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北京一炸药厂发生特大爆炸,4枚银元揭开事件真相

01、惊天巨响

1950年6月14日下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正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毛主席和周总理主持了会议。

彼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都是百废待兴的状态,当委员们正在就一个个重大问题紧锣密鼓讨论的时候,

窗外突然接连传来了两声巨大的爆炸声。

巨大的声响使得所有人都一怔,大家都沉默了,要知道当时刚刚建国才8个月,各种敌特破坏层出不穷,难道又是敌对势力搞破坏了?所有的与会人员都暗自猜测着。

这时毛主席冷静而平淡地说道:“大家请继续发言。”而周总理则表情严肃,他马上吩咐人去查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

10分钟后,工作人员前来汇报:“5点20分,朝阳门外大街17号,

辅华合记矿药厂发生爆炸

,伤亡和爆炸原因暂时不详”。

周总理闻后震怒,指示公安部立即彻查此案,

一定要弄清楚爆炸的真相

,如果真是敌特分子蓄意破坏,必须严惩不贷。

爆炸发生后,北京市消防总队派出了大批的消防队员火速赶往现场,此时的朝阳门外大街浓烟滚滚。

东起朝阳区工人俱乐部,西至神路街口,南起天福巷,北达朝外大街,

整个地区一片狼藉,大火连天

,犹如修罗场般恐怖。

爆炸使得辅华合记药厂职工以及附近群众共计39人罹难,400多人不同程度受伤,400多间房屋被毁,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发生的最惨重的一起事件。

当晚,公安部以及北京市政府的各级领导指示市公安局迅速查明原因,主持这次侦破工作的是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

冯基平。

02、抽丝剥茧

冯基平接到指示后立刻抽调了17名侦查员组成专案组,并展开部署,专案组分成两个小组,第一小组进行现场勘查,第二小组进行周边走访。

第一小组协同苏联的

爆破专家马特维耶夫

对爆炸现场展开了调查。

6月15日下午,专案组举行了第一次案情分析会议,经过现场勘查,马特维耶夫认为两声巨响是由于两次爆炸引起的。

爆炸点分别是辅华合记矿药厂成品车间的成品炸药包装点和雷管包装点,

两个包装点相距30米。

马特维耶夫认为是雷管包装点的爆炸引起了炸药包装点的爆炸,并且雷管包装点的爆炸是由人为引起的。那么如果是人为引起的爆炸,究竟是如何引爆的呢?

马特维耶夫认为有两种可能:

1:定时炸弹爆炸。2:白磷等燃点比较低的自燃物爆炸引起的,因为在爆炸现场找到了一些白磷的残留物。

为了进一步验证结论,专案组成员将爆炸现场的提取物送到清华大学进行成分分析。

第二天,送往清华大学分析的结果出来了

,除了制作雷管用的金属成分以外,并没有发现其他可疑成分。

因此定时炸弹的可能性排除了。那么只可能是白磷自燃引起的爆炸,那么白磷是谁放置的呢?这就是接下来专案组调查的重点。

第二小组对爆炸现场周边进行了走访,但是所有的现场伤员和目击者表示

爆炸是突然发生的,没有任何征兆。

由于建国初期的敌特活动非常频繁,辅华合记矿药厂的门卫对所有进出厂的人员都进行了详细的登记。

侦查员对登记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同样没有发现任何来路不明的人员进入。

随着调查的继续深入,专案组人员将目光锁定在了3名行为有些可疑的人身上。这3人分别是:

郑新民,肖定天和丁松林。

专案组立即传讯这3名人员,调查结果如下:

郑新民:

是该厂的技术人员,照理说不应该经常出入车间。但是案发当天,门卫反映,郑新民在车间跟工人闲聊,并且在院子里转悠半天。

经过询问,原来郑新民发现雷管装箱有问题,就在车间指导工人生产操作,而车间主任金建也证实了这一点。

肖定天:

他有嫌疑是因为当天他并没有去食堂吃午饭,整个人下午都心神不宁,东翻西找。

肖定天的解释是,他当天闹肚子,没有胃口,所以没有去食堂吃午饭,他的钥匙找不到了,所以一直在四处寻找。

因为肚子疼得厉害,所以就去了医务室,所以躲过了爆炸,医务室也证实了这一点。

当天晚上他回家发现钥匙其实是忘在家里,并没有丢失,通过对医务室人员和家属的走访,

确定了肖定天没有说谎。

丁松林:

是矿药厂的搬运工,爆炸当天,他正把箱子搬到库房,所以离开了爆炸现场,也有人看见他在库房门口被爆炸的冲击波震飞了,所以他的嫌疑也可以排除了。

这就基本排除了人为放置白磷的可能性,调查人员继续深入挖掘,通过询问矿药厂的领导得知,现场的白磷是用来制作特殊炸药用的。

虽然白磷的燃点是40摄氏度,但6月初的北京还没有达到这个温度。而且,矿药厂在白磷储藏温度的控制上有严格的把关,

因此白磷自燃的可能性也被排除了。

从技术角度和逻辑推理这两个方面来看,人为搞破坏的因素都被排除了,那就只剩下生产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了。

但是当天生产车间所有工人都已经遇难了,线索中断,一时间案情陷入了死局,而就在这时,两封密电又把办案人员的视线拉了回来。

03、毛人凤的算盘

6月23日,北京市公安局电讯侦查技术人员截获了两封来自台湾的密电,

而这两封密电正是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发出来的。

他在第一封密电中这样写道:

“609”祝贺你组织实施的北平爆炸行动成功

。局座奉总统之命予以嘉奖,不日将有特使赴平。

而第二封密电的内容就非常长了,共计3000多个字。内容包括关于爆炸案的技术总结(甚至还有美国专家的建议)、爆炸案的详细技术统计和伤亡情况统计数据。

其中技术统计数据和伤亡情况统计数据都是没有公开的。那么肯定是特务得知了消息报告给保密局的,

这就证明了本次爆炸案也极有可能是特务所为。

专案组组长冯基平立刻再次抽调8个经验丰富的情报工作者组成二号专案组,专门针对两封密电展开调查。

经过专案组人员的仔细分析,发现了一些不太正常的情况。

首先国民党通信用的密码一般有两套,

如果这次使用的是第一套密码,那么下次就会用第二套密码

,另外还有一套备用密码。过一段时间后,密码就会作废,重新启用其他密码。

疑点1:这两封密电用的密码是同一套密码,而且破译的难度极低。

疑点2:两封密电发送所使用的频率是相同的。这是情报工作的大忌,因为使用相同频率发电报,很有可能被对方监听到。

从种种疑点来分析,这两封电报是毛人凤故意让我方侦听到的。

那么毛人凤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专案组认为,极有可能是国民党方面想要干扰我方办案的方向,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这起爆炸案极有可能还有别的不可告人的阴谋。

而两封密电中最大的疑点,也就是

我方的调查结果、伤亡统计数据是如何被对方获得的

,就成为了解密的关键。

于是接下来的侦查方向就从间谍窃取信息这个角度入手,两个专案组联手调查,一号专案组从厂内入手,二号专案组从厂外入手。

辅华合记矿药厂解放前是一家民营的厂子

,解放后变成了军管,由华北军区陆军208师进行管理。

由于是军管厂,所以保密级别很高

,爆炸案发生后,北京市公安局并没有将爆炸的详细数据对外公开。

因此知道数据的只有矿药厂生产部经理金铚、208师的相关领导、北京市公安局和民政局等相关部门。

而后面这几个部门只是知道一部分数据,至于最详细的数据,只有矿药厂方面才有,而密电里的数据也是最详细的,

因此数据极有可能是从矿药厂方面泄露的。

于是侦查员就从矿药厂生产部经理金铚入手进行调查。

通过审讯得知,在爆炸案发生后,金铚多年未联系的表弟查一峰找到了他,自称是天津新民日报的记者,想要一份矿药厂爆炸案的报告,来写一份事故的报道。金铚没有多想,就把统计数据给了表弟。

得到了这个重要的信息,二号专案组立刻前往天津对查一峰展开调查。经过调查发现,

查一峰并不是记者,而是一个商人,做的是西药批发的生意。

那么就奇怪了,他一个商人,为什么要假冒记者去索要爆炸案数据?这就更加大了查一峰的嫌疑,

于是专案组加大了对查一峰的监控力度。

7月1日,专案组截获了一封查一峰发往香港的信件,从信件中,办案人员发现了查一峰从事间谍活动的蛛丝马迹。

此时的专案组在对查一峰的态度上有了一定分歧。

有的认为,应当立即控制查一峰,防止他外逃,有的认为,应当继续严密监视,不要打草惊蛇,

因为现有的证据不足以完全定查一峰的罪。

就在大家为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的时候,7月3日从上海方面传来了消息。一个特务在上海落网,供出了与其接头的查一峰,专案组当机立断,马上逮捕查一峰,并立即押往北京进行审讯。

经过审讯,查一峰供出了实情,

在爆炸案发生后,他接到间谍机关的指示,要弄到关于这次爆炸案的详细材料。

到这里,密电的真相似乎是水落石出了,就是为了混淆我方办案的视线,但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笔者认为,未必!因为对手是

毛人凤

,戴笠的接班人,也称得上是一代枭雄。

04、另有隐情

段云鹏是保密局潜伏在北平城内的特务头子

,自从新中国成立后,他就不断地在暗中搞一些破坏活动。

奈何螳臂当车不自量力,每次他的阴谋都被我公安机关瓦解,因此将近一年的时间,他都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来。

6月14日爆炸案一发生,他立刻意识到邀功请赏的机会来了。于是马上给毛人凤发电报,

大肆吹嘘这次北平的爆炸案就是自己策划并组织实施的。

毛人凤接到消息后也大喜过望,这可是大功一件,然而很快,又有消息传来,说爆炸案的始作俑者另有其人。

这就是一笔糊涂账了,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后官司还打到了蒋经国那里。

不过还是毛人凤技高一筹,

他命令天津站的特务查一峰搞到了爆炸案的详尽数据

,有了这个报告,蒋经国就自然倾向于保密局,于是该赏的赏,段云鹏也收到了3万美元的嘉奖。

因此,两封密电,对外是为了干扰公安部门的办案视线;对内则是表明了一种姿态:爆炸案是保密局的功劳,

这就是毛人凤的好算盘。

不过最终,专案组确定了爆炸案并非特务所为,而具体原因则更倾向于是生产事故。

05、峰回路转

7月5日,在对查一峰的审讯结束后,专案组立即决定重新勘察爆炸现场,

并且启用中国专家来进行现场勘察。

经过仔细地勘察、分析、以及大量的模拟实验,专家组得出结论,是成品炸药包装车间先发生爆炸,而后引发的雷管车间爆炸。

这就与苏联专家的结论截然相反,此结论一出,整个专案组大为震惊,于是专案组迅速转移侦查重心到成品炸药包装车间。

而当时成品炸药包装车间的3名工人都已经罹难,

于是专案组就围绕着这3人展开了调查。

首先是对门卫的登记本进行调查,发现这3人在进入车间之前已经将身上的违禁品全部上缴了。

于是就对这3名工人的家属和工友进行走访

,得知专案组的调查方向后,矿药厂的工人们积极性都很高,不断地提供自己所知道的线索。

而事实证明,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有工人提供线索,遇难工人

范振光

在交出违禁物品后,有人仍然听到他的口袋里发出

金属碰撞的声响。

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专案组成员又仔细核对了范振光的登记记录,发现有火柴,香烟和钥匙。

既然有金属碰撞的响声,又不肯上缴,

那就极有可能是银元,而且至少是两枚以上。

建国初期,市面上流通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纸币,银元基本已经不用了。但是由于银元的价值依然还在,银元和人民币仍然能够按照1:1的比例进行兑换,所以很多人手里仍然保有银元。

当时的工人工资很低,而银元仍然非常有价值,因此,范振光怕银元放在门卫那种人来人往的地方不安全,所以揣着银元而不上交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专案组的人员马上就走访了范振光的妻子,

没想到的是,他的妻子却矢口否认了这一点。

因为家里有多少钱她是清楚的,至少两枚以上的银元不是一笔小数目,家里肯定是没有这笔钱的,就算是有,他也没有必要带到厂里。

这就让专案组犯难了,这几枚银元是哪里来的呢?

于是专案组继续深入工人当中进行走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有一名重伤的老工人证实,当天,他转给了范振光4枚银元。

老工人把银元交给范振光是,还一再叮嘱,一定要将银元放在保管箱里,否则带入车间的话非常危险,范振光也一口答应了下来。

但是,保管箱里并没有那4枚银元

,那就很有可能范振光并没有把银元放在保管箱里。

因此接下来的调查重点就是:1:找到银元残骸。2,用实验证实银元的碰撞能够引发爆炸。

专案组经过大量的实验,终于证实了,

银元碰撞时确实能引燃炸药

而现场那边,经过专案组成员的努力寻找,终于找到了被炸得面目全非的4枚银元。

至此,整个案件终于真相大白,这是一起由于工人不遵守安全条例,

私自携带违禁物品银元进入车间

,而银元不慎掉落才引起的特大爆炸案。

案子虽然结了,可以给党和国家一个交代了,但是由此产生的后果却是巨大的。

辅华合记矿药厂成立的时候,就是与208师合作生产矿药和雷管。但是该矿药厂的位置就在朝阳区,人口非常稠密,一旦发生事故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相关人员敦促过矿药厂最好搬迁到郊区人烟稀少的地方。

但是由于地方不好找,搬迁的成本很高,因此搬迁的事情就被一拖再拖

,最终酿成了惨剧的发生。

最终208师的师长、政委因对命令拖延,分别受到撤职和警告的处分,矿药厂的经理等相关领导也都受到了相应的法律严惩。

至此这件轰动全国的大案终于落下了帷幕。

参考文献:

1、田中初.当代中国灾难新闻研究[D].复旦大学,2005.

2、“6·14”重大炸药爆炸事故[J].中国安全生产,2021,16(11):60-6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