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一个充满科技与环境保护使命的实验室内,水生态监测正迎来革命性突破。一次样品进样到分析报告的生成,最快仅需30分钟,这一成果正是依赖于一项名为“藻类智能识别系统”的高科技设备。这台设备不仅能在几分钟内完成详细的藻类分析,还能为水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的手段也在迅速演变。2024年1月2日,记者在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以下简称“省水文局”)看到,工作人员正在使用这一先进的设备,进行水体生态的监测与分析。龙海飞——省水文局水质监测处的一级主任科员,向记者介绍道:“镜检是水生生物监测过程中耗时最长、专业性最高的环节。过去的人工镜检,常常需要经过3到5天的 painstaking work,现如今,这些都可以通过新设备在几分钟内完成。”
这一智能识别系统不仅具备高科技的成像能力,还能与藻类物种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自动识别分析每一个样本的数据。这包括藻类的名称、细胞数量、位置信息以及生物量等关键数据。
藻类作为水生态系统内的重要生物,不仅是主要的生产者,同时在自然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光合作用,藻类不仅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质,还为水生态系统提供了能量。然而,藻类的过度繁殖也可能形成“水华”,对水体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因此,及时、准确的藻类监测成为保持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龙海飞表示,以往监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采样、保存、沉降浓缩,再到镜检、拍照分析、数据统计等,整个过程可能耗时长达数周。而“藻类智能识别系统”设备的投用,彻底打破了这种瓶颈。
“我们的新设备在进样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自动对焦拍摄,结合高精度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快速、准确地进行藻类的鉴定和计数统计。” 龙海飞说,原本需要人工反复拍摄并分析的工作,如今只需一次进样、一次扫描,便能迅速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这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成本,使得大规模的水生态监测成为可能。
据悉,贵州省水文局在2024年9月对“藻类智能识别系统”进行了投资购买,共三台设备分布在省水文局和毕节、遵义两市的水文局。这些设备已在数十个重要水域开展监测工作,总计分析了超过10万张藻类扫描图像。
红枫湖、草海、赤水河等重点水域的藻类监测工作将通过这一新系统实现日常化,极大提升了监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龙海飞进一步解释,这些监测数据不仅有助于水质的改善,也对生态流量的调控和水华的早期预警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截至目前,贵州省水文局已实现了对371个水功能区及多个重点水域的生态监测,水质优良的河流比例已达到98.3%,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更是持续保持在100%。这一数字的背后,是技术进步带给科学监测的一次巨大飞跃。
“新技术的应用为水生态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和保障。”龙海飞自信地说道。这不仅仅是科技在自然保护领域的一次创新,更代表了贵州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决心与努力。未来,这项技术还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与升级。
显然,水生态监测的新技术已经开始引领行业的发展变革,而这种由科技驱动的变革,将为我们守护珍贵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无限可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