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是个出美女的地方。由于齐国不是周王室同姓诸侯国,所以成了晋、鲁等国的联姻对象。
为什么说齐国产美女?据记载,什么庄姜、宣姜,这个姜,那个姜,都是美女。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是《诗经·硕人》中描写庄姜的一段,关于齐女的美,无需赘言了吧!
齐僖公有两个女儿,长得都是倾国倾城。但是,两人的婚姻都不理想,可能是得不到真爱,所以两人的行为比较放荡,后世对两人的评价非常不好:
齐僖公二女,长宣姜,次文姜,宣姜淫于舅,文姜淫于兄,人伦天理,至此灭绝矣!
宣姜嫁的是卫宣公,宣姜这个名称是谥号。古代女子未出嫁时,一般按排行称大女儿,二女儿,以此类推。
宣姜是大女儿,出嫁前,如果是嫡出应该叫伯姜,庶出就叫孟姜。伯、孟都是老大的意思。按照伯、仲、叔、季的次序,文姜应该叫仲姜。
老大嫁给了卫宣公,所以叫宣姜。宣姜本来是卫宣公给自己的儿子太子伋娶的儿媳妇,结果宣姜一到,惊为天人,卫宣公自己入了洞房。宣姜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等宣公死后,宣姜又嫁给太子伋的弟弟公子顽,又生了三子二女。
老二嫁给了鲁桓公,按理说她应该叫桓姜,但是她的谥号是文姜,后世猜测,可能是她的文采出众,但没留下什么作品,所以说,她为什么叫文姜,还是个谜,至少从品行上讲,她也不配。
其实,在这些齐国女子中,该称文姜的应该是庄姜,庄姜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后世一般认为《诗经》中的《燕燕》《终风》等五首诗出自庄姜之手。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诗经·有女同车》这首诗,有人认为是写文姜的,主要来自毛诗的观点,因为这是郑风中的一首,写文姜的理由是郑国人为太子忽不娶文姜的感慨,这个说法实在有点牵强。
郑国是春秋小霸主,在郑庄公的经营下,郑国是春秋时期最早崛起的国家。当时北戎攻打齐国,齐僖公向郑国求救,郑庄公派太子忽击败了北戎。
前面说过,僖公的两个女儿太美艳,让各诸侯国的国君垂涎三尺,求婚的人很多,僖公很难选择。当太子忽来到齐国,发现太子忽不但有勇有谋,还长得一表人才,僖公相中了太子忽不说,他的二女儿也喜欢得不得了。
齐僖公一方面是为感谢郑国,另一方面,确实喜欢郑国的这个太子,于是,主动提出要把二女儿嫁给太子忽。
这个消息到了郑国,全国上下都很高兴,两个大国联姻,从政治上讲,是所有人都希望的,更何况齐国公主还是个大美女,郎才女貌、珠联璧合、门当户对。
齐、郑两国都看好的婚姻,却被太子忽莫名其妙拒绝了,等于给两国人民泼了盆凉水。太子忽的理由是齐国是大国,我们不配,还给我们贡献了个成语:“齐大非偶”。
这理由太搞笑了,谁都知道郑国是当时的强国,还揍过周天子,齐国还没发展起来,郑国怎么就配不上?
让郑国人无法理解的背后,其实是有故事的。齐僖公的这个二女儿长得虽然很美,但品行不端,她和自己的同父异母哥哥诸儿有不明不白的关系。
齐国这对兄妹搞的丑事,估计成为齐国人的谈资,可能是太子忽帮齐国人打仗的时候听到了风言风语,所以果断拒绝了。
那个时代,只要政治上能联姻,这个其实就不算个事,所以郑国人感到惋惜。按照毛诗的说法,郑国人在这种情绪下,写了《有女同车》这首诗来讽刺太子忽的死板。
可能受太子忽拒婚的打击,文姜只好在哥哥那里补偿,搞得名声越来越大。齐僖公应该也有耳闻,脸上估计挂不住,想着把女儿尽快嫁出去。
当时刚好鲁国为了依附齐国,来齐国求婚。其实鲁国人也知道文姜的名气,因政治的需要,也就不在乎这个了,更何况那时的君主妻妾成群,大不了嫁回来当个摆设。
不过,文姜是个大美女,一般男人还是好色强于好德。当鲁国来求婚时,齐僖公立马就把这个女儿嫁了出去。
文姜嫁给了鲁桓公,估计也认命了,很快为桓公生下了长子同和次子季友,同长大后被立为太子,后来继承君位,成为鲁庄公。
文姜出嫁后,齐僖公也死了,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可能是鲁桓公为了夫人和大舅哥不清不楚的事,一直没让文姜回过娘子。
到十八年后,齐襄公向周王室求娶公主,这么重要的婚姻,需要礼仪之邦的鲁国来主持,为此,鲁桓公被邀请去主持。
鲁桓公去齐国的时候,文姜非要跟着去,理由是多年没回娘家,想念亲人。这个理由也充分,毕竟快二十年了,时间应该淡化了一切,就答应带文姜一块去。
到齐国的当天晚上,鲁桓公住国宾馆,文姜说要到宫里跟亲人叙叙旧,晚点回来。鲁桓公喝多了,就先睡了,没想到第二天醒来还没见文姜回来。
等文姜回来后,从神情等各方面,鲁桓公都感觉不对劲,突然一拍脑门,哎呀,这兄妹不会又搞到一块了吧?气不打一处来的鲁桓公大骂道:
“同非吾子,齐侯之子也。”
这是《公羊传》的记载,意思是,鲁桓公大骂文姜,太子同不是我的儿子,是你哥的儿子。这说明,鲁桓公早就知道文姜和他哥哥的事。
文姜被骂后,不但没有悔意,居然又跑回齐宫去了。可见文姜对她哥哥的感情已压抑了十多年,现在兄妹能够旧情重圆,也就不管不顾了,你们爱咋咋地。
鲁桓公生气归生气,又不敢惹齐国,只能忍气吞声,只好催促文姜赶快回国。按理说,这种乱伦的事,够丢人了,但这兄妹俩不但不当回事,齐襄公还想把妹妹留下来,而文姜也不想离开哥哥。
在鲁桓公的再三催促下,齐襄公说那就喝个酒,给你送行吧。可是,就在吃饭时,齐襄公把他这个妹夫灌醉,指示大力士公子士彭生把妹夫给做了,兄妹之间就再没什么顾忌了。
公子彭生将喝醉了的鲁桓公抱上车时,趁机折断鲁桓公的肋骨,鲁桓公回到宾馆就死了。
国君死在了他国,鲁国人也不敢跟齐国翻脸,只好立太子同为君,只是要求齐国能给个说法。为了给鲁国一个交待,齐襄公把自己的心腹公子彭生杀了,这事就过去了。
此后,鲁国人一直要求文姜回国,文姜就是不回去,最后没办法,走到了齐、鲁边境时,说这里也不是齐国,也不是鲁国,我就住这里,哪也不去了。
文姜长得漂亮,小心眼也不少,这个举动一箭双雕,既堵住了鲁国人的嘴,也不妨碍他与哥哥的私通。
文姜住在边境,直到鲁襄公死后才回到鲁国,辅助儿子处理朝政,可能是处理政务比较出色,才有“文”的谥号吧!
文姜和齐襄公的这段乱伦情,让齐国人感到无比的羞耻,就写了《南山》一诗来暗讽齐襄公和文姜: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而鲁庄公后来到过齐国,齐国人又写了《猗嗟》一诗来暗讽鲁庄公的无能: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