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经营小型养鹅场的5大秘诀,让农村副业更有利可图

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发展副业已经成为了很多农户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选择之一。而在长江下游地区,规模化养鹅被认为是一条捷径。然而,这项副业虽好,但如果经营不当,不仅会面临无利可图的窘境,甚至可能遭受严重亏损。基于我多年的养殖经验,以下是关于如何有效管理小型养鹅场的分析与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选址的重要性

选择一个科学合理的养鹅场址,是成功养鹅的第一步。一个适合的场址要求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时,周边应该具备良好的牧草资源,确保鹅群有充足的营养来源。养鹅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一门综合的管理艺术。

我们知道,鹅属于食草家禽,充足的草料是养鹅的基础。从选择牧草品种开始,就要选择那些鹅喜食且营养价值高的草种。此外,需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确保所种植的草料能够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例如,在长江下游地区,能够生长良好的品种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

二、优良品种的选择

在养鹅过程中,选择优质的鹅种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在品种的选择上,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比如,四川隆昌鹅、吉林长白鹅、扬州鹅等品种,都适合与当地的太湖鹅进行杂交,创造具有杂交优势的后代,最终获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一个优良的品种,往往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养殖者在选择鹅种时,可以多请教农业专家或相关养殖户,切忌盲目跟风。

三、加强日常管理

管理是养鹅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养殖者需要根据鹅的不同成长阶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首先,应该改进传统的放牧方式,采用圈养的方法,使鹅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同时保持必要的运动量。在上市前的10-15天,进入催肥期,这个阶段需要适当减少运动,确保鹅群能够更好地增重。

鹅棚的面积也非常重要。在苗鹅期,每平方米可养20只,在幼鹅期则控制在10只。根据鹅的生物特性,不建议养殖者将鹅群数量过大,控制在1000只每群为宜。适当的空间可以让鹅群有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更好地维护鹅群的身体健康。

另外,水源的选择也不能忽视。鹅群应每日在水面上短时间活动,保持水质良好的流水会有助于鹅的生长与发育。同时,水面活动面积也要合理配置,需达到每千只鹅80-100平方米的标准,使其既能梳洗而不拥挤。

四、科学饲养与营养配比

在鹅的饲养过程中,虽然鹅是以食草为主,但想要鹅只快速成长,补充优质精料是必不可少的。在不同生长阶段,精料的营养成分需求也有所不同。喂养幼鹅时,精料中蛋白质含量应达到21%;逐月降低至15%;在销售前的最后15天,蛋白质含量又应提高到18%以上。这一切都旨在确保鹅在上市时体态饱满、肉质鲜美。

在配置饲料时,养殖者可参考科研单位及农业专家的指导,合理搭配饲料配方,以提高鹅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五、把握适时上市的时机

在市场中,养殖者需要时刻关注鹅的市场价格波动,以便在最佳市场时机及时上市。一般情况下,商品鹅的生长周期在70-80天。在上市的10-15天前,需要适当增加精料的喂养比例,以保证鹅在出栏前能达到最佳的体重和肉质。

养鹅过程中,虽然养殖者由于规模化管理,增加了饲喂成本及其它开支,但如果能够合理控制好市场行情,确保在高价时出栏,将很大程度上提升经济效益。

总结而言,小型养鹅场的经营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养殖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持续完善管理与运营。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与总结,能够对各位养鹅同仁有所帮助,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们在实现农业增收、致富路上越走越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