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童养媳姐姐一手带大,革命19年才得以相见,期间对此只字未提

导语:

当年黄埔军校何等威风,是战场好儿郎的梦中摇篮,然而,自从蒋接手之后,黄埔军校的理念便与之前背道而驰,抛弃了原先培养人才的理念转而变成敛财聚集地,也难怪最后溃散。

而反观我军,参军队伍都是贫苦农民出生,真正家境殷实之人寥寥无几。但也正是这样的队伍,了解底层百姓的不幸与苦楚,能够设身处地为中华谋前程,例如韩先楚。

01

韩先楚年少时诸多苦难,母亲在他三岁之时去世,而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姐姐也被送去当了别人家的童养媳,至于父亲更是由于体弱多病无法照料年幼的韩先楚,所以家中的负担全部落在了身为童养媳的姐姐身上。

虽然说姐夫田长松对小舅子韩先楚不错,但是田家并非是姐夫当家,姐姐在田家的日子本就辛苦,现如今还要带着拖油瓶韩先楚,自然是落得田家的埋怨与闲言碎语。

当时的韩先楚年纪虽小,但是察言观色已经成为本能,面对姐姐如今这般的处境,自然是不忍,想要脱离田家,但是姐姐却是极力劝阻。

而为了减轻家中人的闲言碎语,姐姐几乎可以说是包揽了家中的一切活计,以此来哄得田家人欢心。

索性韩先楚自幼见惯了苦难,培养成坚定的心志,放牛、卖苦力都不在话下。之后更是为了给姐姐争一口气,在家中田地尽数变卖的情况下,姐姐硬是筹出40斤的粮食响应红军队伍要求,将韩先楚送入红军队伍。

当时韩先楚与姐夫田长松同时期入伍,但是田长松却不幸牺牲,而这个时候他与姐姐的苦难也真正开始,聚少离多、久别重逢成为姐弟俩一生的戏码。

02

在得知弟弟队伍长征的第二年,姐姐为求给弟弟祈福,硬是用裹了一半的脚跋涉50公里泥泞路。但是没有想到签中却是“归山入林”,很是不吉利。

当时的情况对于姐姐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但是家中还有老小,不能全然抛下,否则以当时姐姐的性格,必定会不远千里前来寻找弟弟的下落。

而在抗日战争期间,韩先楚暂时从前线退下,得以在延安学习休养。但是没有想到韩先楚寄到家中的信件,却被乡里截胡。

当时姐姐听说信件来到的消息之时,对乡里是苦苦哀求,但是当时国共两党正处于敌对势力,谁也不想因为这次事件而沾染上罪名,所以信件自然无法送到姐姐手上。

姐姐大字不识,生活圈子更是窄小,居住之地与延安的距离更是一概不知,唯一知晓的便是延安在自己所居住之地的方向。

探望弟弟的心思让姐姐想尽了办法,姐姐充分发挥了劳动人民攒财的愿望,但是那个年代根本不给好人留下一点希望,盘缠能够看到希望之时,却被日军全部夺取,探望弟弟的心思再一次破灭。

03

一直到1942年,战争已经蔓延到武汉地区,而也正是这个时候,韩先楚能够利用机会顺道去看望姐姐。

这一次,两人已经分别19年的时间,虽然说韩先楚进行了部署,派遣人去打探姐姐的下落,自己站在当年与姐姐分别的地方等待。

当时韩先楚的行为无疑是将自己陷入险地,一旦行踪被暴露,那么将会死无葬身之地,但是想要见到姐姐的急切愿望却无法将安危考虑在内。幸好这次老天照顾,姐弟两人时隔19年,终于得以相见。

但是有人难免质疑,若非是姐姐一手力捧,韩先楚也不会有今日这般的成就。但是在革命事业之时,韩先楚对姐姐的存在却只字不提,难免让人觉得忘恩负义。

但其实非也,韩先楚思想虽不保守,但是对待家人的感情却极为内敛,即使是子女也是一副老派作风,心中虽然关心,但是言语从不表达。

两人在重逢之后,姐姐曾经谈及往昔,而正是这个时候,韩先楚才得知,在姐夫田长松去世两年之后,姐姐便被发卖到吴家大湾。

至于当年的求签祈福,姐姐更是隐瞒下来,若非韩先楚听知情人透露,姐姐不断找人想要借出不同意思,也不会明白当年姐姐对他的牵肠挂肚。

其实,韩先楚与姐姐的革命感情只是时代的缩影,当年为了中华民族的前程,有多少家庭是举一家之力将孩子送上战场,千般牵挂之后却终身不得相见,只能千里祈福,寄希望于神明。幸好先烈的牺牲换来了今日盛世,也算是足以告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