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现吴三桂反清檄文原版,揭开降清的原因:难怪清廷要抹黑他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吴三桂是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却位于《逆臣传》榜首。原因是他于山海关之战中,为向多尔衮乞师讨伐李自成,大开城门,迎清兵入关。

却没料到此番行为竟是引狼入室,明朝的政权遭受到了最为沉重的一击,致使又一个新的帝国冉冉升起。

俯首为臣数十载,身为镇守云南的平西大将军,吴三桂已是如同一方王侯的地位,为何他后来又举兵反清,最后落得功败身亡呢?

由于清朝空前绝后的文字狱,他的讨清檄文并未得以在中国重现,但源于日本对中国局势的监视与记录,《华夷变态》一书中收录了这篇檄文。

起兵叛乱,反清檄文阐明原委

康熙十二年的冬天,吴三桂于云南起兵叛乱。他先是杀了巡抚朱国治,后发布檄文指责清朝窃取汉人的果实,以异族之身建立王朝,并非国家正统。

经过八年的惨烈斗争,康熙二十年,清廷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

其中三位受封于清廷的藩王分别为:云南的吴三桂、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

其他两位藩王不久后都归顺了朝廷,但吴三桂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以至于清廷坚决要将他的势力连根拔起,并灭绝了他的子嗣

在古代,为求正名,讨伐其他敌对势力时要向天下宣布自己的理由,于是这声讨的文书便统称为“

檄文

”。清廷为了维护皇室的正统与名声,已将当时吴三桂所写的反清檄文都尽数毁去。

万历年间,中国与日本发生了朝鲜战争,此后两国断绝了官方往来。德川幕府建立后,日本希望恢复对华朝贡关系,虽然没能成功,但害怕中国强大实力的日本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局势的监视与情报收集。

特别是清兵入关后,记载中国时局态势的报告书多达2000多件。后来,在日本幕府做儒官的汉人据此编写了

《华夷变态》一书,其中就包含了吴三桂反清檄文的原版

吴三桂在檄文中说

,因为自己当时兵力不足,为了剿灭李自成这个“逼君自尽”的逆贼,不得已与多尔衮达成合作,自己本来料想的是割地以答谢清军的合作,没想到清军竟然想要更换朝代!

还说为崇祯皇帝报仇以后,会拱立朱家遗留的血脉做新皇帝,

自己从来没有反叛明朝之心

令人痛恨的是,清军入关之后,不再按照约定接受割地的谢礼,而是直接改变了汉人为帝的历史,建立了满蒙血统的王朝。

因为清朝的不义,他愿意为了恢复明王朝的统治,战死方休。

历史任人分说,吴三桂是否真的忠于明朝,显然是疑点重重的,当初吴三桂为了向清朝表示衷心,将永历帝与其子朱慈煊处死在昆明,既然说是效忠于明朝,又为何要屠杀皇室后代呢?

如此,起兵讨伐清廷的真实原因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自己的私心,或许他发布的这篇檄文只是为了掩盖他想要称王称帝的野心。

献关降清,两面受敌无心恋战

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所带领的农民军一路从陕西打到了京城外郊,此时到了明朝覆灭的危机时刻,崇祯皇帝急命吴三桂归京。然而

正当吴三桂兵至玉田,却突然收到了崇祯自缢的消息。

李自成入主紫禁城后大肆掠夺宫内城外的财富,准备好军备物资后,立刻带领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与吴三桂开战,意图瓦解明朝军队的残余势力。两军相交之际,李自成曾经多次派遣使者招安吴三桂。

一方面,吴三桂自身兵力远不足以抵挡李自成;另一方面,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了效忠的对象,正是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抉择。

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吴三桂已有投降之心,但不日却由部下打听到自己的家人尽数被李自成关押起来做了人质。此时,山海关外又囤聚着兵强马壮的清兵们,正在虎视眈眈地垂涎着中原。

思来想去,无可奈何的吴三桂只得一边拖延时间假装有投降李自成的意思,一边暗中联系多尔衮,表明了以黄河为界限南北分治的想法

,诱惑清军帮助他消灭李自成的农民军。以此可见,吴三桂确实有自己称帝之心。

到了谈判那天,宴席之中代表吴三桂的使者为了保全自身,借口逃跑。

李自成这才发现吴三桂是假意投降,正要率领军队进攻之际,忽然惊觉四面楚歌,多尔衮带领的清兵和吴三桂为首的轻骑兵正在快速地形成包围圈。骄矜的李自成没有一点防备,失去反攻机会的他只好退回到京城。

惨败山海关的李自成此时拥兵不过3万余人,加上主将刘宗敏重伤,战事上连连败退,许多跟随者见此惨状纷纷投身于其他敌对势力。

一气之下,李自成先是将吴三桂的家人全部杀光,再放火烧了京城逃向了陕西

得知了家人的惨死,吴三桂发誓定要将李自成赶尽杀绝。此时,他的军队已经是苟延残喘,入了山海关的清军却势不可挡。

眼看此刻正是收服吴三桂的好时机,多尔衮对其一面威胁、一面利诱。

眼见亡明官僚纷纷归降清朝,

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已是无心恋战,转而归顺了清朝,被册封为平西王

身受王侯的尊荣,为什么吴三桂在当了几十年的清朝重臣后还要反叛清廷呢?清廷又是如何看待拥兵自重的吴三桂?这其中就牵扯到了多方原因。

退守边疆,不甘为臣横州称帝

数十年作为归顺清王朝的一名重臣,吴三桂为其统一全国做出了不凡的贡献。先是于顺治十六年攻下云南,两年后又出兵缅甸剿灭桂王势力,使得大明王朝的正统继承人不复存在。立下如此功勋,吴三桂很快晋升为爵亲王。

开藩设府,坐镇云南,其子尚公主

此时吴三桂的势力已经到了清廷不可容忍的范围边缘。

可他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如何成为世袭的平西王才是他日思夜想的目标。对于吴三桂的野心,清廷洞若观火,君王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注定成为清朝打击的对象。

康熙二年,清廷不仅收回了吴三桂的帅印,又将他的得力助手调往其他地区。吴三桂则以攻打苗族荒蛮之地为理由,故意广泛征收士兵和粮饷,以此作为对清廷的报复。此时,两者的关系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康熙十二年,镇守广东的平南王

尚可喜

看清了局势,明白再手握重兵将不会有好下场,于是上奏皇帝归老辽东,康熙皇帝趁机提出撤藩的命令。而后,镇守福建的靖南王

耿精忠

相继撤藩。

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也假装主动请求撤藩

,但他的心里却希望清廷能保留他的藩地。尽管明白吴三桂的真实意图,但康熙皇帝认为这正是一个收回权力的好时机。

毕竟吴三桂与朝廷的矛盾由来已久,不管是否撤藩,不久的将来,他必然会反叛清朝。同年十一月,事情果然如康熙帝所料想的那样发生了。

没想到的是,在吴三桂起兵之后,一时间众多势力都纷纷响应,其中就有福建、广东两个藩王的党羽,加上四川的吴之茂、陕西的王辅臣等等。

为何参与此次反叛的队伍如此壮大呢?

原因在于吴三桂打着

“反清复明”

的旗号,引得明朝旧部共同反叛清朝,明朝将领的人数在军中多达七八成。

当时为了鼓舞士气,广招士兵,

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在衡山设坛登帝

,并对其亲友部下大加封赏。此后,吴三桂在兵家必争之地

永兴

大创清军,并收复广东、广西多地,将清军拦在湖湘门外,清军几次渡江,均未成功。

吴三桂的称帝行为彻底暴露了他多年以来的意图,那就是建立吴家王朝。清廷对汉人的暴行和对他权力的约束不过是吴三桂起兵造反的遮羞布,“反清复明”的旗号也只不过是他为了壮大自己势力而想出的欺骗手段,他更是从未想过真的要扶持朱家血脉,真是可惜了前明将领们的一片衷心。

多年征战和其与清廷的交锋斡旋,使得吴三桂在一个夏天不仅患上了中风之疾还兼并有泄泻症状,最终药石无医的吴三桂只得抱着遗憾之情托付后事,在年67岁时驾崩归去。

得知吴三桂病死,清军趁机发动进攻,失去首领的叛军凝聚力大减,被打得溃散而逃。

康熙二十年底,三藩之乱彻底平复

结语

身为明朝重臣,却引清军入关,又在其后成为三藩之乱的主角,两次叛变,吴三桂以奸臣的形象留在了历史长河中,受到后人无数的唾骂和鄙视。

一篇反清檄文的原稿道出了吴三桂反抗清朝的原委,然而此中又有几分真实?可以确定的是,吴三桂无论是作为明朝还是清朝的臣子,都没有一颗真诚的效忠之心,而是长久图谋自己有朝一日也能称王称帝。清廷当时朝中内外局势不稳,对于此种叛主逆贼,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清廷要抹黑他,将他树立成转移舆论焦点的靶子。

参考文献

[1]徐凯.吴三桂讨清《檄文》原文本考[J].清史研究,2017(03):140-145.

[2]蔡洁琳.论吴三桂降清的必然性与偶然性[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39(10):115-118.

[3]刘凤云.一次决定历史命运的抉择──论吴三桂降清[J].清史研究,1994(02):47-5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