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的创新项目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金奖,项目名称为“航宇助农——航天温控技术赋能冰温冷库引领者”。该项目通过将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应用于冷库技术,致力于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时间,尤其是蜜桃的保存期限,使其在冷库中的甜蜜期可延续30至60天。
背景与动机
项目团队的负责人夏博涵,在本科生阶段参与了辽宁省首颗卫星的研发,他在实践中发现许多航天技术能够在农业冷链管理中派上用场。团队了解到,我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冷库的保鲜质量往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实地调研中,他们目睹大量农产品因保存不当而贬值,令人深感痛惜。这一切,激励了他们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善农村冷库的存储条件。
技术革新与应用
该项目首次将航天级的控温技术应用于农业冷链管理。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冷库的温度波动控制情况大多在1℃以内,但这仍然不足以保证储存水果的低腐烂率。研究表明,温度波动在0.1℃以内时,腐烂率从高达35%降低到8%。因此,控制好温度波动是实现全行业目标的关键。
团队在冷库改造中,结合了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离子体技术以及开源鸿蒙实时操作系统,克服了传统冷库的温控不精准、消杀机制不成熟和智能化程度低等痛点。他们发明的新型可伸缩冰温喷口,能够将温度波动有效控制在0.1℃以内。同时,等离子体灭菌箱的引入,确保了冷库内产品的安全和新鲜,防止细菌滋生。
实际应用效果与成果
为本项目验证效果,团队选择甘肃省秦安县作为试点。改造后的冷库使蜜桃的保存期延长,并且在反季节销售中,蜜桃的售价从每斤6元飙升至15元,农户的收入也从38万元提升至81.5万元,增幅明显。这一成功案例展示了航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
通过技术升级,团队已经成功改造了超过1800立方米的冷库,帮助上百位农户实现增收。与多家企业的合作意向则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未来展望
该项目不仅是对航天技术的一次成功移植,更是对现代农业冷链管理的一次重要革新。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团队希望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这种智能冷库方案,切实帮助农民提升收益,缓解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存储挑战。在未来,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普及,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农产品实现反季节销售,同时也为提高国家的农业整体竞争力贡献力量。
这一亮眼的成果,也引发了各界对科技助农模式的热烈讨论。如何将更多的创新技术应用于传统农业,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重要课题。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https://ai.sohu.com/pc/textHome?trans=030001_jdaidz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