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庐山会议后分组批彭,万毅仗义执言“诱导”众人,结果如何?

前言

1959年庐山会议后,军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彭、黄、张、周做检讨,会议以小组讨论和大会批判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小组以每个大军区、军兵种、总部划定,总参谋部与军委办公厅是一个小组,小组组长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总参装备计划部部长万毅,接连两三天,小组都没有发言,氛围紧张到极点。

这时万毅笑了,他说:“既然大会要我们揭发批判,我们倒不如认真把彭德怀的‘意见书’学习学习,讨论讨论。”

万毅的这番“诱导”,一下子把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会后有人说:“老万,你这样做会招来麻烦的!”万毅却不以为然。那么万毅此举,对他的生涯到底有没有影响呢?

少帅手下的“反动”团长

万毅,本名万允和,1907年出生于辽宁省金县,1925年考入东北陆军军事教导队,后来又如愿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读书期间,他十分用功,惜时如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之后,万毅担任东北陆军第20旅20团少校团副、张学良卫队统带部步兵总队第3队1营少校营长。

9·18事变后,东北军撤退到关内,许多东北将领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感到诧异,万毅便是其中之一,一心疆场报国,却没有机会,他的内心倍感焦虑。

1935年8月,万毅被调往西安张学良身边接受考察,期间张学良说有意再此建立东北新村,安置从东北而来的官兵家属,万毅闻言,难以按捺激动的心情,他说:

“为什么要在这里安家?为什么不回咱们的东北?”

一席话将国难家仇体现得淋漓尽致,张学良顿时哑口无言。

半个月后,张学良安排万毅去甘肃省庆阳县西峰镇的骑兵第35师当联络参谋,在这里,万毅结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刘澜波,两人的家乡都是东北辽宁,因此一见如故。在与刘澜波的交往中,万毅对共产党有了初步了解,也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1936年1月,万毅升任团长,参加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共同举办的长安军团训练团,在此期间,他与刘澜波的接触更加频繁,从而内心深受启迪和震撼。

万毅有着东北人豪爽的性格,在许多场合,他都表达着强烈的爱国夙愿和抗日情绪。1936年10月,他前往郑州出差的时候,偶遇美国记者斯诺,斯诺对万毅的印象极深,他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戴着眼镜,比起一般军官来显得文质彬彬。他说话洪亮快捷,不时露出一副洁白的牙齿,看起来十分聪明、敏锐,同时又诚挚果断。

当谈起当下的局势,万毅毫不掩饰内心真实的想法,

他公开表示,如果蒋介石继续一再向日本人妥协,他愿意联合一切抗日力量打回东北老家去。

斯诺深受感染,写下《东北军想打回老家》一文,并在美国的杂志上发表,表达了东北军人爱国抗日的心声。

万毅不仅公开言论,在日常行动中,他也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年10月底成立“抗日青年团”,他任名誉团长,团里的国民党政训员与“青年团”多有冲突,还秘密搜集“青年团”的爱国行动,准备向上汇报,邀功请赏。万毅得知后,将告密人找来,狠狠地教训了一番,这件事在当时传得沸沸扬扬,蒋介石知道后勃然大怒,状告张学良:

“你那个团长万毅十分反动,一定要严肃处理。”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万毅迅速控制西兰公路,防止胡宗南部队通过,并亲率部队前往渭南阻击中央军,向对方喊话,说明西安事变的真相,高呼抗日救国,得到了国民党中下层官兵的理解。由于万毅在整个事变后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极大地稳定了形势。

之后张学良随蒋介石去到南京,遭到扣押,东北军陷入群龙无首的窘境,而万毅被军中的反共分子诬陷,几经审讯,剥夺兵权。

酒窝将军

1937年11月27日,日军对江阴发起进攻,万毅率部与其他守城部队奋起反击,与日军血战五个昼夜,拖延了敌人西进的计划,之后,他又奉命参加了南京保卫战,但由于国民党高层指挥无能,蒋介石又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万毅团被冲散了,他和几名士兵死里逃生,经过十几天的流亡,才找到军部。

1938年1月,万毅被任命为112师334旅667团团长,在此期间,张文海奉中共中央长江局的的派遣,找到万毅,带来一项重任:

如果万毅符合要求,可吸收其入党。经过彻夜详谈,万毅加入中国共产党。

万毅在战场上与日军积极作战,还严格整顿军纪,他发现第57军军长缪徵流对日投降一事,当即展开惩处汉奸行动,粉碎日军诱降的企图。但也正因为万毅惩奸除恶的态度,引起了国民党军中反共分子的不满,1941年2月,331旅旅长孙幻彩乘师长常恩多患病,秘密将万毅扣押起来,中共中央闻讯,当即展开施救行动,但因守备森严,始终未能成功。

后来万毅被押解至国民党鲁苏战区总部,他趁机越狱,寻找八路军。适逢111师师长常恩多率部起义,万毅便被派遣到111师工作,可就在奔赴途中,常恩多不幸病逝,万毅做了111师的代理师长,在他的带领下,111师从一支旧军队改造成新型人民军队。

1944年10月20日,111师被授予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新番号,万毅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

11月下旬,万毅在诸胶边区反“扫荡”的战役中负伤,子弹从腮部穿过,舌头被打了一个洞,罗荣桓得知后,连忙派奥地利医生罗生特连夜前往治疗,经过精心救治,万毅伤情好转,但腮边留下伤疤,

罗生特开玩笑说:“今后你变得更加漂亮了,因为你多了个酒窝。”自此,万毅多了一个绰号——酒窝将军。

1945年,抗战胜利在即,朱德发布命令,要求原东北军各部立即向东北进发,很快,山东军区组建东北挺进队,万毅被任命为纵队司令员,率部出发,他也终于实现了多年以来“打回老家去”的夙愿。在东北,万毅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吉林军区副司令员,在四平保卫战中,面对敌机的狂轰乱炸,他率领部队顽强抵抗,击退敌人多次进攻,给号称国民党王牌部队的新1军沉重的打击。

1948年3月,万毅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五纵队司令员,辽沈战役打响后,他指挥五纵在辽西彰武地区阻击廖耀湘兵团,击毙、俘虏敌军3000余人,之后又率部参加黑山阻击战,配合六纵阻敌回窜沈阳。在最后对廖耀湘的围歼战中,五纵连续战斗60个小时,毙敌1.4万人,缴获大量物资,为夺取最后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东北全境解放,五纵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42军,万毅率部挥师南下,进入关内,参加平津战役,

当万毅赴西柏坡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毛主席说:“你们在丰台搞得不错嘛!”

1955年,万毅被授予中将军衔,而在国防科技现代化的进程中,他也是当之无愧的功臣。

万毅力挺彭德怀

1959年8月18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传达庐山会议精神,另一个则是批判彭德怀、黄克诚的错误,会议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许多人都不发言,即便发言,也很少涉及关键问题,于是会议延长,由原先的140人增加到1000人,但是情况依旧如故。

作为小组组长的万毅犯了难,便决定让大家讨论讨论彭德怀的“意见书”,立即得到大家的赞成,会议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摆事实,讲道理,说明了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彭德怀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万毅说:“看来同志们没有什么可批了,我作为组长,宣布小组解散,大家分头自学。”

会议结束后,有人说:“老万,你这样做恐怕会惹来麻烦!”万毅说:“什么麻烦?他们才真正找麻烦呢!”万毅讲了许多,越说越激动。但是万毅确实遇到麻烦了,之后,他被看管起来,被迫离开军队。1960年,万毅转到陕西林业厅当厅长,虽然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但他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一边学习,一边深入基层做调研。

1967年,万毅遭到了迫害,被关进了监狱,一直到1974年,才得以释放。此时的万毅患了严重的眼睛疾病,面临着失明,于是向组织申请留在北京治病。直到1977年,他个人的问题没有得到落实,工作问题也没有得到安排,于是给中央写了份报告,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复查。

邓小平得知他的情况,立即做了指示:万毅过去有贡献,没有历史问题,应该做恰当的安排。同年10月,万毅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顾问。

1982年,万毅被评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经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东北军党史组,万毅是领导小组成员之一,虽然双目失明,但他把自己了解的历史做了详细的回忆,并经过大量调查,与老战友一起写下《中共东北军57军党史》,在之后的许多年,万毅接连发表许多回忆文章,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财富。

万毅在身体上遭受了巨大的创伤,但他始终乐观面对生活,离休之后,他坚持关心国家大事,收听广播,还叫身边的人阅读报纸。1987年,《决战淮海》的话剧在中国话剧院上演,他兴致勃勃地前去观看,虽然眼睛已经看不到舞台上的表演,但耳朵听着恢弘的台词,完全沉浸其中。

1997年10月31日,万毅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哀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