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话丨江苏苏州吴江:何以松陵?

在苏州吴江人眼里,历史上的七大镇中,松陵显得不大突出:论经济,不如盛泽、震泽;说文化,比不上同里、黎里;谈区位交通,不及平望。那么作为千年吴江县城,松陵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垂虹桥雪景

松陵是吴江最早的地名之一。松陵之名最早见于东汉初年赵晔的《吴越春秋》,其中有“越攻吴,兵入于江阳松陵”的记载。这也是吴江最早见诸史籍的地名之一,距今近2000年。地名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自然地理,如山川河流岛屿等;还有一类是人类活动创造,以聚落之地居多,大的如城市,小的如村落。地名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指代某个地理位置,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所以地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松陵得名,很多志书上说是吴淞江边上的高地。也有学者认为松陵因松陵江而得名,松陵江就是吴淞江的别称,陵本身就有水道的意思。松陵作为吴江地区最早的聚落地名之一,说明这里的人类生产生活已有一定规模,公元909年设立的吴江县将县治设在松陵更是一个有力证明。

松陵是吴淞江源头。松陵有着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除了苏州南大门这点以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地处湖、河、江交汇处。湖是太湖,河是运河,江是吴淞江。唐代以前,现今的垂虹断桥一带,是江河湖的交汇处,江首湖尾浑然一体,大运河在其间穿行。吴淞江的源头在哪里?现在在瓜泾口,但历史上从菀坪浪打穿到瓜泾口一带的沿太湖水域,都是吴淞江的源头。唐代,吴淞江的江首河面很宽,有几十里。到了宋代以后,江口变窄,吴淞江的源头在垂虹桥,后来逐渐北移到今天的瓜泾口。吴淞江是太湖泄水主通道之一,《尚书·禹贡》中的“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中的三江就有吴淞江。历史上以吴淞江为题材的诗词歌赋以及书法画作数不胜数,吴淞江不仅是一条历史长河,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大河。前些年,上海围绕谁是母亲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种意见认为是黄浦江,因为上海的城市格局和经济发展主要依托的是黄浦江;还有一种意见是苏州河,苏州河就是吴淞江的上海段。因为吴淞江的历史更悠久,上海地名简称“沪”就是来自于吴淞江的近海处“沪渎”。两种意见不相上下。

松陵盛家厍旧影

松陵是吴江的文脉所在。无论是南朝顾野王在松陵郊外著《玉篇》还是明代沈璟开创戏曲吴江派,代代名人才子赓续文脉,续写华章。一批以吴江为内容的文史著作也以松陵冠名,晚唐陆龟蒙、皮日休的唱和诗集《松陵集》,明末清初潘柽章的《松陵文献》,清代朱鹤龄的《松陵文征》、袁景辂的《国朝松陵诗征》、王鲲的《松陵见闻录》,民国期间陈去病的《松陵文集》等等。始建于北宋的吴江文庙不仅是文人墨客的精神家园,更是儒家思想在吴江地区的传播中心。依托于文庙的吴江县学,集中了全吴江的秀才,他们在此集训,走上科考成名之路,吴江县学是封建时代吴江人才培养的摇篮。曾经屹立在松陵八百年之久的三高祠,更是退隐文化的精神地标。松陵文脉悠长,在吴江独领风骚。

松陵是吴江人的松陵。自从吴江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划以来到现在,无论是吴江县、吴江州、吴江市还是吴江区,包括清代从吴江分出的震泽县,松陵一直是其行政中心或者叫政治中心。在吴江人眼里,到松陵是到吴江,而到其他乡镇,是出街上。在古代,松陵往往指代吴江。明代的时候,吴江先后有过多部志书,其中有洪武《松陵志》、正统《增辑松陵志》、天顺《松陵志》,虽然冠以松陵,实质上内容写的是整个吴江地域。历史上盛泽有个书院,名字就叫松陵书院。如果要挖掘、整理、研究吴江的历史文化,必须要从松陵开始。

20世纪50年代的垂虹桥

松陵从历史中走来,现在虽然区划调整,建置变更,但是内核没变,元气未伤。松陵过去是吴江县城,现在是吴江主城区,应坚持“吴江文脉,古城魂魄”的文化定位,挖掘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松陵的文化身份、文化生态、文化风格和文化张力。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保护好松陵的历史形态和传统风貌,物化活化历史文化资源,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这是对松陵的文化尊重、文明敬仰和家园厚爱。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苏州市吴江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林弟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系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现代苏州》杂志特约撰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