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日韩系美妆却在中国市场迎来了寒冬。过去的一年,关停、闭店、撤柜的消息不断传来,仿佛一场席卷整个行业的风暴即将来临。随着消费者的偏好转变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日韩护肤品的业绩遭遇严峻考验,多家知名品牌相继宣布重大调整。
兰芝全线撤出中国专柜
首先,令人震惊的消息是,韩国知名护肤品牌兰芝(Laneige)即将全面退出中国线下市场。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爆料,该品牌计划在2024年年底前撤离中国的专柜。前往武汉的消费者可以看到,位于中商广场和群光广场的兰芝专柜已经撤柜,而其他城市如上海、杭州和长沙的专柜,也在陆续验证这一信息。其最后一家专柜于1月4日在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正式关闭,象征着兰芝在中国线下渠道的结束。
兰芝作为韩国爱茉莉太平洋集团旗下重要品牌,自2002年以来便在中国市场扎根,以气垫霜和睡眠面膜等明星产品赢得了大批消费者。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环境,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对此做出了战略调整,表示将优化线下渠道,积极探索电商模式,以应对市场趋势。
花王集团的双重撤回
而与此同时,日本花王集团近日也宣布旗下洗护品牌SALA将于2024年底关停,涉及的产品包括护发素、卷发喷雾和直发熨烫精华等六款产品。这一决定是该集团在调整品牌策略过程中的一部分,旨在集中资源发展更具潜力的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花王此前已停掉佳丽宝旗下的其他品牌,短时间内总共关停了六个子品牌。
在花王集团的财报中披露,2023财年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从而使得企业的高管层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试图通过人事变动刺激业务回暖。显然,日系美妆的“寒冬”并非偶然,而是市场格局变化的必然结果。
高丝、资生堂的捉襟见肘
不仅兰芝和花王面临困境,其他日系美妆品牌如高丝和资生堂也同样陷入低迷。高丝在2023年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大跌34.7%,显然正在经历严峻挑战。另一家知名品牌资生堂则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业利润同比下滑26%。逐渐多元化并本地化的市场环境对他们的深耕策略形成了极大的威胁。
事实上,随着大中华区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偏向具有高性价比的国产品牌,日韩系品牌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如今的市场需求。
消费者的心智变化
近几年来,消费者的审美和购买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曾几何时,日韩系美妆产品凭借其独特的品牌文化和时尚形象广受追捧,但现在的中国消费者更加理性,更注重产品的实际效果和性价比。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更愿意尝试新兴的国货品牌,国产美妆依靠其创新和高性价比不断崛起。
这种趋势将日韩系品牌推向了深渊,而他们从曾经的市场明星沦落为现在的边缘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策略差异化,许多日韩品牌恐怕会提前录入历史的尘埃。
新的市场格局与未来展望
所有的行业变化都不是孤立的,日韩美妆品牌的集体入冬反映出当今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与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互联网的浪潮推动下,品牌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寻找新的生机。企业必须注重产品力与品牌力的双向提升,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
总的来看,虽然日韩美妆在中国市场人气骤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翻身的机会。那些能够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悄然调整营销策略和产品结构的品牌,或许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迎来转机。
展望未来,日韩美妆品牌需要更深入地与中国市场相结合,挖掘本土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以求在这场竞争中找到合适的立足之地。对于拥抱变化而蓬勃发展的品牌而言,或许新春将是一次新的起点,抑或是新的挑战,各大品牌亟需伺机而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