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玫瑰凌驾于荆棘之上,极度的浪漫纵使伴随着最深的危险。爱情的模样被黑夜和血红勾勒,最为动人,不同的爱情有不同的刺激和危机。但还有一种爱情,它紧贴着国家的心跳,为了奉献而变得危险,同样是在暗中的血色悸动,李白和裘惠英的爱情拥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动人的故事。
一 去"虎穴"中找情报
乱世之中没有岁月静好,在国家的生死存亡面前,人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在冲锋中迎接黎明或死亡,要么像走狗一样匍匐在黑暗之中等待消亡。害怕枪林弹雨的人很多,但李白不是其中的一个,十五岁的李白,就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信仰,他加入了我党。
在局势复杂的时期选择自己的信仰需要很大勇气,因为不能背叛,所以没有退路,但此时的李白,小小少年,意气风发,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投入了革命事业。两年后,李白参加了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李白知道,要为革命做贡献,光有一腔热血是不够的,所以他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革命角色,毕业之后,李白就一直坚守在无线电通讯工作的第一线。
情报在任何时候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在战争中,它就意味着胜算。李白知道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尽可能地将这份工作做到极致,后来李白成为了政委。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在最危险的地方,才能挖掘到最有价值的情报,1937年,战争爆发,发展迅速、经济繁荣的上海成为了内战的焦点之一,为了能够为党收集到最及时、有效的情报,李白毅然前往了上海。
二 从"演戏"开始的感情
上海很难藏住一个情报探子,因为有太多双眼睛盯着;上海也很容易藏住一个人,因为上海的繁华就是由无数形形色色的人构建起来的。李白要安安稳稳地呆在上海做情报工作,就要像一个在上海踏实过日子的人,毕竟当时不是只有我党在刺探国民政府的情报,国民政府也密切地监视着我党人民的一举一动。因此,党为李白找了一名"假妻子",裘慧英。
在加入我党之前,裘慧英的人生充满了看不尽头的苦涩。一出生,裘慧英要面对的就是穷得揭不开锅的原生家庭,12岁时,为了维持生计,裘慧英不得不到丝绸厂去做了一名包身工。包身工是工厂里最廉价的劳动力,在资本面前,像裘慧英这样的包身工就等同于干活的"牲畜"。
看透资本主义罪恶的裘慧英,在加入我党之后,突然就找到了生存的意义,既然我党是为自己这样的工人阶级说话的党派,自己也要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正因如此,虽然裘慧英很排斥让自己的婚姻变成一场"骗局",她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安排,和李白结为了"假夫妻"。
夫妻之间最契合的状态就是灵魂的共鸣,同样都是为了我党事业奋斗,李白和裘慧英的感情是会在日常的生活中累积起来的。裘慧英一开始觉得,这场婚姻除了一张黑白的结婚照,剩下的不过是工作而已。
直到有一天,裘慧英再也受不了这样别扭地生活在一个"虚假"的婚姻中,决心要离开,李白却突然拉住了她,一脸正色地告诉裘惠英,这个秘密电台是与党的事业紧密相连的,虽然自己也不习惯,但他一想到"在敌人的心脏里开展斗争,就充满了勇气"。
李白慷慨激昂的一席话深深打动了想要打退堂鼓的裘慧英,也唤醒了裘慧英为党的事业做贡献的决心。心定了下来,日子也就平平稳稳的过了下去。这对"假夫妻"的生活是很枯燥的,从春暖到秋凉,从白昼到午夜,都是围着一台发报机度过的。
就是这样平淡的生活,在两人热烈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同时,李白和裘慧英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高风险的情报工作将两人的生死绑在了一起,也让这对"假夫妻"成为了"真伉俪"。李白和裘慧英将这段感情如实上报给了组织,成为了真正的夫妻。
三 "沉默"是最珍贵的默契
李白和裘慧英没有辜负党的期望,将电台守得很好,可意外还是发生了。1942年的中秋节,手头要传递的重要情报还很多,李白根本没有时间去过节。但同样不打算过节的,还有那些四处追捕我党员的日本兵,闯入李白和裘慧英家中后,日本兵很快就搜到了电报机。
为了能够确认李白和裘慧英的身份,日本兵当着裘慧英的面对李白进行了严刑拷打,老虎凳、电刑、拔指甲,房内充斥着李白的鲜血和裘慧英的哭喊。但两个人除了痛苦外,更多是坚定——保护党的重要情报的决心。因此,日本人并没有从李白和裘慧英口中逼供出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只能将他们释放。
这段痛苦的经历并没有让他们放弃这份危险的工作,相反,为了能够好地完成党交给他们的使命,他们进一步完善了秘密电台的工作方式,让延安和上海的电波桥梁始终在他们的守护下坚挺着。
1948年底,中国已经被党的光辉笼罩,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地方,可就在这时,李白再次被捕。这次抓住李白和裘慧英的是国民政府敌人,他们不再对李白进行严刑拷打,而是将枪口抵在了裘慧英的前胸和后背。可是,对党的忠诚早就成为了李白和裘慧英之间最深的默契,再次面对这样生死的抉择,李白和裘慧英还是默契地选择了缄默。
此时的敌人已经没有了任何反败为胜的机会,李白知道,自己不可能在已经失去理智的国民政府敌人手上活下来,因此早早地就将遗书交给了裘慧英,嘱托她带着他们的孩子"和全国人民一起过幸福的生活"。
1949年5月7日,李白被秘密处决,这位英雄倒在了黎明的前夕。裘慧英谨记着李白的嘱托,等到了我党胜利的那一天,等来了幸福的生活,还将自己的余生都投入了教育事业中,最终在1992年去世,享年75岁。
电波的哒哒声,就像是心跳,记录着这对"特工夫妻"永不消散的爱情。融入在党的伟大事业中,他们的爱情绽放得格外鲜艳、动人。
文/文史旺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