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星光|“数”写创新 智“炼”人生——记巴陵青年英才、湖南石化高级工程师刘海春

记者 田卓灵

人类科技的进步是一场漫漫征途。一项技术的研发在整个科学事业的演进中所占比重可能不足万分之一,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处设备的优化或一项工艺的改良,小可让整个企业效益大涨,大则可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

对于设备工程师而言,这样的“原始创新”就是他们的工作日常。

从业19年,从基层技术员到设备管理部经理,他始终扎根炼化设备工程管理和炼化技术科研开发,积极推进炼化设备国产化改造、开发设备节能新技术、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工厂建设等工作,共取得科技成果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5项、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奖4项……他就是巴陵青年英才、湖南石化高级工程师刘海春。

攻坚克难 奋力攀登科技高峰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出现,不少企业迈上了数智化转型之路,研发出更高效、更精准的设备,以实现生产力的大幅提升。

刘海春是科班出身,从事炼化企业设备工程管理15年,多年来组织800万吨/年炼化企业设备工程管理,为企业炼化设备国产化改造、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实现绿色低碳清洁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因此,面对数智化转型这一新课题,他自有一套解题思路。

“炼化行业是高危行业,其中负责将各种流体介质输送到不同单元的泵区机泵尤其危险,由于一直运转,哪怕零部件间的磕碰、火花都可能导致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泄漏。”刘海春告诉记者,基于此,自己作为课题负责人组织开发了炼化装置泵群智能巡检机器人及平台。

智能机器人的开发是一项大工程。

从2020年启动项目到2021年开始正式组建团队、潜心研发,刘海春不错过每一台设备的调试,不忽视每一处传感器的安装与测试,包括外形设计、用料选材……他都努力做到亲力亲为。

“一直到2024年夏天,所有工作才告一段落,我们几乎每周都要反复组织研发团队沟通对接。”回忆起四年里机器人开发工作的不易,刘海春感慨万千,“过去,一处催化装置泵区需要365天24小时不间断的人工巡查,除了2名2班倒的巡查工,还需机械、电气、仪表等专业6名维保人员按时巡查。而引入机器人巡检后,整个泵区巡检效率将提高30%、信息流转率提高200%,1年可节约各类维保、修理等生产费用约200万元。”

据了解,刘海春主持开发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已经历经四轮迭代升级。其中,第四代机器人是行业内首台炼化装置泵群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炼化装置泵区设备的自动巡检作业,替代传统人工巡检实现“听、摸、查、看、闻”的检测流程,集导航、定位、避障功能于一体,能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实现机械臂智能点检作业;同时集数据平台监控与状态诊断于一体,能实时排查故障并预警,目前已在中国石化内部拓展应用至7家单位,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古道热肠 传道解惑从不藏私

刘海春是业务骨干,随着职级一步步提升,看似离一线工人越来越远,实际上却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企业内年轻技术员们的日常工作。

“无论是原长岭炼化,还是新组建成立的湖南石化,作为公司知识论坛机械版块的版主,我都非常乐意借助论坛讨论技术、解决难题。”刘海春介绍,知识论坛是公司内部开发的一个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无层级技术交流,让更多有才能、懂创新的员工相互交流、聚智献策。

作为版主,刘海春每周都会浏览论坛内各版块的发帖,从实际问题出发、从装置现场着手、从技术层面解决,与年轻技术员线上探讨、线下实践,认真传授多年积累的体系理念、创新意识和技术经验。

“举个2023年的例子,当时有个帖子讨论热度非常高,主要是关于S Zorb装置回流泵振动高的问题,由于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大家都在探讨原因、分析对策。”刘海春回忆道,“我当时也回复了几个技术问题、阐述了相关的技术原理、归纳了几个相关解决方案,还带着专业人员到现场去检测、诊断和分析……最后通过振动频谱分析找出了根本原因。为此,我们对现场出入口管线进行了适应性改造、调整泵的工况点,顺利消除了振动高的难题。”

谈及此事,“贴主”小李同样记忆犹新。他笑着向记者比出大拇指:“没想到自己发现的问题引发了同事们的热烈讨论,最后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刘经理和设备团队严谨务实的工作风格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为此,刘海春多次被评为公司知识论坛“优秀版主”“最佳指导”“优秀论文”等奖项,而说起这些赞誉,他显得十分谦虚。“这样的事已经日常化,每个月都会发生一到两次,作为论坛的一名版主,理应充分用好自己的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团队优势,为现场解难、为同事分担、为生产服务。”他说。

近年来,随着公司知识论坛系统的迭代与优化,还有不少技术人员将自己撰写的技术论文发给刘海春指导,都能获得细致答复、专业解析和精准的修改意见。据了解,刘海春目前已帮助至少5名同事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赢得一致好评。

兢兢业业 带领团队事必躬亲

炼化装置泵群智能巡检机器人及平台、纳米涂料保温修复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催化装置烟机节能创新……一项项科技成果的取得靠的不是一人之力,而是整个团队的投入与付出。

而团队的上下一心、敢想敢干、精益求精,来自刘海春的言传身教。

“2024年春节期间的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团队骨干成员小邓告诉记者,当时渣油加氢装置中有一台设备出现异常,经过排查,发现入口管线存在气体泄漏风险,泄漏介质为易燃易爆的汽油,还包含毒性极强的酸性气体硫化氢,如果不快速处理,将导致装置停工和系列安全隐患。

当时已经是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恰逢罕见的冰冻天气。

“工作中有困难不可怕、有突发情况不稀奇,最关键的是敢负责、有方法,能管控风险、能快速应对。”刘海春常常这样告诉团队成员,而当实际遇上问题时,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为了迅速解决隐患,刘海春主动带领团队加班进行技术分析、制定管控策略、研究治理方案。在充分权衡利弊风险后,他果断拟定了在线堵漏的维修方案。从发现隐患、精准策划、优化方案、充分准备到大胆实施并解决问题,刘海春和团队72小时连轴转,一鼓作气从二十九晚上干到了初二一早,成功消除了隐患,确保生产装置安全运行。

“天气确实很冷,条件也很艰苦,情况也很危险,但安全生产是底线,必须用最快、最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不能有一刻犹豫,容不得一丝闪失。”刘海春说,“一来作为技术和业务负责人,守在现场是我的岗位职责和党员责任;二来作为方案制定和审批人,我必须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在‘急难险’时刻坚守现场,督促检维修人员丝毫不松懈,确保安全措施落实落地。”

湖南省企业创新达人、湖南石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南科技论坛创新成果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石油和化工行业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奖……得益于刘海春的言传身教,他和团队成员多年来积极参与和组织多项炼化设备国产化改造,打破部分进口设备的“卡脖子”垄断,填补行业内部分技术空白,为公司技术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立足湖南石化元年,刘海春将继续坚守在石化设备工程管理战线,为助推湖南石化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绿色、出色”的湖南石化,助推现代石化万亿产业、推动岳阳省域“首副”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