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年毛主席被困曹家庄,许光达星夜驰援,血战一天,主席脱离险境

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文章之前,辛苦您动动小手点击一下“关注”,我们将持续更新历史故事,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读友进行讨论,感谢您的支持。

1947年8月16日深夜,大雨滂沱。毛主席与周恩来等几位中央领导人,踩着泥泞冒着大雨,来到了乌龙铺东部的曹家庄。

此时的乌龙铺早已四面楚歌,形势十分危急。周恩来亲自致电彭德怀,

请他派一名得力的将领,保卫中央机关顺利向安全地带转移。

接到电话的彭德怀,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让许光达撤出榆林,立即前往乌龙铺掩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顺利转移。

许光达第一时间冒着大雨向乌龙铺行进,并在此地血战一天,方使主席等人脱离了险境。

那么,主席等几位中央领导人为何会被围曹家庄?彭德怀为何点兵许光达?许光达究竟是何许人也?我们不妨来看看。

许光达与第三纵队夺取高家堡,打通榆林门户

提起许光达,很多人都不陌生。作为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为我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5年,许光达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作为当时最年轻的大将,许光达在军中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而最令许光达记忆深刻的,则是1947年8月自己奉命西渡黄河、驰骋西北的那段时光。而他被派往西北,还要从1946年11月说起。

1946年11月,贺龙将晋绥野战军编成了三个纵队,许光达正是第三纵队的司令员。

而在1947年8月,他也接到了命令,来到祖国的大西北,并在此打出了一系列极为经典的战役。

实际上那时谁也没想到,许光达能够在西北战场顺利夺取高家堡,顺利打通榆林门户。那么许光达究竟是怎样拿下高家堡的呢?

1947年年初,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军区的计划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不得不彻底宣告破产。

无奈之下,国民党只好将自己的兵力向两翼收缩,仿佛孤注一掷一般,开始着重对陕甘宁地区与山东解放区进行的攻击。

我们的党中央很快就明白了国民党军的意图,当即下令暂时放弃延安,

预备用“蘑菇战术”将这批敌人消灭在陕北。

但是从大局上来看,西北战场的形势却并不容乐观,毕竟敌人将主力部队聚集于此,党中央也一直处于敌人的重兵包围之内。

此时此刻的许光达在做什么呢?他那时带领着第三纵队,主要活跃在山西的中部和北部。

在山西地区的作战过程中,许光达也表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带领第三纵队打出了三纵的军威。

不过与此同时,许光达也将一部分心神放在了西北战场上。

他那时暗暗许愿——

如果我能到西北去,能为保卫党中央尽一份力,那该有多好。

许光达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机会很快就降临了。

1947年中旬,贺龙找到了许光达:

“今天军委开过会了,第三纵队要调过河去。我与彭总商量过了,三纵三旅继续留在西北,你带领第二、第五旅两个旅团到黄河那边去,如何?”

许光达沉默了片刻,缓缓开口:

“只带两个旅,力量会不会太弱了一些?”

贺龙闻言拍拍许光达的肩膀,笑着开口:

“你的兵你还不知道吗?你们这样的战斗力,两个旅团已经足够。”

许光达听了贺龙的话,点点头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在临别前,许光达认真的看着贺龙,郑重的开口:

“您放心,我去西北是要打大仗、打好仗的。我不会辜负您的希望,这同样也是我的追求。”

就这样,许光达带着中央军委的命令,在1947年8月初,带领第三纵队的第二、第五旅,西渡黄河,来到了大西北作战。

来到西北没多久,许光达就带领第三旅,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参与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按照彭德怀的计划,如果我们能够顺利的围攻榆林,拿下榆林,就可以借此调动胡宗南大军北上。

一旦胡宗南大军北上,我们就可以保证陈赓兵团能够顺利南渡黄河,直捣中原腹地。

榆林之战,事关重要。许光达心里清楚的明白,所以对待彭德怀的安排也是做到尽善尽美。

8月6日那天清晨,天还未亮,许光达就带领第三纵队出发了。

许光达接到的命令是从东北面清扫榆林的外围,而高家堡与乔家滩恰恰位于榆林东北秃尾河西侧,高家堡也是从东面打开榆林的重要门户。

由于高家堡的重要地理位置,此处也有重兵把守。根据侦查员的汇报,许光达得知此处驻扎的是86师,兵力只有一个团和一个补训营。

敌人的兵力不多,这是一个好消息。但同样,摆在许光达面前的这条路,依旧是极为难走的。

敌人早早高家堡与乔家滩两地,修筑了强大的防御工事。说直白一点,高家堡与乔家滩这两个地方可谓是极其的易守难攻。这也是敌人为何放心,只在这两个要点留下极少兵力的重要原因。

虽然感到此事棘手,许光达却并未退缩。他面色平静的在作战前召开了战前会议,并在会议上强调:

“这是我们第三纵队进入陕北之后的第1次作战,这一仗我们一定要打好!”

随后许光达从容地公布了作战计划,第三纵队也很快如火如荼的行动起来。

按照作战计划,第三纵队在6日深夜悄然出动。在许光达的安排下,第36团率先对乔家滩发起了攻击,第17团则是来到高家堡附近进行作战。

随着战斗的打响,敌人也很快反应过来,凭借两地修筑的坚固工事与我们打得极为激烈,交战双方血战一夜,竟然不分上下。

许光达心里清楚,这样强攻并不是上上策,于是他当即改变了我们的作战方式。许光达将所有的兵力,都调集在了高家堡。

面对我们的全力进攻,高家堡不负众望的被我军攻克。在高家堡的这场战斗中,我们一共击毙敌人200余人,并顺利俘获了陕北警备司令等1400人。

此战大捷!彭德怀也极其高兴,对许光达竖起了大拇指。对此,许光达幽默的说道:

“这可是我们第三纵给彭总的见面礼呢,也不知道彭总满不满意哩!”

彭德怀闻言也哈哈大笑。

许光达:成功转移中央机关,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

在第三纵队顺利的拿下高家堡之后,当即通过此地进入榆林地区作战。第三纵队的战士们越战越勇,经过数日的拼杀,很快拿下了榆林的机场,金刚寺等地区。随着我们的大军缓缓逼近榆林城,蒋介石彻底坐不住了。

我们前面提及,榆林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旦此地被我们占领,将会影响整个西北战局。蒋介石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当即下令,要求胡宗南部队即刻北上。

至此,彭德怀对榆林战役设下的最初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胡宗南带兵北上,让陈赓兵团南渡黄河再无后顾之忧。不过与此同时,我们转战陕北的党中央机关却遇到了极大的危机。

党中央机关的几位重要领导人在葭县被困,他

们的北面是钟松的36师,南面是刘戡的第29军5个整编师。

不仅如此,敌人还在他们的东面封锁了黄河的渡口,西面控制了咸榆公路。

党中央机关四面楚歌,被困在了葭县、榆林、米脂三个县城的交界地带。随着敌人的一步步逼近,情况一时之间极为危急。

不过党中央机关的几名领导人,也不是坐以待毙的性格。毛泽东同志与周恩来、任弼时等人日夜兼程,很快在1947年8月16日的深夜,冒雨抵达了乌龙铺以东的曹家庄。

周恩来在此地致电彭德怀

:“党中央机关将继续留在陕北,现如今被困曹家庄,希望可以尽快派出得力将领火速前来,以保卫中央机关平安转移。”

彭德怀深知此事的重要性:“您放心。”挂了电话之后,彭德怀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将这个任务交给第三纵队的许光达去办。

在彭德怀看来,许光达这小子为人机警,且对党极为忠诚。派他前去,必定能将此事办得妥当。

正如彭德怀所想,在得知毛泽东同志等人被困后,许光达十分担心。他毫不犹豫地翻身上马,冒着滂沱的大雨,带领三纵拼命向乌龙铺地区前行。

三纵的行进速度很快,在17日的凌晨就顺利抵达了乌龙铺。

许光达心知此事不能着急,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缓缓开口:

“我们第三纵队的任务是与绥德军区的警卫4团6团作战,并彻底切断123旅和他们主力部队的联系。”

说到这里,许光达顿了顿:

“我们此次的作战任务很是艰巨,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十分重要。所以,哪怕是敌人的炮弹砸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也绝不可后退一步!听明白了吗?!”

第三纵队的将士们高声回应:“听明白了!保证完成任务!”

许光达点点头,在18日上午十时正式开始了转移党中央的作战。

大雨一直没停,豆大的雨滴重重地打在将士们的身上,可他们一个个面色坚毅,丝毫不惧。

第三纵队在乌龙铺的北部,与刘戡的二十九军打了起来。谁知就在两军交火的时候,大雨竟然引起了山洪爆发,刘戡趁乱带领部下火速向葭县移动。

更恐怖的是,此时的党中央机关,正因为葭芦河水猛涨而无法前进。

许光达面色十分难看,毫不犹豫地带兵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这场战斗一直从18日的上午打到了19日的凌晨拂晓时分,第三纵队也不负英名,扛住了敌人一个军三个旅的轮番进攻。

19日,第三纵队终于赶到了乌龙铺与沙家店之间的当川寺。可第三纵队的情形却并不乐观,三纵的前面有刘戡的主力,后面也是波涛汹涌的葭芦河。

许光达咬咬牙,决定背水一战,哪怕拼了命,也一定要保卫党中央的绝对安全。

就在此刻我军第一纵队第二纵队,顺利将敌人的三十六师以及一六五旅包围在了沙家店地区,紧接着我们的新四旅与教导旅,又将由乌龙铺调头西援的123旅围困在常家高山附近。

许光达不负众望,指挥第三纵队将刘戡的二十九军困在了当川寺。

随着三纵将士越战越勇,刘戡害怕了,当即掉头回逃。截止到此时,党中央机关才彻底化险为夷。

在这场战斗结束的第二天,毛泽东同志在会上表扬了许光达与第三纵队,直言:

“三纵在乌龙铺的阻击战打得极好!”

会后,许光达也受到了野战军司令部的单独表彰。对此许光达只是坚定地说——

能成功转移中央机关,是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

后期许光达也在攻克清涧城、围攻宜川的两次战斗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宜川战役的胜利,不但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战略进攻,更是扭转了西北战场的战争局势。

装甲兵司令成明镜

新中国成立之前,许光达被任命为第一野战军第二兵团的司令员,并带兵参加了陇东追击战等诸多战役。

1949年12月28日,许光达跟随彭德怀从兰州回到了北京,协助彭德怀起草的野战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的工作汇报。

在汇报期间,中央的领导找到许光达谈话:

“光达同志,不知道你对以后的工作是如何考虑的呢?”

许光达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随后开口:“我就是组织的一块砖,组织上怎么安排我就怎么做。”

中央领导顿了顿,缓缓笑了:“我们预备成立一个装甲兵部队,你有没有兴趣?”

听了这话的许光达眼睛一亮:

“如果中央军委让我去搞装甲兵。,一定把它搞好,直到我去见马克思!”

对于搞装甲兵部队,许光达很是激动。不过激动过后,许光达要面对的局面也是极其困难的。

要知道在建国时期,我军的装备方面并不出众。尤其是我军的第1辆坦克,是在日本投降后从沈阳关东军的坦克修理厂找到的。

截止到1950年,我们的解放军只有两个战车师,两个战车团,官兵也仅仅只有1万多名。

我军手里仅有的543辆坦克,大多都是从国民党部队缴获的。除了一部分美式水陆坦克之外,其余的大部分都是极其破烂、甚至不能开动的。

在人员素质方面,我们的装甲兵部队中大部分的人是国民党部队留用人员,他们的思想觉悟远远不够。

这样的局面是极其棘手的。而面对这样的困难,许光达会怎么做呢?

谁也没想到,在受命的第一时间,许光达就行动起来了。

他先带领几十名干部,骑着单车来到了北京前门的军委临时招待所里,正式开始了我军装甲兵的组建工作。

面对棘手的我军装甲兵的现状,许光达运用自己广博的知识,与一众专家集思广益,

最终抓住了统一编制和培训干部这两个关键环节。

通过深入的调研整编,不到半年的时间,许光达就顺利地完成了坦克部队的整编与组建工作,并初步构建起我军装甲兵部队的体系。

面对装甲兵部队无人可用的状况,他向中央军委报请开办院校以培养干部,也很快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

1950年9月1日,我国的第一所装甲兵学校在天津成立,许光达亲自担任校长。

许光达在此兢兢业业为了干部的培养,呕心沥血,截止到1965年的秋天,

这所学校共培养出的技术兵员与干部,多达十六七万人。

许光达对我国装甲兵部队的组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名字也与装甲兵紧紧的连在了一起。

甚至在1955年,在得知自己要被授予大将军衔时,他还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提交了“降衔申请书,”

因此得了毛泽东同志这样一句话——

“许光达同志是一面明镜,是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许光达同志不论是在革命战场,还是在我军装甲兵建设上,都付诸了太多的心血。

这也导致这位年轻的大将在1969年的6月3日,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虽然将军已逝,可他的事迹却依旧在广袤的中国大地,被人民传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