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对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余旺旺而言,他的伯乐就是学校,得益于学校的多元分类评价体系,他今年凭借高水平科研成果,顺利晋升为教授。1月3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第五届人才大会上,余旺旺分享了自己像一匹千里马在学校自由驰骋的故事。
破除单一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多元分类评价,不拘一格降人才,近年来,在宁高校持续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改革,让教师选准自己的成长路径,在不同“赛道”上走得更稳、跑得更快,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不同学科多元评价,每个人都有专属“赛道”
余旺旺主要从事新材料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去年7月,他成为南工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并推动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产学研项目对接,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联合企业申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并首次荣获省二等奖。得益于学校的教师分类评价制度,他选择了科研主体型“赛道”,今年顺利晋升为教授。
在南工,一批批像余旺旺一样的人才加盟并扎根于此,目前学校博士人数达40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从2017年的8.6%提高到44.1%。“学校根据老师特长构建分类评价体系,通过分类评价,不同类别的人才都有展示价值、实现卓越的机会。”南工人事处处长张莉介绍,学校将教师分为教学主体型、科研主体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实践教学型、社会服务型教师五类,不同类型教师承担不同比例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育人工作。
对教学型教师主要考察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等能力;对科研型教师主要考察学术贡献、理论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对社会服务型教师主要考察成果转化、社会经济效益;对实践型教师主要考察技术技能水平,“比如科研主体型岗位,科研工作占其工作总量的60%,教学任务只占到30%。”张莉说。
虽然没有发表一篇科研论文,但凭借主持省级大型科学仪器相关课题、起草行业技术标准等工作业绩,中国药科大学公共实验平台沈文斌成功晋升成为学校第一位实验技术系列正高职称教师。
坚持多元分类评价,把不同“运动员”放在不同“赛场”,拓展了教师发展通道。中国药科大学根据学科特点,针对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实验技术系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等不同教师岗位出台了14个不同的职称评聘办法,引导老师各展所长,快速成长。
除了原有的科研项目与经费考核指标体系、成果考核指标体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还在近几年颁布实施了综合贡献积分体系,该体系涵盖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转化、创新创业等领域,适用于全校教职工。
堆数量变重质量,尊重人才发展规律
新的评价体系强化职称评审质量导向,弱化数量累计。换而言之,论文虽不再是“硬杠杠”,但职称评审依然以实绩论英雄。
以中国药大“教学型特聘教授”为例,申请要求中就包括“主讲两门以上本专科生或研究生课程,近5年内年均完成的教学课时数不少于300标准学时(其中本专科生必修课教学课时数不低于200标准学时)”“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中成绩显著,获得国家级教学类奖(排名前五)1项以上或省级教学类奖二等奖以上(排名前三)1项以上”等内容。
因为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南工教师陈亚琳老师晋升为教授。与陈亚琳一样,因为在各类大赛中获得佳绩,去年9月,33岁的杨梦娜晋升为副教授。
张莉表示,学校增设职称评审的“绿色通道”,教师做出标志性成果,就可以由此评教育教学卓越奖,评出来之后直接晋升教授。以往教授评审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论文,讲师满5年才有资格申报副教授,因为有了突出性成果,陈亚琳和杨梦娜才可以不受论文等量化指标限制,由教学委员会直接提交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
“在首聘期3年内,我只发表了1篇论文,但学校在对我工作状态和阶段性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后,充分肯定了我的科研进展,继续给予支持。”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聂越峰说,在学校的支持下 ,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搭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氧化物分子束外延与原位角分辨光电子谱实验平台中,最终,他带领团队制备出世界上最薄的钙钛矿氧化物新型二维材料,并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两度发表于《自然》杂志。
聂越峰的经历并非个例,为鼓励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搞创新,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南大充分尊重人才发展规律,注重聘期进展,邀请同行专家共同组成专家组,对于早期在搭建实验平台投入较多精力、建设进展较好、论文成果显示度不高的人才给予充分肯定。
评价改革成效凸显,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力
“分类评价体系鼓励人才坐得住‘冷板凳’,心无旁骛开展科技攻关。”2018年,南信大高层次人才刘敏带领团队成立江苏长三角智慧水务研究院,致力于研发国产自主水利计算软件与高端传感器,力求实现国外计算软件的国产替代。2019年,凭借城市水务设计计算和预警技术转化成果突出,刘敏成功晋升为教授。自那以后,他继续瞄准我国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水动力模型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发力,目前已经完成30多个成功项目案例。
“以往的单一科研评价体系,往往只关注某一方面的指标,比如发表的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这可能导致大部分青年教师过于追求短期内的快餐式成果,而忽视了长期的研究积累和实际应用价值。”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事处副处长杨元建表示,近年来,南信大不断动态优化修订多元分类评价体系,一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优秀青年教师人才脱颖而出,围绕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产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显著提升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校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累计超2亿元,相比2017年,翻了8番。”
不仅仅是职称评定,南信大也将多元评价体系运用到了人才引进评价中。杨元建介绍,学校遵循教师研究方向和学科特点,注重能力导向,分类分层、科学多元评价,给予引进人才相对宽松的科研学术环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