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八拾遗
刘禹锡
闻君前日独庭争,汉帝偏知白马生。
忽领簿书游太学,宁劳侍从厌承明。
洛阳本自宜才子,海内而今有直声。
为谢同僚老博士,范云来岁即公卿。
《寄杨八拾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一、译文:
听说你前些日子独自在朝廷上论辩,汉帝特别赏识你的才能。
突然间,你被任命处理文书,游历太学,岂能让你的侍从在承明殿中劳累等待。
洛阳自古以来就是才子之地,如今你的名声传遍全国,为人正直。
替我向同僚的老博士们致意,范云你来年就将成为朝廷重臣。
二、诗歌赏析
- 首联:“闻君前日独庭争,汉帝偏知白马生。”
- 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了杨八拾遗(即杨虞卿)在朝廷上的英勇表现。他独自在朝廷上论辩,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勇气。而“汉帝偏知白马生”一句,则借用了汉代的典故,将杨八拾遗比作白马生,暗示他受到了皇帝的特别赏识。
- 颔联:“忽领簿书游太学,宁劳侍从厌承明。”
- 这两句诗描述了杨八拾遗被任命处理文书、游历太学的情景。诗人用“忽”字表达了这一任命的突然性,同时也暗示了杨八拾遗对此的从容态度。而“宁劳侍从厌承明”一句,则进一步展现了杨八拾遗的谦逊和淡泊名利之心。他并不在乎在承明殿中等待的侍从是否劳累,而是更关注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 颈联:“洛阳本自宜才子,海内而今有直声。”
- 这两句诗对杨八拾遗的才华和名声进行了高度评价。洛阳自古以来就是才子之地,而杨八拾遗作为洛阳的才子,更是名声远扬。他的正直和才华不仅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也传遍了全国。
- 尾联:“为谢同僚老博士,范云来岁即公卿。”
- 这两句诗是诗人对杨八拾遗的祝福和期望。他替杨八拾遗向同僚的老博士们致意,并预言杨八拾遗来年将成为朝廷重臣。这里的“范云”可能是借指杨八拾遗,也可能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代表着才华和前途无量的人。
三、诗歌特点
- 语言简洁明快: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和渲染,但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 情感真挚深厚:诗人对杨八拾遗的才华和名声进行了高度评价,并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这种真挚深厚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染力和生命力。
- 用典自然贴切:诗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汉代典故和象征意义的形象,使得整首诗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深度。
五、拾遗,这一首充满真挚情感和深刻寓意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杨八拾遗的才华和名声以及对他的祝福和期望,表达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一、创作背景
《寄杨八拾遗》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旨在表达对友人杨八拾遗(即杨虞卿)的赞赏和祝福。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刘禹锡的仕途中期,当时他或许正在官场中经历一些波折,但对友人的才华和正直依然充满敬意。通过这首诗,刘禹锡不仅表达了对杨八拾遗的钦佩之情,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作者与友人关系
刘禹锡与杨八拾遗(杨虞卿)是友人关系。两人或许在官场中有过交集,也可能在文学上有共同的兴趣和追求。刘禹锡在诗中高度评价了杨八拾遗的才华和名声,并表达了对他的祝福和期望。这种深厚的友情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时代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诗歌创作尤为兴盛。刘禹锡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也展现了他个人的才华和追求。在《寄杨八拾遗》这首诗中,刘禹锡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也表达了对唐代社会繁荣和人才辈出的感慨。
四、诗歌意义
《寄杨八拾遗》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寓意的佳作。它反映了唐代士人对于才华和正直的珍视,也表达了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真挚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刘禹锡作为唐代文学家的卓越才华和深邃思想。《寄杨八拾遗》的创作背景涉及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友情、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文学发展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寓意。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