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产改:让产业工人从“有为”到“有位”的华丽蜕变!

近年来,湖北省作为全国首个推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的省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铺就了一条产业工人的发展之路,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技能素质和社会地位。今年是该项改革的第八个年头,湖北通过120多项政策文件的出台,持续将“产改”列为重点改革项目,成效斐然。

在湖北长机科技有限公司,一名深孔镗工游军的故事是这一改革成效的生动缩影。他从普通工人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获得了202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此过程中,游军不仅掌握了数控机床操作技术,还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这离不开湖北建立的产业工人培训基地。

这一基地依托于宜昌城市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多样化的培训课程,涵盖了传统技能、新兴业态及高新技术等领域。尤为可喜的是,通过政府的补贴机制,游军和他的同事们得以获取更高的学历和技术等级。这种对员工技能提升的重视,使他们不仅能获取更高的工资,也让他们在职业道路上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为促进技能提升和工人发展,湖北还启动了“双百千万”劳动和技能竞赛,年度参赛职工超过800万人次。高质量的培训与竞赛为产业工人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地。2023年,湖北进一步明确了“产改”的新使命,即将其纳入全省各级绩效评估中,增强了对产业工人的支持保障力度。

2024年,湖北将在17个县和20家重点企业开展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试点工作,并实施“技能竞赛、技能等级评定和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三步曲,力求提高产业工人技能培训和竞赛覆盖率,培养出一批可借鉴的优秀案例。

例如,在赤壁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够享受专项资金优惠;江陵县则构建了多元化的职业技能认定机制,扩大技能培训的覆盖面;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也在其人才培养体系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晋升通道。

自试点推行以来,截至目前,已经组织了4748场次的职工技能培训,覆盖了27.5万名企业职工,技能竞赛也发展到2861场次,覆盖37.8万人。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湖北省总工会计划到2025年在全省范围内扎实开展“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技术创新”、“成才成匠”、“权益保障”等四大行动,确保每一位工人都能够在这个新时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而言之,湖北的“产改”不仅是技能提升的工程,更是为产业工人创造更高社会价值的伟大实践。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如游军一样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上演,真正实现让产业工人“有为”更“有位”的美好愿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