产实施出口管制,直击美国芯片产业要害,让美国也尝到了被 “卡脖子” 的滋味。

回顾这场中美芯片博弈,美国的 “芯片战” 策略显然是失败的,它不仅没有达到遏制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目的,反而自食恶果,损害了自身利益,扰乱了全球芯片产业秩序。而中国芯片产业在逆境中崛起,用实力证明了封锁打压无法阻挡科技创新的脚步。展望未来,美国应该清醒认识到,科技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合作共赢才是正道。中国也应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芯片产业竞争力。相信只要双方摒弃前嫌,携手共进,全球芯片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明天,我们老百姓也能享受到更加优质、廉价的芯片产品,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生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