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枪毙”是军迷对欧洲线列步兵战术的调侃,这种战术起源于17世纪,看上去非常简单,就是敌对双方按照约定,在战场上列队组成方阵,然后奏乐向敌人迈进。
在推进途中,双方士兵会一排一排的向对方射击,第一排射击结束后退到后面装弹,第二排接着射击,然后是第三排第四排,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击溃敌人或者被敌人击溃。
(线列方阵示意图)
由于在整个对阵过程中双方士兵没有任何保护,也不做任何遮挡,完全就是一副视死如归的面孔,排成整齐的队列相互射击,因此被称戏称为“排队枪毙”。
(在前进途中如果有前排士兵被击中,方阵不会因此而停住脚步,剩下的士兵会继续保持队形前进)
很多人对于这种自杀式的战术表示不解,认为欧洲人脑子有问题。
对此首先要肯定一点,欧洲人的脑子绝对没问题,而线列步兵战术也是当时最行之有效的战术。
人类战争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战术,如蒙古人当年使用的侧翼包抄迂回战术就一度打遍天下无敌手,可谓是屡试不爽,在野战中几无对手。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战术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老的战术会逐渐失效,而新的战术则会迅速得到普京。
导致战术发生改变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武器的变化,一旦出现一种新型的武器或者是新的武器搭配形式,都有可能导致老的战术失效,甚至作废。
例如在1287年,位于东欧的金帐汗国再度入侵波兰,当时板甲虽然还没有真正出现,但波兰军队已经升级了骑兵的护具,让波兰骑兵在正面硬钢中不落下风。
此外,波兰军队还配备了更多的强弓硬弩和投石机, 弥补自身在远射武器上的不足。步兵也装备了更多的长矛,以此削减蒙古骑兵的冲击力。
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吸取了以往的教训,专门针对蒙古骑兵所做的调整,随着波兰人在武器和战术方面的改变,蒙古骑兵天下无敌的神话很快破灭,在克拉科夫被波兰人击败。
此后随着板甲的出现,欧洲重骑兵再也不惧怕蒙古骑兵。
?(到十六世纪,波兰演化出著名的翼骑兵,凭借板甲装备的优势,欧洲人连续击败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土耳其人)
由此可见,武器装备的升级直接推动着战术的改变,而随着火枪的普及,新的战术又紧跟着出现。
火枪在诞生之初,射速、射程和精确性都很差,用欧洲人自己的话说,当时燧发枪击中敌人的概率和击中月球差不多。
那怎么样才能提高射击的命中率呢?
欧洲人发现聚集射击可以有效地提高射击命中率,于是线列步兵战术就被发明了出来,这种战术就是要求士兵们尽量接近敌方然后集体开枪,将敌人覆盖于弹雨之下,看似脑子缺氧,却能极大地发挥出当时火枪的威力。
并且这种战术只适合于训练有素的近现代军队,因为只有训练有素的近现代军队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伤亡,若是封建军队早就崩溃了。
当年英军之所以能够纵横欧陆,就是得益于英军军纪严明,可以承受住更大的伤亡,尽量的靠近敌人再开枪,如此一来英军的命中率极高。
(英军可以挺近至距敌人50米处再射击,一波带走)
至于为啥不趴下开枪?
因为趴下开枪不具备可操作性,首先仰射本来就影响射击精度和射程,其次趴下也影响后排士兵前进,最后更不利于第二轮装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