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始品尝制裁俄苦果,德企巨头面临倒闭,最终将目光投向中国

据《观察者》援引美国《华尔街日报》6月30号发布的报道称,德国化学品巨头巴斯夫公司,很可能因为被迫关掉他们在国内的一处化工生产基地,因为工厂所需要的电力以及产品原料,都需要源源不断地天然气供应。依照目前公开的数据,巴斯夫公司在欧洲地区消耗的天然气总量中,有6成被用在电力和蒸汽发生,有4成被用于产品原料,因此天然气能否稳定供应,以及天然气的价格波动,都将直接影响巴斯夫公司的正常运转,由于俄罗斯与西方陷入空前对立的状态,导致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出现了严重的短缺。

虽然外界普遍认为,2022年的冬天对于欧洲而言非常难捱,但是在巴斯夫公司看来,寒冬已经降临了。值得一提的是,巴斯夫公司不仅仅是德国的化学品巨头,此次关停的化工生产基地,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化工厂之一。

因此一旦真的关掉工厂,不仅会让数万名员工失去生计来源,同样也威胁到德国经济,身为“欧洲经济发动机”的德国一旦受损,势必会产生连带效应,让本就处于通膨危机的欧洲雪上加霜。不过华尔街日报指出,巴斯夫公司正在目光转向中国,该公司曾于2018年在湛江投资建设了一体化生产基地,这座基地作为巴斯夫公司成立至今最大的投资项目,将成为该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而基地内的首座生产装置,即将在今年正式投入运营。

讽刺的是,当德国企业开始为了求生存而在全球布局时,德国政府却扬言要“调整对华政策”,并且一再鼓吹“要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可现实情况是,中欧已经早已经深度融合,所谓的“脱钩论”既然没能被美国实现,也同样不可能在欧洲奏效。

自默克尔卸任之后,德国政府的外交决策就立刻出现了转变,不仅放弃了默克尔时期的务实精神,还一股脑的投身于美国掀起的反俄抗中浪潮。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身为德国总理的朔尔茨,依然保持着最后的清醒,避免中德关系在短时间内大幅倒退。

但眼下的俄乌冲突,毫无疑问是给德国政府敲响的警钟,长久以来,欧盟就自诩是世界一极,试图与中美俄分庭抗礼。但是冷战结束至今,欧盟变得越来越像是美国的附庸和随从,身为欧洲火车头的德国,过去在默克尔的带领下有惊无险的度过了一个个难关,可是俄乌冲突的全面爆发,正在逼迫德国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外交战略。其实无论是通膨危机,还是能源短缺,对于德国而言都不是无法跨越的障碍,真正的问题在于,德国是否拥有避免重蹈覆辙的政治智慧。

中德两国过去几十年的贸易往来,已经证明两国完全实现互利共赢,德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务实精神,也为自己创造了稳定的发展空间。朔尔茨政府理应意识到,任何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都不可能允许别国以“绝对安全”为理由,损害自己的核心利益,俄罗斯如此,中国也是如此。俄乌冲突已经证明,西方奉行的对俄政策无助于和平与稳定,若德国继续沿着美国画下的道路,在经贸领域与中国站在对立面,中国将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合法利益采取行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