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儒学,强调君君臣臣,安分守己,忠君报国。
在儒学的影响下,士农工商的观念深入人心。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做官才能改变命运,获得理想中的生活。于是,在儒学的影响下,社会常涌现一批又一批疯狂追求高官厚禄的学子。
不只是中国,日本在学习儒家文化的时候也是如此。
但在众多学习儒学的日本人中,一个名为福泽谕吉的日本思想家、儒学研究者毫不顾忌地表示:
“人人都想当官的国家无法强盛。”
福泽谕吉为何会这么说?身为儒学学子的一员,他为何会突然背弃自己多年学习的理念?
【在家族和社会的禁锢下成长】
福泽谕吉,是日本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军国主义理论家。有人曾这样评价他:靠三寸不烂之舌和一介文人之笔来推动社会启蒙。
日本人连续将他的头像印在面值最大的一万元纸币上,就足以看出日本人对他的推崇。
但在中国,很多人对他深恶痛绝。因为就是他,间接导致了侵华战争,致使横尸遍野,哀嚎不断。
今天,就来说一说关于他的故事。
福泽谕吉虽然对日本影响深远,但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也不过是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罢了。
他出生在1835年日本大阪的一个低级武士家庭中,是家中最小的儿子。
当时日本为了更好地统治,大力提倡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福泽谕吉的父亲就十分信奉儒学。就连福泽谕吉的名字,都跟儒学有关。
在福泽谕吉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正好得到了之前一直遍寻不到的《上谕条例》。于是,他的父亲在激动之余,索性就用依据书名给他取名为福泽谕吉。
不过,虽然福泽谕吉的父亲是一个忠诚的儒士,对儒家文化很有了解,但一直没能得到重用,终生都只是一个在当时社会地位极为卑贱的下级武士。
而这,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风气有关。日本从唐朝的时候就开始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之后,日本的等级制度越来越森严。在严格的封建礼教和官宦制度的背景下,很多人都渴望通过做官来改变命运。如果不做官,那就只能一辈子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剥削。
因此,做官几乎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方式。
但很多人往往终其一生,也没能成功走上仕途。
福泽谕吉的父亲,就是其中一个。
和底层普通人不同的是,如果出生在官僚家族,即使什么都不做,也可以衣食无忧、享尽荣华富贵。这种等级的鲜明对比和压迫,让身处其中的福泽谕吉感受极深。
在福泽谕吉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此时父亲留下来的儒家家风一直没有消散。福泽谕吉的长兄像是父亲的另一个翻板,极为重视儒学的学习。
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福泽谕吉也自小开始学习儒学。
由于当时等级制度严格,且福泽谕吉不是长子,因此他连微薄的家业都不能继承。
为了改变命运,他开始拼命汲取知识。
在学习上,福泽谕吉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天赋,他的理解能力极强,虽然下学之后要打零工来维持生计,但他的成绩依旧遥遥领先别的孩子。
因为幼时生活艰辛,福泽谕吉自小见识到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他心里也因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压迫和桎梏,萌生了反封建的念头。
这一点,从一些事情中可以轻易地看出来。
在福泽谕吉大约12、13岁的时候,一日,他刚走进屋中,就被勃然大怒的大哥狠狠地骂了一通。只因为他无意间踩中了大哥平铺在地面上的废纸,那废纸可非同一般,有一张上面恰好写了潘主“奥平大膳太夫”的名字。
因为从小灌输的等级思想,“福泽谕吉直接踩上去”显然是一种大不敬的表现。
于是,福泽谕吉的大哥就怒火中烧地严厉呵斥他“有悖家臣之道”。
福泽谕吉知晓他大哥的脾气,为了息事宁人当即低头认错,面子工程做得非常到位。
福泽谕吉认为,如果踩踏潘王的名字是罪恶,会遭恶报,那如果踩踏的是神的名字,会发生什么呢?于是,他私下里偷偷踩踏了神符。结果自然是无事发生,什么报应也没有出现。
之后,福泽谕吉还偷偷换掉了神社里供奉的神体。在看到一众善男信女对假神体忠诚膜拜的时候,他在暗处窃笑不已。
福泽谕吉的“大逆不道”,远不止这一处。
【“人人都想当官的国家无法强盛”】
福泽谕吉“厌恶封建制度,嘲讽迷信,批判当时的封建制度”的行为,在当时看来是十分“胆大”的。
在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平民百姓若想上街买东西,则需要在夜晚用毛巾遮住脸才能出门。不然,就会招来嘲笑和欺凌。
对此,福泽谕吉十分反感。他认为,花自己的钱堂堂正正地买东西,不需要遮遮掩掩,自己也并不低人一等。于是不论白天黑夜,福泽谕吉上街的时候非但不会用毛巾遮面,还在腰间别着两把刀,昂首挺胸地在街上行走。
之后到福泽谕吉成年的时候,一直刻苦学习的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汉学家。
和传统的儒士不同,福泽谕吉的思想早已发生变化。他越来越明确地感觉到,一些胸无点墨、但位高权重的同龄人,肆意欺压和剥削他们这些寒门学子。他悲哀又愤恨地意识到,那个社会,人一出生命运就已经被注定。大臣是大臣,兵卒是兵卒。
福泽谕吉早对父亲的经历有所耳闻,对这样的现状更是烦不胜烦,他愤懑地表示:
“门阀制度是父亲的仇敌。”
由此可见福泽谕吉对门阀制度的深恶痛绝。
也因此,他越发想逃离。
福泽谕吉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生路,开始到别处另谋发展。这期间,他逐渐摒弃了之前一直学习的儒学。他认识到:
“一个国家所以能够独立,那是由于国民具有独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举国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气,那么国家无论如何不能强盛。”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奔着做官扎进四书五经里,去学习呆板的八股文,那确实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福泽谕吉曾废寝忘食地学习儒家文化,他十分清楚其中的陋习和弊端,这一点在“清王朝的灭亡以及屈辱的近代史上”,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
为了改变现状,福泽谕吉来到了唯一和荷兰人进行长崎贸易的长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荷兰语言。
那个时候“西学”又被称为“兰学”,通过兰学的学习,福泽谕吉开始了解西方文化。凭借福泽谕吉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他很快就成为学习兰学的同龄人之中的佼佼者。
不过,对于自己的进步,福泽谕吉显得格外自负。
1858年,国际局势波云诡异,德川幕府的封建体制急转直下,潘王试图研究学术和国际形势来自卫。在这种背景下,福泽谕吉被邀请教授兰学。
而这,让骄傲自负的福泽谕吉大受打击。
原来,当时和列强签订了通商条约,横滨成为了通商口岸之一,多和外国人进行贸易。也因此,福泽谕吉在来到横滨的时候,发现商店的招牌、货物的标签,他都不认识。这对一向志得意满的他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经此一事,福泽谕吉认识到自己多年来苦学的兰学付之东流,他开始咬牙学习英语。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他便和一个朋友依靠仅有的蓝影对弈字典和书记一起苦读。
也正是因此,为他带来了一个前往美国的机会。
半载之后,福泽谕吉受到朋友推荐,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跟随幕府使节来到美国。那次的美国之旅,让福泽谕吉心灵大受震撼,美国当时较为先进的文明让他十分震惊。
那次回国,福泽谕吉带回了一本韦伯斯特大词典,这也是日本第一次输入这种词典。不过因为当时过于匆忙,他并没有足够的机会参观学习。
在回国后的第二年,福泽谕吉又一次以使节的身份被派去欧洲,这一次出国对福泽谕吉的思想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来到欧洲后,福泽谕吉十分好奇当地的各种政策制度、经济制度等,他关注了邮政、征兵宪法、医院经营等等情况。同时,他对自己在欧洲的这些观察做了详细的记录,之后加以整理,
于1866年完成了《西洋事情初编》。就是这本书,敲醒了无数封建愚昧的日本国民,对后来的日本发展、明治维新的政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福泽谕吉,也成为日本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之后,福泽谕吉和其他新型知识分子组成了“明六社”这个具有思想启蒙意义的团体。他们通过发表刊物来音近一些先进的思想,宣扬民主、自由、平等。
后来由于政府的打压,明六社后来被迫解散。
不过,当时迫切想要改变日本现状的福泽谕吉,依旧活跃在思想启蒙的路上。他除了发表刊物,还大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抨击当时日本的落后现状,并指出了改变的紧急性。
福泽谕吉多次公开表示,想要改变的首要任务,不是大量购置武器,而是要发展教育。为了日本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他刊发《劝学篇》鼓励学习;还鼓励民众新办企业,独立自主……
因此种种,福泽谕吉在日本很有威望。
甚至到了后来,日本政府多次向他发出做官的邀请,但他无一例外都拒绝了。
这让很多人疑惑不已,其实答案早已明明白白地摊在日本人眼前。
福泽谕吉曾多次强调,一个国家的独立,需要每一个国民都要具有着独立的意识,如果一个国家人人都想当官,那这个国家将无法强盛。
这种说法看起来很好,但也暗藏了一些隐患。当时一些军国主义者利用他宣传的独立思想,促使日本开始对外扩张。
但也不能说他完全被利用,因为他本人也十分赞同对外侵略。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他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写了40多篇鼓吹侵略中国的文章,强行将文明开化和侵略中国联系起来,宣扬弱肉强食的观点。
不止如此,福泽谕吉甚至提出了对应的计划。他提出日本侵占朝鲜,吞并台湾,占领东北三省,最后,将日本的国旗插在北京城头。可以说,在中国的土地上“插上日本的国旗使之飘扬,使日本国人得以满足”是福泽谕吉的夙愿。
福泽谕吉的种种行为,都让无数国人为之深恶痛绝,怒火中烧。
小结
福泽谕吉作为日本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给日本带来了先进的思想。
不过,关于他的讨论,向来是众说纷纭。
有些日本人认为他对日本的思想开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些日本人认为他导致了军国主义思潮。对于国人而言,他是一个卑劣的战争推手,但也不可否认,抛开他这个人来讲,他的一些思想其实很有进步意义,对当时的中国很有帮助。
不只是当时,对现如今的社会其实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正如他著名的那个观点——“人人都想当官的国家无法强盛。”
对此,你怎么看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