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丨小寒:花外东风作小寒,轻红淡白满阑干

传统二十四节气

每年1月5~7日,太阳位于黄经285°时是小寒节气。小寒是一年当中的倒数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一过,就要进入“冰上走”的三九天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即将到来。在最冷的日子里,却有最暖、最美的期盼,回家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岁寒有清欢,灯火更可亲,就让我们在期待中,抖落一身寒气,心向暖阳待归家。

小寒三候

  • 一候雁北乡

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 二候鹊始巢

此时节,北方的喜鹊感到阳气,开始衔草筑巢,准备孵育后代。

  • 三候雉始雊

“雊”为鸣叫的意思,古人认为,雉鸡是感受到阳气之萌生而发声的。

小寒节气花

  • 梅花

梅花,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又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四君子”,花期在冬春季节。古人最初注意到梅树并不是为了花,而是看重它的果,酸酸的梅子除了食用,还常被用作祭祀。汉代以后,人们开始欣赏梅花的美,到了南宋,赏梅就极其讲究了。按照宋代文人张功甫的说法,赏梅要在“澹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之景中,梅树边应有珍禽、孤鹤、清溪、小桥、松竹相伴;赏梅的人若能“林间吹笛、膝上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便与此情此景最相融。

  • 水仙花

水仙,与兰花、菊花、菖蒲并列为“花中四雅”。水仙的鳞茎可以贮存养分,只要把它放在一盆清水里,便可开出素雅幽香的白花,得水而不枯,故名水仙。水仙瘦高纤细,花朵宛若白衣少女,脚步轻盈地踏于水波之上,诗人黄庭坚称它为“凌波仙子”,诗云“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水仙的别称也不全是这样超凡脱俗,还有很接地气的“雅蒜”“天葱”之称,这是因为它的根似蒜头,而茎似葱。

小寒习俗

“寒冬腊月盼新年。”在腊月里,人们开始忙年了。故而小寒的民俗多与迎新年有关。

  • 采购年货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小寒忙买办,大寒贺新年”。人们开始办年货,制腊肉,剪窗花,写春联,买年画,大扫除,备新衣……要做的事太多,迎接新春到来的忙碌与喜庆也荡涤了冬日的严寒与沉郁。

  • 冰戏

冰戏,又称“冰嬉”,在古代是一种带有节令特色的冰上体育活动。寒冬季节,北方地区冰冻三尺,不但冰面厚实,而且结冰持续时间长,逐渐形成冰戏的习俗。清代将其视为“国俗”,乾隆皇帝说“冰嬉为国制所重”。每年从八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冬至到“三九”时在西苑冰上举行冰嬉。皇帝率王公大臣等前往观看,赛后皇帝分等次,恩赏银两。

▲金昆等冰嬉图卷(局部)

  • 吃菜饭

旧时的南京人对小寒节气很重视,素有吃菜饭的食俗。菜饭,顾名思义,里面至少要有青菜和米饭。倘若把青菜和米饭分别做好后拌到一起,并不能算真正的菜饭。菜饭是在烹饪过程中,就要把菜肴和米饭结合在一起。正宗的“南京菜饭”,通常会用到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或板鸭,撒上姜碎,与糯米一起煮熟。如此朴实无华的菜饭,竟然成了重要节气里的必食菜肴,且代代相传,或许正是因为它独特的“家常味”。

小寒养生

  • 敛精藏气,扶元固本

中医认为,寒是冬季的特征,属极阴之气,主收藏凝滞。而小寒与小暑、大寒与大暑恰成阴阳两极,气运彼此相反。《黄帝内经》早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大法,千百年来指导人们顺其自然变化进行养生保健。因此,小寒的养生原则是敛精藏气,扶元固本,以“防寒补肾”为主。

  • 合理进补,温阳御寒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疼痛。”民间的这一俗语,说明了此时合理进补的重要性。人们经过春夏秋冬四季的消耗,脏腑气血必然会有所偏衰,及时的补充气血,既能补养精气,使身体更强壮,从而帮助自我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小寒之时可多吃补益脾胃、温肾助阳、健脾化痰、润肺止咳的食品。但对于体质偏热、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的原则,以免进补过急而适得其反。

宜食羊肉、牛肉、鳝鱼、糯米、栗子、花生、茴香、大枣、桂圆等。

忌食:梨、绿豆、乳酪、奶油等。

小寒诗词赏析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这是一首抒写冰天雪地中思友的诗,表达出诗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诗人居住的地方很静寂,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使人如临其境。在这样寂静而又有声息、光色、动感和生机的大雪中,自然地触发了对友人的怀念。

《雪梅(其一)》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与梅都是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诗人自己也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真理,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