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缴信用社股金6元,63年后老人去银行兑换,能换多少钱?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事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宋代文人李曾伯在《贺新郎·自和前韵》中写道:“今非昔比,后犹在否?”在这种变迁中,曾经不值钱的东西可能会身价百倍,而曾经价值不菲的东西也可能会一落千丈。股票便是价值变迁很大的一种金融产品,虽然现代人大多对股票并不陌生,很多人也会采取买卖股票、购买基金等方式来投资。但是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数中国人却对于这些并不了解,连这些名词也很少在人们生活中出现。

在1957年,一位老人为了加入农村信用社,曾经交纳了6元钱作为信用社股金,此后这笔股金一直没有兑现,直到63年后,这位老人的侄儿张凤江才拿着凭证前往银行,想要知道这笔股金现在能够兑换多少钱。当年的6元钱与现在的6元钱在价值上相差甚远,那么这笔股金在现在能兑换多少钱呢?

01

这笔股金最早的主人,也就是张凤江的叔叔,已经在多年前过世。在1957年,当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联合,所以要求想要入社的社员都需要交纳一定费用。这笔入社费也就是股金,是信用合作社的原始价值投资。入社时必须投入这笔股金,但是如果社员想要退社,也可以随时将股金撤走,信用合作社也会支付股金所得的红利。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6块钱基本等于一家人半个月的生活费,那时候的农村人普遍比较贫困,所以这6块钱对于张凤江的叔叔而言,并不是一笔小开支。但是老人在当时考虑到可以得到利息和分红,而且想要退出时,也可以得回这笔钱,于是就缴纳了6元的股金,加入了农村信用合作社。

02

后来张凤江叔叔家里的生活比以前要好得多,慢慢的他也把这笔股金给忘记了。张凤江在整理家中的旧物品时,发现了股金凭证。所以为了知道这笔股金现在的价值,张凤江特意来到银行进行咨询,他原本以为几十年过去了,这6块钱应该会增值不少。

唐代诗人杜甫在《可叹诗》中写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国家机构体制的变迁,农村合作信用社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已经不再存在农村合作信用社,而是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银行的工作人员经过详细的查询后告诉张凤江,这笔股金现在要兑换的话能够换到17元3角9厘。张凤江对于这一结果感到十分茫然,也十分失望。在他的想象中,这6元钱虽然算不上大笔财富,但是在60多年前也不算少了。这件事情一经媒体报道,网友们得知后也很诧异,纷纷表示:这也太亏了。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17、8元钱,远远买不到60多年前6元钱可以买到的东西。这么一算,在60多年后,这6元钱的股金不但没有任何增值,反而还贬值了不少。而且,连当初信用社承诺的分红也没有。

03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况呢?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张凤江,这6元钱只能以存款来计算,经过这60多年,6元钱的存款加上利息计算所得就是17元3角9厘。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计算方式,是因为当时的股金其实并不是股票。按照当时合作社的规定,社员在缴纳股金后可以成为合作社的一分子,享受一定的互助贷款。所以严格来说,那个时候的股金在实质上是一种“存款化股金”,而不是现在真正意义上的股权。

在信用社体制改革后,这些股金就只能按照存款来计算,当然也就失去了原先作为股金的价值和红利。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张凤江决定不再兑换,而将这个股金凭证作为纪念品保存起来。这种股金凭证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变革的一个重要见证,一直保留下去也自有其价值。

其实大家可能在新闻中常常看到类似的消息,还有一些是在第2套人民币发行之前,以一些大额人民币储存,最后兑换金额差异较大的情况。这种事常常会出现许多争议,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货币价值与现在的货币价值之间的差异。

结语

农村合作信用社的变革只是我国数十年来巨大变化中的一部分,其实这种事情也是给大家提了个醒,一个是在投资时需要谨慎考虑,第二是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时间越久越吃香,大家需要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根据这些政策来调整自己的储存或者投资,避免出现损失。

参考资料:

《贺新郎·自和前韵》

《可叹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