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益添yFMT|揭秘肠道菌群:免疫性疾病的新视角

人体肠道是一种多功能的器官,具有消化、营养吸收以及分泌激素和酶来调节整个身体的食物吸收和代谢等多种功能。肠道不但参与处理营养物质以及代谢过程,还含有体内大的淋巴组织,因此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肠道上皮细胞除了构成人体与外部环境的屏障,还存在数百万微生物,被称为肠道菌群,该菌群基因组包含的基因是宿主基因组的150倍。 近的系统研究显示,肠道菌群连接了肠道免疫和代谢功能,破坏宿主与共生菌群间这种错综复杂的平衡关系会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造成巨大影响。

临床和试验数据显示肠道功能需要肠道上皮细胞、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间达到动态平衡,肠道菌群的失调会造成肠道代谢和免疫功能改变,破坏免疫稳态,对人体健康和疾病造成巨大影响。

因此 ,免疫因素或是环境因素的改变均可造成免疫疾病的脂代谢障碍或脂代谢改变,肠道菌群在代谢和免疫方面的联系作用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

人体肠道具有消化、营养吸收以及分泌激素和酶来调节整个身体的食物吸收和代谢的功能,肠道上皮细胞可构成人体与外部环境的屏障,除了具有代谢的作用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器官,在维持人体免疫系统稳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体肠道始终与其中以共生菌和食物性抗原形式存在的大量抗原负荷接触,肠道菌群在保护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共生菌是肠道环境中常见的,并且是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而病原菌可导致肠道炎症等疾病。当共生菌与病原菌在一段时期达到有利平衡时,微生物群、肠道上皮细胞和黏膜免疫系统产生了局部和全身性稳态。然而,当共生菌和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改变,可引发局部感染和炎症以及可能影响其他几种人体系统的并发症,如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微生物群与肠道免疫系统的空间相互作用基本可分为三层。

层是肠腔,主要由黏液构成,可再细分为两个亚层:外部亚层有大量微生物群定植,而内黏膜层含有杀菌性抗生物肽和分泌性。

第二层由单层肠上皮细胞构成,其基底外侧面与黏膜固有层接触,而顶部表面与黏膜层接触。单层肠上皮细胞包括黏蛋白的杯状细胞、吸收性肠细胞和肠内分泌细胞、帕内特细胞等,参与捕获抗原并将抗原递呈给免疫系统的过程,并通过分泌溶菌酶类、内源性抗菌多肽类物质在分隔体内器官与外部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具有识别受体,包括 Toll样受体、Nod一样受体和Rig—I样受体调节固有的免疫系统。

第三层由黏膜固有层和肠系膜构成,肠道相关性淋巴组织构成的局部免疫系统位于该层内。在黏膜固有层中,可见到孤立淋巴滤泡,可通过定植细菌的微生物相关性分子模式被树突细胞感知,募集和激活T细胞和B细胞,将抗原递呈给树突细胞,然后与T细胞和B细胞相互作用。黏膜固有层中还存在可产生和释放IgA的浆细胞,通过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树突细胞,迁移到肠系膜淋巴结,诱导黏膜固有层中的效应T细胞分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