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苹果公司的智能语音助手Siri在用户智能手机上的表现引起了广泛争议。用户发现在没有唤醒词“Hi, Siri”时,Siri偶尔自动启动并录制他们的声音。这一现象让许多美国用户怀疑他们的私人对话是否被窃听并传给了第三方。为此,多位用户联合发起集体诉讼,苹果公司最终同意支付9500万美元和解,标志着这场隐私之战的一个阶段性结局。
自2014年发布Siri以来,苹果公司宣传其智能助手为用户提供便利,但其背后的隐私问题却逐渐浮出水面。Siri需要时刻监听,以便迅速响应用户的指令,这引发了对隐私保护的质疑。2019年,一名苹果承包商向媒体透露,他在处理Siri数据时常常听到敏感信息,包括医疗数据和私人交易信息,这些被认为是Siri质量控制的一部分。
不久后,数名用户以集体诉讼的方式指控苹果,称他们的隐私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侵犯。诉讼中提到,有用户在与朋友谈论某些品牌后,收到了相应广告的推送,而其他原告则表示与医生的聊天记录也被 SIRI 意外捕获并用来投放广告。这引发了对“智能助手刚需,隐私权缺失”的广泛讨论。
最终,苹果同意通过9500万美元的和解金来平息诉讼,用户每台设备可获得20美元的赔偿。这笔金额相较于苹果公司去年的937.4亿美元净利润几乎微不足道,反映出巨头公司在隐私问题上采取的“经济补偿”策略。
苹果同时保证将删除2019年之前收集的所有与Siri相关的个人音频记录,以示对用户隐私的重视。然而,这个保证并未能消除用户的疑虑,因为在其隐私保护政策中没有明确说明用户的隐私如何受到保护。尽管苹果CEO库克曾批评其他公司滥用用户数据,强调苹果的商业模式并非基于广告,但当前的事件让这一承诺的可信度受到挑战。
随着监管措施的逐步加强和市场模式的演变,科技公司面临的隐私法律责任将愈发严峻。许多用户感到维权路途艰难,甚至有法律专家指出,语音助手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令用户对自身权益的了解变得愈发模糊。
同时,在国内外也有很多类似案例,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时常遭遇与自己对话相关的精准广告干扰,却难以找到隐私泄露的具体原因。对此,互联网专家提示,除了语音助手,更广泛的应用环境与设备通常会存在隐私泄露的风险,使得查明泄露渠道变得复杂且代价高昂。总的来说,这次苹果的窃听风波不仅是一场隐私权的法律纠纷,更是对整个科技行业在发展与用户隐私保护之间如何取得平衡的深刻反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