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一月的到来,严寒的天气逐渐笼罩大地,伴随着节假日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频率和流动性显著增加。特别是在元旦和春节的双重假期期间,各大城市的聚集活动不断加剧,这为各类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季节里,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地发出温馨提示,提醒广大市民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人感染禽流感、流行性出血热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等健康风险。
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包括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当前监测数据显示,我省已进入流感高发季节,冬季的冷空气还能加深呼吸道感染的研究。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因此预防措施显得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
- 积极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有效预防流感、减少重症和死亡的经济手段,广大市民应积极接种流感和水痘疫苗。
- 勤洗手、讲卫生:保持手部卫生非常重要,打喷嚏或咳嗽时应使用纸巾或手帕遮掩口鼻,定期清理垃圾,保持室内环境干净。
- 勤通风、戴口罩:居家时每天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保持30分钟,尽量避免前往人流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应科学佩戴口罩。
- 常锻炼、强体质:适度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身体的抵抗力。
- 有症状,早就医:出现发热、咽痛和咳嗽等症状时,建议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班或上学,必要时尽及时就医。
诺如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频繁的呕吐和腹泻。尤其是在小学和托幼机构等封闭空间,诺如病毒的暴发事件时有发生。每年10月至次年3月被认定为诺如病毒的流行季节,公众在这一时间段内更需小心。
预防措施:
- 保持手卫生:建议在饭前便后、处理吐泻物后用肥皂和流动水充分洗手,至少冲洗20秒,预防诺如病毒的传播。
-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饮用开水而非生水,各类蔬菜和水果需彻底清洗,每餐食物一定要煮熟,特别是海鲜类食品。
- 做好清洁和消毒:家庭中若有成员出现胃肠炎症状,需规范处理其排泄物及呕吐物,并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污染物品和表面进行消毒。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禽类和其污染物,以及食用未烧熟的禽类产品来感染。初期症状如同普通流感,但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重症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 避免接触死禽:应避免接触已经死亡的禽类,绝不购买没有检疫证明的鲜活或冷冻禽类及其产品。
- 合理饮食与卫生:杜绝来自不明来源的禽类,处理禽肉时务必注意生熟分开,每样都应确保彻底烧熟。
- 职业暴露人群防护:从事禽类饲养、销售与屠宰的工作人员,应佩戴好口罩、手套及穿戴隔离衣物,并注意手部清洁。
- 有症状及时就医:接触禽类后,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医生其接触史。
流行性出血热(HFRS)主要由汉坦病毒。传播途径为经过受感染的啮齿动物排泄物,通常出现在鼠类密集的环境中。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腰痛等,冬季是流行性出血热发作的高风险期。
预防措施:
- 防鼠灭鼠:在住宅及周围环境检查并封堵老鼠出没的孔洞,设置防鼠网及捕鼠器,定期清理垃圾。
- 个人防护:工作或居住在鼠类出没的地区时,最好避免直接与鼠类和它们的排泄物接触。
- 环境卫生整治:保持居室干燥、通风,保持家庭清洁,清除积存垃圾。
- 接种疫苗:建议在高发地区16至60岁的人群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尤其是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人员。
一氧化碳中毒是由于燃料燃烧不完全导致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积聚而引发的中毒反应。每年冬季中,许多人因忽视通风而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 正确使用取暖设备:煤炉及炭火等取暖设备应正确安装,定期检查,保持烟筒、风斗畅通。
- 选择正规产品:从正规渠道购买合格的燃气和电器设备,确保在使用前完成检验。
- 定期检修与报警:定期对燃气、煤气设备进行检修,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 不在室内长时间使用碳炉:如使用碳炉,应选择通风良好的户外位置,最大限度降低中毒风险。
-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方法:如有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需迅速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并拨打120急救。观察其状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春寒依旧,防病则需未雨绸缪。公众在元旦和春节期间,需时刻保持警惕,采取实际行动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在此,我们倡导每位市民积极参与到预防活动中,共同维护我们的小区、家庭的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安心过节,平安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