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一家世居陕北,在这块亘古未变的边地上,历史上先后称帝的就有十几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十六国时期建立胡夏国的赫连勃勃;北宋时期建立西夏政权的李元昊;被隋朝名将屈突通消灭的大世皇王刘迦伦;隋末依附突厥建立大梁割据政权的梁师都;隋末自称永乐王最后投降唐朝的郭子和;明末几乎屠尽四川的大西王张献忠等人。
家乡就是西北道教中心
陕北地区贫穷落后,儒家文化比较弱势。因为文人和学校奇缺,人们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相应较少,“圣人传道此处偏遗漏,因此上把礼义廉耻一笔勾”。但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道家文化比较发达,位于李世民家乡榆林市米脂县的白云山道观,因明神宗皇帝赐经3万多卷,成为西北道教中心。加上本地人对本土神祗更看重,村村有庙,道教文化已经深入民间。
李自成受道文化的影响,敬天法地,道法自然,特别是受到天命观的影响巨大。青少年时期,他就玩过“撕龙调雨”、“金龙护体”、“卜天向卦”、“六个红点”等把戏,自编“紫微星救驾”等谎言,给自己戴上神秘光环。在后来起义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还通过抽签预言其将大富大贵,从而稳定了军心。
侠义精神受到高度崇拜
在陕北的土地上,相比道家、儒家文化,还是侠文化最为强势。侠文化虽然没有专门的经典,但侠义之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故事却在人民群众中间广泛流传。《隋唐英雄传》中贾家楼四十六友、《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是当地人们普遍崇拜的偶像。战乱和灾荒之年,绝望无助的百姓把希望寄托在清官、神仙和侠客身上,可惜清官看不到,神仙又虚幻,只能依重替天行道的侠士。
受这种侠义精神的影响,李自成与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其在银川驿站担任驿卒期间“急公好义”,偷偷用马料救济百姓,饿死马匹被裁撤;回家后一贫如洗,带领众人吃大户,处处与官绅富户作对;奔赴甘肃投军后,官府不发军饷,还纵兵抢掠民财,其不愿抢民害民,而是带头“缚县令、取库银”,一怒之下杀了统军的参将,最终被逼上梁山。
出生地的历史渊源激发壮志
陕北作为历史以来的重要边地。每逢战乱年代,军阀割据,豪族称霸,贪官污吏肆无忌惮。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为了生存,要么抱团取暖,依附会道门,勉强求生;要么铤而走险,插旗造反,劫掠为生。李自成离家不远就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高庆的山寨,传说中他还从山上的花马洞得到了花马宝剑。
李世民的出生地米脂县李继迁寨,这李继迁于公元990年即位为夏国王;其孙李元昊创建西夏王朝后,追谥其为神武皇帝,庙号太祖。李自成家10里地以外的拓家畔,有个拓窨寺地窨子,据传有十几里之深,至今完好保存,是党项族拓跋氏的世代守护之地,因此李自成一直追溯李继迁为祖先。
祖宗的赫赫威名,家族的世代守护,附近山大王的旗帜,身边盐枭舅父高迎祥的英姿,耳旁绿林好汉们不朽的传奇,无不从小就给李自成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激发其“大丈夫须取天下之财以供挥霍”的壮志萌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