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澄城尧头窑掠影

澄城尧头窑 图/@牛茂林

文/操场巷遗少

不久前,一位朋友送给我一只尧头窑的粗瓷小茶碗,这个茶碗在我每次喝泾阳茯茶的时候才用到。看着粗粗的瓷、近乎原生态的手工,总感觉它有温度,于是爱不释手。

终于有一天,我有幸来到了澄城的尧头窑遗址景区,这里虽然还未完全建成,但依然能让人感觉到它的质朴与壮美,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据了解,尧头粗瓷是陕西渭北历史上著名的汉族民间瓷窑,有着1300余年的历史,用这样的茶碗儿喝茶是一种享受。尧头窑陶瓷,主要是产于窑头镇,据《澄城地名志》记载,尧头镇古称“窑头镇”,因瓷器窑较多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言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镇这一地名称谓,一直沿用至今。

尧头窑遗址

与省内一百多个特色古镇相比,尧头古镇依附于从古至今的特有的地形地貌,遵从着先辈的传统,恪守着千余年来的制瓷工艺,是淳朴的原生态,由过去人们居住的窑洞和柴(烧)窑而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这里沟壑纵横、台地辉映、小道蜿蜒、古树参天,原住民世世代代栖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千年不变。上世纪80年代新农村改造,大多数村民搬进新村,原有的村、窑、院舍等都废弃了,由于地势险峻,加之路窄且弯,村民们并未像其他村落荒弃后而拆掉老屋建材,所以房舍老窑虽然荒败、坍塌,依然较为完整的保留着,这种自然而然非人刻意为之,是一种残破、荒败的美。

尧头窑村落

你看,那残垣断壁的院落、半幅坍塌的窑洞、瓷罐垒筑的院墙、荆棘向天的仙人掌、起伏蜿蜒的小路、还有不知名的野花……构成了一幅渭北原上独有的水粉画,令人畅想,叫人留恋!这种风景,在铜川的陈炉古镇里似曾相见。但尧头古镇却有着一种野趣和荒凉和不羁之美,这种美源于腾村之后的完整性。

无论是天际线下的土塬沟壑、涯璧上的窑洞、砖石混建的院墙、以及零落在院落的石碾石磨和瓦缸瓷罐,这种生活的痕迹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景观,历经数十年风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这里回味悠长。

尧头窑遗址

由于来去匆匆,我没有时间去看瓷人拉坯、烧瓷,心里不免遗憾。不久后,牛茂林老师再次来到尧头窑,他先后十余次到此,不仅和澄城影友结成朋友,而且和烧砂锅的省非遗传承人白忠俊结成朋友。他在这里拍了许多精美照片,还写了《尧头窑印象》一文。他的照片和文章让我直观看到了尧头窑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心里也释怀许多。

文中说:“来到尧头窑,我看到了还在坚持做瓷器的非遗传承人周铁怀。他其实是一个残疾人,坚守在一孔破旧窑洞里,合泥,做罐,积攒够了就在门外的小窑烧制。摄影人来了,他一边干活一边和你闲聊,有问必答。有时,他老伴、儿媳、孙子外孙女也来帮忙。我有幸都用相机予以记录。还有烧砂锅的非遗传承人白忠俊权莲英两口子,在自己窑院中,默默地做砂锅晾晒砂锅,积攒到一定数量,晚上开烧。炉火熊熊,火星四溅,不辞辛苦地从傍晚一直干到第二天早上七点,烧砂锅1000余个。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他两口对于摄影者也是极力配合,当白师傅将烧红的砂锅挑起举到半空中摇上几下,砂锅像一个运动着的有生命的红彤彤的灯笼,这时摄影者都惊呆了,快门不停地按,嘴中也不忘为白师傅叫好!由于去的次数多了,和白忠俊师傅也交成了朋友。他俩口被县里推荐为省非物质遗产砂器烧制传承人,我还应他之托到省文化厅打探申报批复情况(因我住址离省文化厅只有几百米远),得到肯定答复后,我第一个向他报喜,他们已被审核通过!”

尧头窑陶瓷艺人周铁怀

白忠俊工作院工作场景

曾经的尧头窑以烧造生活用瓷而距我们生活很近,如今的尧头窑是我国唯一现存完整的陶瓷遗址生态区,极具观赏价值。这种老街、院落、车马店等承接了原有态势,古朴、自然,咖啡餐饮区、下沉餐吧、酒吧等,则融现代文化元素与古朴陶瓷文化于一体,表现出融合创新的时尚元素。漫步景区,古色古香的民居、独具风韵的瓷器产品、色香味俱全的澄城特色美食……无不惹得你驻足,或体验,或观赏,或品味,让休闲意味融入其中。

也许某一天你来到这里,在破败的院落里小坐,看着地上不知名的野花,心血来潮时突发灵感,去老街上的陶艺吧动手做个连你也不知何物的陶件,说不定毕加索附体,一件伟大的作品就此诞生。

站在疯长的仙人掌前,眺望着远处阴郁的天,想着我的粗瓷茶碗和尧头古窑,这是穿越的节奏,还是怀旧的古风?一切等你坐下来再慢慢道来。

2017年9月27日

白忠俊工作院烧瓷场景

周铁怀工作窑

检查砂锅毛坯

特别感谢

本文图片摄影牛茂林先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