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王珊珊
未来的出行,车辆会更“聪明”,道路会更智慧,车辆有“千里眼”,可预知视线外的障碍物或车辆状态以及突然出现的行人,能够提前做出反应,避免碰撞;实时推送、道路信息以及多变的天气情况,并能够自我调控。
“当下,产业和市场追求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单车智能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网联式、协同式智能技术应对,而‘车路云一体化’则提供了全局性和协调性的解决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在近期举办的“车路云50人论坛”上表示。
“车路云一体化”是将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通过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云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智能交通管理和自动驾驶,可以看作是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打破智能网联汽车的孤立状态,实现人、车、路的连接。
2024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五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同年7月,依托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示范区”)建设,北京入选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伴随着多地“车路云一体化”项目相继启动,在未来1到2年内各地产业总投资额或将达到千亿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最新发布《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报告显示,预计2025年、2030年,“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计分别为7295亿元、25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8%。
作为示范区专项运营平台,北京车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车网”)于2020年8月由北京市设立,是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的先行者。依托“一办五组”工作机制,负责示范区路云投资建设、持有和运营核心资产和数据、开展科研合作等技术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如今,北京车网所在的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已成为全球各地同行以及从业者取经“车路云一体化”的打卡盛地。
成立四年,北京车网从0到1建设了一个政产学研共建共享的平台,支撑示范区完成1.0、2.0、3,0阶段建设,在行业率先打造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持续推动云控平台建设运营与路侧“多感合一”建设规模部署,累积汇聚海量多源数据超6.7PB,形成车路云一体化服务能力。目前,示范区正有序从覆盖600平方公里的3.0阶段向更大范围的4.0阶段过渡,北京车网正也将作为全市层面运营公司,助力产业探索形成商业化闭环。北京车网总经理孙宁表示:“北京车网的目标不仅是助力北京打造智能网联中国方案第一城,还将形成可向全国规模化复制推广的方案,为自动驾驶中国方案贡献‘北京经验’。”
近日,中国工业报社“2024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推荐案例”活动,走进北京车网,探访”车路云一体化“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智慧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经验及商业化潜力,予行业以借鉴。
“车路云一体化”的中国方案
汽车产业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今伴随着如火如荼“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与之对应的道路,也依次经历了车辆载体、交通指挥控制、数据感知记录与充电智驾等发展模式变迁。此前,中国在相关产业与规则制定方面都处在跟随追赶状态。伴随着新基建优势日益明显,以及国企在承担国家重大产业战略任务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不仅给孕育“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提供了良好土壤,也为汽车产业与城市管理弯道超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016年,我国在全球率先提出车路云一体化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它不仅能够提供超视距、高精度的感知,降低车端感知、算力等设备部署成本,并可实现对复杂交通环境的全局管理,在产业安全、效率与管理方面有明显加成。到了2020年前后,这一“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广泛共识,欧盟、美国与众多整车企业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布局。
在推动中国方案落地过程中,技术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投资回报模式不确定、规模效应难以形成等落地难题逐渐暴露,于是,北京市于2020年成立市级领导小组,统筹相关管理部门形成工作专班,在汽车产业基础较好的北京亦庄设立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来打造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的城市级试验场。
与此同时,汇聚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顶尖人才成立北京车网,以示范区为载体,全面落实“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运营等任务。在深入支撑示范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北京车网逐步形成城市级全栈解决方案能力,积累了海量、多模态、多视角真实场景原始数据,构建了“双智”服务能力并示范引领行业标准四大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聚焦“车路云一体化”信息、路侧感知设备功能、信控系统建设优化、数据产品、自动驾驶服务聚合平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六大领域,探索形成新型商业化产品与服务模式。
在支撑示范区建设与探索商业模式过程中,北京车网与政、产、学、研联结日益紧密,构建了协同创新的机制。在政府服务方面,在示范区“一办五组”工作机制下,北京车网与北京市相关管理单位形成高频次良性互动,不断促进示范区建设提质增效。与此同时,北京车网也积极承接部市两级产业研究课题达十余项,并依托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向全球各地产业治理者与建设者分享北京成果与经验。
面向企业诉求,北京车网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支持企业技术验证与商业化探索。具体来讲,北京车网既深度参与搭建了示范区这个领先的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通过提供“车路云一体化”功能服务、高质量数据等,帮助企业更加安全、高效完成算法与功能迭代,也为企业场景落地提供覆盖先行区管理咨询、监管保障、场景落地等一站式管家服务,大幅节约企业沟通协调成本。
面向产业创新,北京车网利用积累的各类资源渠道,牵头或参与支持成立包括“车路云一体化”实验室、数据创新治理中心、智能网联操作系统协同促进会、产教融合联合体等平台,核心解决前沿探索、数据应用、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等基础共性问题。目前,已发布全球首个智能网联路侧操作系统、成功打造全国产业化智能网联路口,并不断推进分布式算力平台建设。
数据安全管理与应用价值
让实时数据赋能所有车辆,是车路云系统的核心价值之一。因为融合了感知、计算、通信等多种设备和技术,它能够准确、快速、高效地采集海量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对真实物理世界进行实时数字化,能够解决信息全面性、处理及时性及全局博弈决策三大问题。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提出:“车路云一体化”的功能之一是可以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实时数据“上车”服务。地图导航系统如今也可以做到高精,但哪怕是高精地图,也只是对静态路况信息的收集,而城市人流车流是动态变化的,且人的行动具有较高不确定性。”
所以实时数据“上车”,来反馈路况变化,能够让自动驾驶收集的信息更全面。尤其是在当前自动驾驶极端场景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全面地收集路况信息数据对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安全性意义重大。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治理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国际数字经济治理研究院院长孟庆国在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与发展论坛表示,在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过程中,如何平衡好数据安全和有效利用成为关注重点。当前,车、路、云、网、图协同发展,我国也将交通大数据发展视为行业大数据开发利用的重要领域,其中车联网数据的互联互通成为非常重要的内容。
当前的“车路云一体化”大规模应用试点,正处于产业大数据培育和企业数据运营交织发展的初始阶段,面临着诸多短板和不足,如数据安全保护缺乏有效标准、共享数据基础构成项不明确、数据共享边界模糊、高质量高价值数据供给不足,多元流通模式仍待完善,数据治理国际规则尚未形成等。
在服务示范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发展过程中,数据与信息安全是基础支撑能力之一。依照相关部委与北京市数据安全与流通指引,北京车网在示范区指导下,采取了技管并举策略,通过构建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应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等,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性。同时,还积极支持示范区数据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示范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实践经验。
北京车网统一运控平台
在此基础上,北京车网通过云控平台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集聚与共享,深入服务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智慧城市管理。面向政府服务,基于V2X感知与卡口过车数据、融合互联网数据,开展交通研判业务,有力提升经开区交通治理智慧化水平。支持北京亦庄实现交通信控全域动态优化,平均通行速度提升22%以上。基于3000余套“多感合一”相机辅助开展电警、卡口执法功能,通过二次研判分析,提升非现场执法多场景、精细化水平。面向产业创新,提供车路云一体化仿真、大模型等开放运营服务,支持行业算法模型训练开发,为智能网联融合感知算法与网联功能开发提供工程验证环境。面向公众服务品质提升,路口实时获取信号灯灯态信息后,利用各类导航APP进行推送倒计时、绿波推荐车速、车道建议等信息,引导驾驶行为,提升通行体验。
此外,北京车网也协同行业持续挖掘多源数据应用价值,包括联合清华开发了车路协同数据集,独立开发了异常事件数据集和事故场景库等多维产品,这些都能弥补企业自身采集数据种类、质量与体量等方面的局限,更好地服务企业提升算法和场景模拟仿真水平。
标准化建设持续促进降本增效
对于城市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而言,面临着成本投入较高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克强在第四届沈阳智能网联大会上表示,作为一个新兴、复杂、变革性的领域,车路云一体化在实际推进中还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大家对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对未来要投入大批量基础设施建设,但许多城市投入多获得感少,对于怎样投入和商业化闭环的形成,还要再做探索。
孙宁对此表示,车路云一体化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代表,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规模化部署实现边际成本递减。而实现边际成本递减的前提则是标准化建设,其中既包括硬件设备的批量化生产与统一部署,也包括软件算法的高度复用。
在示范区试验环境搭建阶段,北京车网不断探索验证各型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路侧感知设备配置效果,最终采取“多样化、高配置”方案,有序完成路侧设施部署。与此同时,建设中心云和边缘云分布式基础架构,初步规划完成运营管理、监控管理、融合感知等9大功能平台模块。到了小规模部署阶段,北京车网迅速实现“多感合一”建设方案验证与60平方公里范围内设备深度复用。中心云作为运营核心主要提供基础数据底座服务,汇聚路侧感知数据、车端数据、信控数据及第三方平台数据,并开发了22类服务场景。截至目前,基于“多感合一”的规模化部署,智能网联标准路口综合成本较1.0版本下降70%以上,建成全市统一云控平台,实现资源共用,数据共享。在车路云一体化功能与数据支持下,帮助降低单车智能感知成本,提升算法能力。
智能网联标准路口
依托路侧“多感合一”建设部署与云控平台设计运营,北京车网积极参与示范区标准建设,支撑发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形成各级标准成果70项,牵头编制并发布示范区标准20项、北京市地标4项,并在云平台测试规范、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数据质量评价规范等方面积极支持京沪苏三地标准共建。
伴随着未来示范区4.0建设的有序启动,逐步形成规模化的“车城互动、双智融合”城市样本。北京车网也将通过支撑路侧基础设施分级分类探索、打造自动驾驶车辆测试评价标准建设与推动数据创新应用等方式,持续助力示范区车路云一体化建设降本增效。
探索车路云一体化商业闭环
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在更大范围内落地推广,必须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从技术闭环向商业闭环的跨越。
张永伟在第四届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提出,首先要从一个更底层、更宽泛的视野定位“车路云”。车路云并非仅仅是汽车智能化的路线,而是一个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可以和汽车、交通、城市等不同领域进行链接,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发展方案。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将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作为重点任务,提出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城市出行为切入点,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
随着示范区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智能网联标准路口的综合建设成本还将不断降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将转变为从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领域探索挖掘有真实需求的应用场景。可评估投资回报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真实应用场景结合,让商业闭环未来可期。
通过支撑示范区建设,北京车网在“双智”场景探索挖掘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统一云控平台与智能网联路口在建设运营过程中,聚合了汽车、交通、交管等领域过去没有的数据与服务,帮助提升智能网联汽车通行安全与效率,有效赋能政府精细化管理。举例来讲,在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方面,支持310余辆车完成交通信号灯数据感知、事件提示、全要素感知数据共享、全局路径优化等19项功能服务产品的测试验证;在赋能智慧交通与城市方面,在经开区6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有67条道路实现绿波通行,257个路口实现动态优化。过去一年,交叉口车均延误降低33%,车辆平均速度上升45%。
在前期基础上,北京车网在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将进一步探索车路云一体化商业模式。一方面,面向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交通出行、运行调度等应用场景,由有关部门提出具体需求,在云控平台开发部署对应功能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搭建统一数据底座,汇聚安全可靠的车路云一体化信息数据,挖掘面向自动驾驶和智慧城市新的数据使用场景。此外,利用北京标杆实践优势,北京车网也具备了为其他城市提供车路云一体化方案设计、建设运营、测试管理等全周期服务能力。近日,北京车网成功中标琼海市车联网先导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首次实现“南北”跨区域协同,助力北京车路云一体化创新成果与经验在异地规模化推广创新。就这样,以真实需求为牵引采买服务,建设中不断探索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副产品,积累研发成果反哺行业市场空白,企业也可以摸索自身造血能力。
近年,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已由各地示范建设,迈入全国试点创新和规模化发展阶段。以北京为代表的一批试点城市也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为车路云一体化应用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伴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各产业不断进行数智化转型升级,车路云一体化建设也将在赋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等领域探索出更具价值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带动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精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