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机器人工程技术应用”江苏省总决赛在南京成功举办。 通讯员 吴官 记者 刘莉 摄 视觉江苏供图
江南时报讯(记者 张姣姣) 记者从1月13日省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全省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494万、494万,比“十三五”期末分别增加105万人、39万人,广大技能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创新动能。
发布会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顾潮就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江苏工匠”培育工程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进行了说明。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纳入省“十四五”总体规划,将“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纳入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先后出台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范围,在评审评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时单列高技能人才指标,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举办江苏技能状元大赛、设立江苏技能大奖,先行先试“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力推动了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省技能人才总量占就业人员总量的30.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33.1%,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达到1021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大计,关系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加快建设。”顾潮表示,出台《若干措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制造强省、教育强省战略的托举措施,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着眼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技能人才利好政策落地见效,将充分激发高技能人才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快塑造一支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技能人才队伍。
出台《若干措施》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现阶段,产业迭代升级、经济数字化转型等对就业的影响逐步加深,结构性就业矛盾不断凸显。全省公共就业机构数据显示,五成左右的招聘岗位对求职者的技术技能有明确要求,平均每2个高技能岗位只有1名符合条件的劳动者,“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更是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若干措施》从政策保障、培训赋能、服务支撑、待遇落实、环境营造等多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意图贯穿始终,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双向循环互动,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岗位工作能力,为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台《若干措施》有利于促进技能劳动者成长成才。江苏是人力资源大省,也是技能人才密集高地。全省共有5人获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15人获评“中华技能大奖”,379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46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56人次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含享受待遇人员),61人获评“江苏大工匠”,607人获评“江苏工匠”。
《若干措施》通过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把党和政府对技能人才的关心关爱贯穿到组织领导、培养选树、资金支持、表彰激励、宣传引导等各领域全过程,厚植全社会尊重工匠、崇尚技能的良好生态,特别是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江苏制造、江苏创造中的技术转化能力和技艺创新活力,将带动更多技能人才实现梯次发展,强化“有技能、好就业,长技能、就好业,高技能、就业好”的导向。
《若干措施》分为5个方面,共有19条措施,其中,政策集成4条,政策拓展10条,政策创新5条。可以说,既有爱才惜才的真材实料,也有引才留才的真情实意,更有育才用才的真招实举。
《若干措施》立足配套政策的定位,对标中央文件,逐条梳理分析,确立政策框架,确保在目标任务上一以贯之,即以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发挥优势、强基固本,创新路径、融合发展,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快打造高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协同推进示范高地。到“十四五”时期末,全省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稳定在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力争达到35%;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江苏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基本相适应。
《若干措施》围绕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的要求,加快培养规模宏大的技能人才队伍,特别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推动技能人才提质扩量优结构,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针对制约技能人才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若干措施》整合跨领域资源要素,形成跨部门工作合力,在诸多方面先行先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