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院校推荐 | 2025年上海音乐学院考研712中外音乐史论真题解析!(独家)

最懂上海音乐学院考研的团队

(扫码联系老师,免费试听上音全套课程)

2025年【上音712中外音乐史论】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6选5)

中国音乐史

1、三分损益法

三分损益法是中国古代发明制定音律时所用的生律法,又称五度相生律。它以某一标准音的管长或弦长为基础,通过“三分损一”和“三分益一”,两种方法交替运用、连续运用,推算其余一系列音律的管长或弦长。其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可得出宫、商、角、徵、羽五音及十二律。该方法适合表现旋律美感,但存在八度不协和、黄钟不能还原等不足。

2、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最早出现于汉代,起源于古代广陵地区,现江苏扬州一带。起初是广陵地区的民歌,后经不断发展成为一部有缜密构思又规模宏大的古琴音乐作品。魏晋时期,嵇康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改编,并在受刑前抚弦演奏。该曲主要讲述了聂政作为刺客的悲壮故事,全曲共有45段,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等部分。其旋律激昂慷慨,是现存唯一一首具有杀戮与战斗氛围的古琴曲,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3、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著名的大型琵琶独奏曲。它以楚汉相争垓下之战为题材,通过“列营”“吹打”“点将”等十三个带有小标题的段落,生动地描绘了汉军设下十面埋伏阵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乌江自刎的激烈战况。全曲气势雄伟辉煌,节奏紧凑,充分展现了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如用轮指表现长音、扫弦和轮扫模拟战争中的金戈铁马之声等,是中国古代民族乐曲中的优秀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马思聪思乡曲

《思乡曲》是马思聪创作的《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它以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为素材,采用带有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和民间常用的变奏手法写成。乐曲第一部分旋律柔和、忧伤,倾诉着思念之情;第二部分是高潮,转为E宫调,情绪明朗;第三部分为缩减的再现段,主题旋律在高音区更显缠绵悱恻。该曲将中西音乐元素巧妙融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是中国小提琴音乐的经典之作,寄托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5、儿童歌舞曲表演

儿童歌舞曲表演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它通常将歌唱、舞蹈、表演等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儿童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为基础,配以生动形象、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情节。其内容多积极向上,富有童趣和教育意义,旨在通过欢快的歌舞形式展现儿童的纯真、活泼与快乐,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创造力、节奏感、肢体协调性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也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增强自信的舞台。

6、谭小麟

谭小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早年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后赴美深造,师从欣德米特等名师。 谭小麟的音乐风格融合新古典主义与中国民族特色。在创作上,他注重作品整体布局,技术精湛,在调性原则内灵活用音。其代表作品以室内乐为主,如《弦乐三重奏》,这也是中国首部在国外获奖的西洋乐器重奏作品。在声乐和民族器乐领域也有诸多佳作。他在音乐教育方面贡献卓越,培养众多优秀人才,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西方音乐史

1、门德尔松

门德尔松即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是德国犹太裔作曲家、钢琴家、风琴弹奏家、乐队指挥,也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其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序曲、《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他首创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重放光芒;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其作品风格精美、优雅、华丽,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

2、卡门

卡门通常指法国作家梅里美创作的中篇小说《卡门》及法国作曲家比才根据该小说改编的歌剧《卡门》。小说中的卡门是一个美丽、泼辣、自由奔放的吉普赛女郎,她不受传统道德束缚,勇敢追求自由和爱情,最终因坚守自己的原则而死于情人唐·何塞之手。歌剧《卡门》则在此基础上,以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展现了卡门与唐·何塞等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其序曲、咏叹调等音乐经典流传,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和西班牙民族风格,是世界歌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3、轻歌剧

轻歌剧是一种喜剧性的歌剧。通常结构短小,多为独幕剧,音乐通俗、旋律流畅动听,配器色调鲜明。它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与大歌剧相对,与18世纪的喜歌剧相仿,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其奠基人是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代表作品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等。后来在维也纳得到很大发展,代表人物有约翰·施特劳斯、莱哈尔等。在20世纪,轻歌剧又称为“音乐喜剧”,是音乐剧的前身之一。

4、新艺术

“新艺术”有多种含义,以下是常见的两种: 14世纪欧洲音乐艺术 “新艺术”最初是法国作曲家和诗人维特里所写论文的标题,用来指代在法国处于巅峰的新音乐,与“古艺术”相对。当时音值二分法已被接受,引入二分音符,确定三、六度音程的协和性,强调半音的表情意义等,法国的马肖和意大利的兰迪尼是代表作曲家。起源于法国,迅速遍及欧洲大陆,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称呼。该运动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启示,主张用新装饰纹样取代旧图案,从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大量采用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涉及建筑、家具、服装等众多领域,代表人物有高第、克里木特、毕亚兹莱等。

5、图画展览会

《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创作的钢琴组曲 。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全曲共分十段,如《侏儒》《古堡》《牛车》等,分别描绘特定景物 。贯穿全曲的“漫步”主题,仿佛是作者在展览会中走动 。该曲以独特音乐构思与表现手法,生动展现画作意境与情感,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其管弦乐改编版中拉威尔的最为著名,让作品更广为流传 。

6、斯特拉文斯基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美籍俄国人。其创作分为俄罗斯风格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序列主义时期。代表作品有《火鸟》《彼得卢什卡》《春之祭》等,以独特的节奏、和声及配器手法著称,革新了原始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序列主义等音乐流派,对20世纪音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音乐界中的毕加索。

传统音乐

1、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又称平剧、京戏、皮黄。起源于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汉调艺人合作,吸收昆曲、秦腔等剧种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形成京剧。京剧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伴奏分文场和武场,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其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通过程式化的表演手段虚拟化地叙演故事、刻画人物。京剧剧目丰富,常演的有三四百个以上,多以历史故事为主要内容,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

2、川剧

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俗称川戏,流行于四川省、重庆市及云南、贵州、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它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川剧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5个行当,表演细腻生动,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还有变脸、藏刀、钻火圈、开慧眼等许多绝技。其剧目繁多,有传统剧目和创作剧目六千余个,如《黄袍记》《九龙柱》《幽闺记》《情探》等,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3、福建南音

福建南音又称“弦管”“泉州南音”“南曲”“南乐”“南管”等,是流行于闽南地区、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的传统音乐。它起源于唐,形成于宋,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由“大谱”“散曲”和“指套”三大部分组成,其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4、山曲

山曲是一种主要流传在山西西北部的河曲、保德和陕西的府谷、神木一带的民歌。内容多为情歌,少部分反映“走西口”的生活。其歌词一般以7字为1句,上下两句为一段,语言纯朴自然,常插入“亲亲我”“哎呀亲亲”等衬词,更口语化和富有生活情趣,还常用起兴、比喻和反复叠句等表现手法。山曲结构短小,手法洗炼,多为上下句结构,节拍以2拍为主,旋律跳进多、起伏大,具有鲜明特色和粗犷性格,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

5、秧歌调

秧歌调是一种在秧歌表演中演唱的歌曲。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各省汉族农村,如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等。其体裁多数是小调,少部分是具有说唱特点的地方曲艺和地方小戏唱腔。音乐风格多样,有的高亢、泼辣、热情,有的朴实、抒情。歌词多口语化,七言四句结构为一个乐段的分节歌形式居多,常由伞头领唱,一领众合,并有吹打乐伴奏,曲调情绪明快,韵味浓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

6、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是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相传最初是东晋桓伊所作的笛曲,后经唐人颜师古改编为琴曲。“三弄”指的是全曲以泛声演奏主调,并以同样的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三次。乐曲通过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形象,借物喻人,表达了对具有高尚节操之人的赞美。全曲共分十个乐段加一个尾声,分为两个主题,前六段呈现梅花的傲骨高洁,后四段塑造梅花的静态美。

简答题(2选1)

中国音乐史

1、黄自的音乐创作与教育成就

黄自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杰出人物,在音乐创作与教育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音乐创作方面,黄自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其艺术歌曲如《玫瑰三愿》《春思曲》等,旋律优美、情感细腻,歌词与曲调完美融合,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至今仍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他还创作了大型合唱作品《长恨歌》,以宏大的结构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他精湛的作曲技艺,为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他的一些器乐作品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

在教育成就上,黄自曾任教于多所高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如贺绿汀、刘雪庵等,他们在日后都成为了中国音乐界的中流砥柱。他严谨的教学态度、系统的教学方法以及深厚的音乐素养,为学生们提供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和广阔的艺术视野。

他还编写了一系列音乐教材和理论著作,如《和声学》《音乐史》等,这些教材对于规范和完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程。

总之,黄自的音乐创作与教育成就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道路。他的作品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宝库,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才,为中国音乐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影响持续至今,激励着更多的音乐人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中国音乐迈向更高的台阶。

2、元杂剧的发展

元杂剧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兴起阶段:元朝初期,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为元杂剧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观众群体。同时,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以及前代戏曲艺术的积累,共同促使元杂剧在此时兴起。一些文人投身于杂剧创作,关汉卿等早期剧作家开始崭露头角,创作出了一批具有现实批判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如《窦娥冤》等,这些作品奠定了元杂剧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繁荣阶段:这一时期,元杂剧创作人才辈出,剧目繁多。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等都是这一阶段的经典之作。杂剧的题材广泛,涵盖爱情、历史、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艺术形式更加成熟,包括剧本结构、角色行当、音乐唱腔等都有了明确的规范和创新,演出活动也十分频繁,在城市和乡村都受到热烈欢迎,达到了元杂剧发展的巅峰状态。

衰落阶段:随着元朝统治的稳定,科举制度恢复,文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部分文人回归仕途,使得杂剧创作人才流失。同时,南戏的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在与元杂剧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元杂剧在艺术形式上也逐渐僵化,难以适应观众日益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因此逐渐走向衰落,但它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明清传奇等戏曲形式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西方音乐史

1、莫扎特的音乐创作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体裁丰富、风格独特,成就卓越,对后世音乐发展影响深远。创作体裁:莫扎特的创作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包括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弥撒曲、室内乐等。其中,歌剧是其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如《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都是经典之作。他的交响曲共有41部,以最后三首最为著名,展现了其成熟的创作风格和精湛的作曲技艺。在协奏曲方面,他创作了27首钢琴协奏曲等,完善了古典协奏曲的结构。

创作风格:莫扎特的音乐以优美、流畅、明朗、乐观为主要特征,旋律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流畅性和自如感,如《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曲子明朗愉快且充满了诗意。同时,他的作品还体现出一种复调与主调的全新融合,每种织体类型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此外,其音乐具有国际化的风格,能够将各国音乐的优势因素成功地结合在一起,还常常带有一种“含着眼泪的微笑”的忧郁感。

2、瓦格纳的歌剧成就

瓦格纳在歌剧领域成就斐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歌剧改革:他提出“乐剧”的概念,强调音乐与戏剧的融合,打破了传统歌剧重音乐技巧而轻戏剧内容的局面,倡导作曲家亲自创作剧本,使歌剧的文学性与音乐性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的戏剧艺术。他还运用“无终旋律”和“主导动机”等手法,系统地使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将其组合,形成覆盖全剧的主导动机之网,使音乐与戏剧情节紧密相连,深化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观众的听觉体验。

作品创作:他创作了多部经典歌剧,如《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舍》《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以及史诗般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将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其中《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特里斯坦和弦”更是被誉为现代音乐的开端。

演出实践:他在拜罗伊特建造了自己的理想剧院,专门用于演出自己的歌剧作品,为歌剧的演出提供了特定的、更适宜的场所,对歌剧的演出形式和舞台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音乐

1、拉弦独奏乐的音乐特点(艺术特征)

拉弦独奏乐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音色方面

丰富多变:拉弦乐器通过不同的运弓方式、按弦位置和力度变化等,可以产生出多种多样的音色效果。如二胡音色柔美圆润、接近人声,能细腻地表达情感;板胡音色清脆嘹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马头琴音色则悠扬深沉,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富有歌唱性:拉弦乐器在演奏时,其旋律线条连贯流畅,宛如人声在歌唱,能够很好地模仿和表现出各种声乐化的音乐线条,让听众产生共鸣,如二胡演奏的许多曲目都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像是《二泉映月》等,仿佛在诉说着故事。

表现力方面

情感细腻:拉弦乐器在表达情感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音色的变化、节奏的调整以及演奏技巧的运用,细腻地传达出各种情感,从悲伤哀怨到欢快喜悦,从宁静祥和到激昂振奋,如马头琴在演奏蒙古族的长调时,能将草原的辽阔、牧民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技巧多样:拉弦乐器拥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如滑音、颤音、揉弦、拨弦、跳弓、顿弓等,这些技巧的运用可以极大地丰富音乐的表现力,使演奏者能够更加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营造音乐氛围,展现出高超的演奏技艺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音乐结构方面

灵活性高:拉弦独奏乐在音乐结构上较为自由灵活,既可以是传统的曲式结构,如三段式、奏鸣曲式等,也可以根据演奏者的创意和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和变化,使音乐更具个性和创新性。

叙事性强:许多拉弦独奏乐作品具有很强的叙事性,通过音乐的起承转合、节奏的变化以及旋律的发展,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或表达着某种意境,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跟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感受其中的情节和情感变化。拉弦独奏乐以其独特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和灵活的音乐结构,成为了音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欣赏。

2、原生态民歌和新编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原生态民歌和新编民歌都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既保留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展现出时代的活力。

传承方面

原生态民歌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其传承主要依靠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在特定的地域和族群中代代相传,如陕北的信天游、蒙古族的长调等,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而新编民歌则是在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创作,它传承了原生态民歌的音乐元素和文化内涵,通过专业音乐人的整理、编曲和演唱,使其更易于传播和被大众接受,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民歌。

创新方面

原生态民歌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可借助现代媒体和舞台表演形式,让其走出乡村田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如一些原生态民歌登上大型文艺晚会的舞台,通过灯光、舞美等手段提升表演效果。新编民歌则在创作手法、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如流行音乐的节奏、和声等,使民歌更具时代感,像《彩云之南》等新编民歌,以其新颖的编曲和时尚的演唱风格深受年轻人喜爱。同时,新编民歌还可以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创新,如与舞蹈、戏剧等融合,创造出更丰富的艺术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