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阳东 | “到寿长村吃寿长蚝人长寿”

“大沟蚝美”2025年阳江市阳东区首届寿长蚝美食文化活动举行

冬至过后,寿长蚝愈渐肥美,眼下正是吃蚝的好时节。1月4日,“大沟蚝美”2025年阳江市阳东区首届寿长蚝美食文化活动在阳东区大沟镇举行,从白天的“蚝”跑、“蚝”赛到晚上的“千人蚝宴”,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精彩纷呈,进一步打响了“大沟蚝美”产业品牌,持续提高寿长蚝品牌知名度,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

钟盛 摄

八方来客齐聚大沟

当日上午,活动在热闹的歌舞表演中拉开帷幕,一首《醉美大沟》让观众感受到“山海渔韵”的魅力。随后,领导嘉宾观看了大沟镇“百千万工程”宣传片,现场签订了寿长蚝购销、采购等合作协议,助力蚝农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业上下游深度融合。开幕式后,还进行了活力“蚝”跑、开蚝大赛等妙趣横生的节目,充分传播寿长蚝文化,发展壮大蚝产业,进一步提升寿长蚝的品牌形象。

钟盛 摄

钟盛 摄

梁文栋 摄

下午5时左右,首届寿长蚝美食文化活动“重头戏”——蚝宴,在寿长村文化广场热闹开席,现场席开200余桌,吸引了2000多位市民游客前来一品寿长蚝的地道美味,让大家在分享蚝美味的同时,走进大沟、了解大沟、爱上大沟。

成伯伟 摄

成伯伟 摄

阳东区领导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阳东全区上下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433”工作安排、区委“1+3个3”工作思路,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此次举办阳东区首届寿长蚝美食文化活动,不仅展现了该区“百千万工程”发展成果,更坚定了大沟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的决心。欢迎大家常来阳东走一走、看一看,感受阳东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感受乡村振兴的崭新风貌、感受文旅融合的人气商气。

钟盛 摄

“红树林里树林红,寿长河边人长寿”,在阳东区大沟镇流传着“到寿长村吃寿长蚝人长寿”这样一句话。多年来,寿长蚝在当地颇具名气,依托国家级红树林湿地公园、寿长河出海口咸淡水之间的天然优势,如今大沟镇已形成集寿长蚝种业、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格局,全镇养殖蚝面积约6000亩,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从业人员上千人,产业发展越来越“蚝”气。

连片红树林养出高品质寿长蚝

大沟镇养殖蚝历史超过百年,生长在寿长河流域的寿长蚝2022年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这片水域水质干净、咸淡适中,紧挨入海口,浮游生物多;沿岸村庄耕地面积少,潮流畅通,尤其是该流域还生长着成片的红树林,不仅可以净化海水、防治赤潮,其沼泽环境及凋落物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正是蚝生长的理想环境。

资料图片。梁文栋 摄

紧邻大沟镇的广东阳东寿长河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423.9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15.47公顷,湿地率达98.01%,是国家3A级景区,也是广东省首个“国字号”河流型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从高空俯瞰,红树林犹如镶嵌在寿长河的一块翡翠,其丰富的水域空间、优异的生物多样性,加之天然的海洋生态资源,孕育了肥美嫩滑、爽脆无渣的寿长蚝。

资料图片。成伯伟 摄

近年来,为进一步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阳东区十分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提升,持续对寿长河湿地公园进行质量提升,一体推进红树林修复种植和科研监测等工作,助力发展特色产业,做大规模、打响品牌。

科技赋能提升蚝产量

美味又营养的寿长蚝不仅是大海的馈赠,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寿长人的勤劳和汗水。寿长村人工养蚝历史悠久,历代养蚝人探索发展出许多养殖技法。

近日,笔者搭乘老蚝农雷国昌的渔船来到入海口处,一条条蚝排和一个个浮球整齐有序地排列在水面上,随波起伏,一望无际。这片“水上牧场”,便是寿长村的蚝田。

一艘艘渔船穿梭在蚝排与浮球之间,工人将蚝串拉到船上,拿着蚝刀细细敲打附着物。“一只生蚝,从‘幼年’到‘成年’要3年时间,除了需要优良的天然环境,还需要改进养殖方法。”雷国昌说,寿长蚝养殖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木桩养殖和浮排吊养的方式,如今改用浮球吊养的方式,大大增加了蚝的摄食空间,每只蚝可摄取的食物更多,蚝体生长大小均匀,进一步提升了生蚝产量。

资料图片。成伯伟 摄

与此同时,科技也在赋能蚝苗培育。长期以来寿长蚝都采取天然纳苗的方式来培育蚝苗,但可以用来天然纳苗的海滩面积越来越小。近年来,大沟镇高度重视种苗培育,经过几年努力,该镇天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广东省第一个牡蛎人工育苗场,占地约70亩,成功将生蚝育苗从海滩搬到了场内。

资料图片。李圆圆 摄

“我们要求每个附着基上的生蚝苗数量不低于30粒,不合格的会重新上苗。”天博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符政君从水池中提起一串附着基,蚝苗犹如一颗颗小芝麻,密密麻麻地附着在“蚝饼”上。

除了“鸡仔饼”状的蚝饼,现场还有传统的牡蛎壳、水泥板、“绳仔头”等类型的附着基。符政君告诉笔者,天博水产养殖基地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牡蛎项目基地,下一步将培育不受气候限制、生长速度更快的三倍体牡蛎,以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并形成可复制经验向全市推广。

农文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打卡点

入冬以来,大沟镇吸引着大批游客慕名前来品尝寿长蚝,该镇以建成“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紧抓农文旅融合发展热潮,探索出一条“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道路。

据了解,“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是阳东区首条建成的南部乡村振兴示范带,全程共21公里,沿途串联徐赤村、三丫村、寿长村、沙冈村、大沟村等5个行政村,途经众富水产养殖合作社、徐赤三丫养殖片区、三丫围闸观光、寿长村寿长蚝养殖片区、寿长蚝交易中心码头营地等,不仅覆盖了广阔的滨海渔业养殖产业区,还串联起一批文化遗址和农文旅景点,将自然生态、古朴村庄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资料图片。林倩宇 摄

其中作为当地的重点建设项目——大沟镇寿长蚝交易中心码头营地,将是既“渔牧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之后,又一网红打卡新地标。

据悉,寿长蚝交易中心码头营地项目位于大沟镇寿长村旧码头,占地约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600万元。依托寿长河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大环境及寿长蚝养殖基地,项目将建设特色度假酒店、主题商业街、蚝交易码头、露营基地等内容,吸引年轻客群延长停留时间,延伸蚝文化旅游。

效果图。大沟镇提供

“以阳东区首届寿长蚝美食文化活动的契机,寿长村将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同时,借助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的东风,我们将进一步发动湾区企业与本地蚝农签订购销协议,让寿长蚝走向湾区、走向全国。”大沟镇党委书记梁志光表示。

文字:南方+记者 黄林

通讯员 张贝奇

视频:钟盛

【作者】 黄林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