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多读书?
因为脚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看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读书就是跟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
回想一下,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地读一本书了?
在上学时期,我一直崇尚的一个理念是:学习过程应该是令人享受的,读书也是享受的。
可是现实的教育环境,不容许这样的理念生存。面对人口大省的考学压力,“享受读书”这个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我对阅读的看法是:即便不去读那些高深的书,即便不奢求从书中获取什么人生力量,至少,保持住自己身上那种学生时代的书卷气,也蛮好的!何况读书的好处也远不止此。
读书,让我们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气质。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就像呼吸一样,吐纳之间,可以见识人的气质和涵养。
那一本一本的书,读过之后,会充实我们的内心,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修身养性,不被世俗禁锢。
就像《生活的艺术》里讲的那样:“人一定要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
读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我们在心理上获得优越感,而优越感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建立自信的一种方式。这是读书最明显的一个功效,也是相当一部分人想要读书的目的。
一个人越是想要精进,越是需要书本的沉淀和文化的加持。只有不停的读书,才能不断提升自我。
也可以说,书读得越多,对这个世界的包容度也越宽。就像作家三毛,书里的文字不仅给了她浪迹天涯的勇气,还给了她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
读书可以保持大脑的活跃,也可以使我们的视野变得更辽阔。
你在读书,大脑也跟着运转,就像运动能使身体凸显肌肉一样,大脑也需要通过锻炼来保持它的强壮和健康。有句话叫“不用就没用”,特别适用于我们的大脑。
有了知识储备的大脑,当我们看到秋天美丽的景色,也会说一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当我们与朋友分别时,也可以说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阅读跟我们不同的人,比如来自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能帮助我们了解另外一个世界的想法,重新审视原有的偏见。
多读书,会让我们变得豁达通透;遇到难缠的人或事,也使得我们不卑不亢、勇往直前。
比起不读书的人来,读书的人会对社会事件和文化多样性有更丰富的认知。相比之下,对世界的根本认识也会得到拓展,身处其中也更觉得安心。
读书可以使人具有抵抗孤独的能力。
我这里所说的孤独并不是指孤单和寂寞,而是指心灵上的空虚。
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浪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了一代又一代人。”
莎士比亚也说:“生活没有了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了书籍,就像鸟儿被折断了翅膀。”
日本教育家斋藤孝说:“只要能用读书填满独处的时间,就能减轻内心的孤独感。”
在书的世界里,我们会变得自由,思想得到松绑,从书中得到释放和洗礼,不再在意自己的形单影只,只是全身心地融入书籍。
读书越多,精神就会越健壮、越勇敢。有了书籍的陪伴,我们也就逃离了社会的疏离感。
书中未必有“颜如玉”,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但书籍一定会让我们发掘出更好的自我!
阅读不一定能把控好人生的方向,但它能让我们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读书不一定可以改变命运,但它是改变命运最公平的捷径。
颜真卿的《劝学诗》里有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多多读书,遇见更好的自己!
以上,共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