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汽车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GB汽车标准英文版翻译

GB汽车标准英文版翻译

专注于中国汽车标准英文版翻译!

ta的内容447
大图模式
评论
点赞
分享
放大字

​GB 19578-2024英文版翻译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2025-01-15 07:27
19

ChinaAutoRegs|GB 19578-2024英文版翻译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Fuel Consumption Limits for Passenger Cars

放大看

CONTENTS

Foreword

1 Scope

2 Normative References

3 Terms and Definitions

4 Application for Type Approval

5 Determination of Fuel Consumption

6 Determination and Record of Type Approval Values

7 Fuel Consumption Limits

8 Conformity of Production

9 Criteria for Determination of One Type

10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tandard

Annex A (Normative) Description of engin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nex B (Normative) Type approval report/type approval application report of fuel consumption of fuel vehicle types

Annex C (Normative) Type approval report/type approval application report of fuel consumption of not-off-vehicle charging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ypes

Annex D (Normative) Type approval report/type approval application report of energy consumption of off-vehicle charging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types

Bibliography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型式认证的申请、燃料消耗 量的测定、型 式认证值的确定和记录、燃 料消耗量 的限值、生产一致性和同一型式判定。

本文件适用于能够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 M1 类车辆。 本文件不适用于仅燃用气体燃料或醇醚类燃料的车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 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 引用文件,其 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 本文件。

GB/T19233-2020 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GB/T19753-2021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37340 电动汽车能耗折算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1959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型式认证的申请

4.1 对某一车型或符合 GB/T19233-2020 中 10.2.1、GB/T19753-2021 中 8.1 要求的系族,燃 料消 耗量的型式认证申请应由制造商或其法定代表人提出。

4.2 申请时应附有下列文件相关信息及详细资料(如果有示意图,应以适当的比例充分说明细节): a) 附录 A 规定的发动机系统特征说明;

b) 适用的附录 B~附录 D 规定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申请报告,但不填写其中测试值、型式认证 值、限值和检验机构信息等内容。

4.3 应向负责型式认证试验的检验机构提交代表认证车型或系族的样车。

5 燃料消耗量的测定

汽油、柴 油、两 用燃料及双燃料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应按 GB/T19233-2020 规定的测试方法,采 用 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进行测定。可外接充电及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 消 耗量应按 GB/T19753-2021规定的测试方法,采用 WLTC 进行测定。

6 型式认证值的确定和记录

负责型式认证试验的检验机构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车型型式认证值的确定和记录。

a) 按 GB/T19233-2020 确定汽油、柴 油、两 用燃料及双燃料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值 (综 合燃料消耗量),将其结果与公式(1)、公式(2)计算所得的相应限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 结果记 录在附录 B规定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中。

b) 按 GB/T19753-2021确定不可外接充 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值 (综 合燃 料消耗量),将其结果与公式(1)、公式(2)计算所得的相应限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 记录在 附录 C规定的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中。

c) 按 GB/T19753-2021 确定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 OVC-HEV 燃料消耗量及 OVC- HEV 电量消耗量型式认证值,并按 GB/T19753-2021中 G.3(按 GB/T37340中简单折算法 进行折算)计算 OVC-HEV 折算燃料消耗量。将 OVC-HEV 折算燃料消耗量与公式(1)、公式 (2)计算所得的相应限值进行比 较,并 将比较结果记录在附录 D 规定的能量消耗量型式认证 报告中。

7 燃料消耗量限值

7.1 车型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值、OVC-HEV 折算燃料消耗量应不高于7.2、7.3中的相应限值。

7.2 装有手动挡变速器且具有三排以下座椅1)的车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应按公式(1)计算,计算结果圆 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

式中: FCL---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CM ---整车整备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3 其他车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应按公式(2)计算,计算结果圆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

式中: FCL---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CM ---整车整备质量,单位为千克(kg)。

7.4 与限值对应 CO2 排放量的参考值应按公式(3)计算,计算结果圆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

式中:

RCO2 ---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对应 CO2 排放量的参考值,单位为克每千米(g/km);

KCO2---转换系数,对于燃用汽油的车型为2.37×10 ,燃 用柴油的车型为 2.60×10 ,单 位为克每

1) 只要具有可使用的座椅固定点 ,即 视为“座 椅”存 在。

升(g/L);

FCL ---车型燃料消耗量限值,单位为升每百千米(L/100km)。

8 生产一致性

汽油、柴油、两用燃料及双燃料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应满足 GB/T19233-2020有关生产 一致性的要 求。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燃料消耗量应满足 GB/T19753-2021有关生产 一致性的要 求;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 的燃料消耗量和电量消耗量应满足 GB/T19753-2021 有关生产 一致性的要求。

9 同一型式判定

9.1 如符合下列规定,则视为同一型式: a) 发动机基本特性、参数和部件相同;

注:发动机基本特性 、参 数见 GB18352.6-2016中 6.1.1的 相关要求。

b) 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相同;

注:排气污染控制装置见 GB18352.6-2016中 6.1.2的 相关要求。

c) 车身前部形状相同,且迎风面积相同或减少;

d) 座椅数量(排 数 )相 同 或 减 少,且 基 础 车 型 燃 料 消 耗 量 型 式 认 证 值 满 足 视 同 车 型 对 应 的 限 值 要求;

e) 驱动型式相同; f) 变速器型式相同;

g) 每一挡位传动比相同或变化不超过8%;

h) 由选装轮胎滚动周长不同引起的总速比变化不超过8%;

i) 整备质量相同或减少,且基础车型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值满足视同车型对应的限值要求; j) 车辆使用最低燃油标号相同。

9.2 对于混合动力电动车辆,除9.1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a) 混合动力汽车分类(串 联、并 联、混 联、是 否有外接充电模式、是 否有行驶模式手动选择功能) 相同;

b) 储能装置单体型号、生产企业相同;

c) 储能装置总成总标称电压、总标称容量相同;

d) 驱动电机/发电机的型号、位置、数量、生产企业相同;

e) 控制系统(整车控制器、车载能源管理系统、驱动电机控制器等)软件版本号和硬件型号 及生产 企业相同,在不影响车型燃料消耗量和电量消耗量时准许软件版本号变更;

f) 冷却型式相同(水冷、油冷、空冷等)。

10 标准的实施

对于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自本文件实施之日 起开始执行;对 于已获得车辆型式批准的车型,自 本文件实施之日起第25个月开始执行。

附录 A (规范性) 发动机系统特征说明

A.1 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

发动机型号:

A.2 发动机

A.2.1 发动机特性资料

A.2.1.1 工作原理:点燃式/压燃式,四冲程/二冲程2)

A.2.1.2 气缸数目、排列和点火次序:

A.2.1.3 缸径3): mm

A.2.1.4 行程3): mm

A.2.1.5 发动机排量4): L

A.2.1.6 容积压缩比5):

A.2.1.7 燃烧室、活塞顶图样:

A.2.1.8 怠速转速5): r/min

A.2.1.9 制造者规定的发动机怠速时排气中一氧化碳的容积含量4)(仅对点燃式发动机): %

A.2.1.10 最大净功率: kW,在转速为: r/min下

A.2.1.11 额定功率: kW,在转速为: r/min下

A.2.2 燃料

生产企业推荐的燃料:

A.2.3 燃油供给

A.2.3.1 燃料喷射式(仅指压燃式):是/不是2)

A.2.3.1.1 系统说明:

A.2.3.1.2 工作原理:直喷式/预燃室式/涡流燃烧室式2)

A.2.3.1.3 喷油泵

A.2.3.1.3.1 生产企业:

A.2.3.1.3.2 型号:

A.2.3.1.3.3 最大供油量2),5): mm3/冲 程,或 者在泵的转速为 r/min 下, mm3/循 环,或者以供油/特性曲线表示:

A.2.3.1.3.4 喷油正时5):

A.2.3.1.3.5 喷油提前曲线5):

2) 删除不适用者。

3) 圆整至小数点后一位。

4) 以 π=3.1416计 算并圆整至小数点后三位 ,单 位为升(L)。

5) 规定其允差。

A.2.3.1.3.6 标定程序:试验台/发动机2)

A.2.3.1.4 调速器

A.2.3.1.4.1 型号:

A.2.3.1.4.2 断油点

a) 有负荷断油点: r/min

b) 无负荷断油点: r/min

A.2.3.1.5 喷油器

A.2.3.1.5.1 生产企业:

A.2.3.1.5.2 型号:

A.2.3.1.5.3 开启压力5): kPa或特性曲线5):

A.2.3.1.6 冷起动系统

A.2.3.1.6.1 生产企业:

A.2.3.1.6.2 型号:

A.2.3.1.6.3 说明:

A.2.3.1.7 辅助起动器

A.2.3.1.7.1 生产企业:

A.2.3.1.7.2 型号:

A.2.3.1.7.3 说明:

A.2.3.2 燃料喷射式(仅对点燃式):是/不是2)

A.2.3.2.1 系统说明:

A.2.3.2.2 工作原理:进气支管(单点/多点2))/直喷式/其他(详细说明)2)

a) 控制单元型式(或型号): 

) 燃料调节器型式: 

c) 空气流量传感器型式: 

d) 燃料分配器型式: 

e) 压力调节器型式: 

) 微开关型式: 

g) 怠速调整螺丝型式: 

h) 节流阀体型式: 

i) 水温传感器型式: j) 空气温度传感器型式: k) 空气温度开关型式: l) 电磁干扰防护说明或图样:

非连续喷射的 情况下需提供 相应的细节

A.2.3.2.3 生产企业:

A.2.3.2.4 型号:

A.2.3.2.5 喷油器:开启压力5) kPa或特性曲线图5):

A.2.3.2.6 喷油正时:

A.2.3.2.7 冷起动系统

A.2.3.2.7.1 工作原理:

A.2.3.2.7.2 操作限制/设定2),3):

A.2.3.3 供油泵

压力5): kPa或特性曲线图:

A.2.4 点火装置

A.2.4.1 生产企业:

A.2.4.2 型号:

A.2.4.3 工作原理:

A.2.4.4 点火提前曲线5):

A.2.4.5 静态点火正时5):上止点前 (°)

A.2.4.6 触点间隙3): mm

A.2.4.7 闭合角3): (°)

A.2.4.8 火花塞

A.2.4.8.1 生产企业:

A.2.4.8.2 型号:

A.2.4.8.3 火花塞设定间隙: mm

A.2.4.9 点火线圈

A.2.4.9.1 生产企业:

A.2.4.9.2 型号:

A.2.4.10 点火电容器

A.2.4.10.1 生产企业:

A.2.4.10.2 型号:

A.2.5 冷却系:液冷/风冷2)

A.2.6 进气系统

A.2.6.1 增压器:有/无2)

A.2.6.1.1 生产企业:

A.2.6.1.2 型号:

A.2.6.1.3 系统的说明[最大充气压力: kPa,放气方式(如有): ]

A.2.6.2 中冷器:有/无2)

A.2.6.2.1 类型:空气-空气/空气-水2)

A.2.6.2.2 出口温度:

A.2.6.3 进气管及其附件(加压室、加热装置、附加空气进气等)的说明和图样:

A.2.6.3.1 进气支管说明(包括图样和/或照片):

A.2.6.3.2 空气滤清器,图样: ,或 生产企业:

型号:

A.2.6.3.3 进气消声器,图样: ,或 生产企业:

型号:

A.2.7 排气系统

排气系统的说明和/或图样:

A.2.8 气门正时或等效的数据

A.2.8.1 气门最大升程,开启和关闭角度,或替代配气系统相对于止点的正时细节:

A.2.8.2 基准和/或设定范围2):

A.2.9 使用的润滑剂

A.2.9.1 生产企业:

A.2.9.2 型号:

A.2.10 污染控制装置

A.2.10.1 曲轴箱气体再循环装置(说明和/或图样):

A.2.10.2 附加的污染控制装置(如有,而没有包含在其他项目内):

A.2.10.2.1 催化转化器:有/无2)

A.2.10.2.1.1 催化转化器及其催化单元的数目:

A.2.10.2.1.2 催化转化器的尺寸、形状:

A.2.10.2.1.3 催化转化器的作用型式:

A.2.10.2.1.4 涂层生产企业名称:

A.2.10.2.1.5 涂层贵金属总含量:

A.2.10.2.1.6 涂层贵金属比例:

A.2.10.2.1.7 载体生产企业名称:

A.2.10.2.1.8 载体材料:

A.2.10.2.1.9 载体孔密度:

A.2.10.2.1.10 载体体积:

A.2.10.2.1.11 载体涂覆后质量:

A.2.10.2.1.12 催化转化器壳体的型式:

A.2.10.2.1.13 催化转化器的位置(在排气管路中的位置和基准距离):

A.2.10.2.1.14 氧传感器型号: a) 氧传感器位置: b) 氧传感器控制范围:

A.2.10.2.2 空气喷射:有/无2)

型式(脉冲空气、空气泵等):

A.2.10.2.3 排气再循环:有/无2)

特性(流量等):

A.2.10.2.4 蒸发排放物控制系统

A.2.10.2.4.1 全面详细说明装置和它们的调整状态:

A.2.10.2.4.2 蒸发控制系统的图样:

A.2.10.2.4.3 炭罐的图样:

A.2.10.2.4.4 油箱的图样并说明其容量和材料:

A.2.10.2.5 颗粒捕集器:有/无2)

A.2.10.2.5.1 颗粒捕集器及单元数目:

A.2.10.2.5.2 颗粒捕集器的尺寸和形状:

A.2.10.2.5.3 系统型式(如:壁流式/直通式):

A.2.10.2.5.4 涂层生产企业名称:

A.2.10.2.5.5 涂层贵金属总含量:

A.2.10.2.5.6 涂层贵金属比例:

A.2.10.2.5.7 载体生产企业名称:

A.2.10.2.5.8 载体材料:

A.2.10.2.5.9 载体孔密度:

A.2.10.2.5.10 载体体积:

A.2.10.2.5.11 载体涂覆后质量:

A.2.10.2.5.12 颗粒捕集器壳体的型式:

A.2.10.2.5.13 颗粒捕集器的位置(在排气管路中的基准距离):

A.2.10.2.5.14 再生系统/方法,说明和图样:

A.2.10.2.6 其他系统(说明和工作原理):

附录 B

(规范性)

燃油车型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型式认证申请报告2)

B.1 车辆及生产企业基本信息

B.1.1 车辆的商品名称或生产企业:

B.1.2 车辆型式:

B.1.3 车辆类别:M1

B.1.4 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B.1.5 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名称和地址(如适用):

B.2 车辆说明

B.2.1 整车参数

B.2.1.1 整车整备质量: kg

B.2.1.2 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B.2.1.3 额定载客数: 人

B.2.1.4 车身型式:

B.2.1.5 驱动型式,如:前/后/4×4

B.2.2 发动机

B.2.2.1 发动机型式:

B.2.2.2 发动机型号:

B.2.2.3 发动机排量: L

B.2.2.4 燃料喷射系统型式:高压共轨/机械泵/VE 泵/单体泵/泵喷嘴/其他2)

B.2.2.5 生产企业推荐的燃料:

B.2.2.6 最大净功率: kW,在转速为: r/min下

B.2.2.7 额定功率: kW,在转速为: r/min下

B.2.2.8 增压装置:有/无2)

B.2.2.9 点火系统:压燃/传统点火或电子点火2)

B.2.3 变速器

B.2.3.1 变速器型式:手动/非手动2)

B.2.3.2 挡位数:

B.2.3.3 总速比(包括轮胎受载下滚动周长):[道路车速(km/h)/(1000r/min)]:

a) 一挡:

b) 二挡:

c) 三挡:

d) 四挡:

e) 五挡:

f) 六挡:

g) 其他:

B.2.3.4 主传动速比:

B.2.3.5 换挡提醒装置: a) 是否具有:是/否2)

b) 指示方式:视觉/听觉/其他2)

c) 位置: d) 试验中是否按照换挡提醒装置所指示的挡位进行换挡操作:是/否2)

B.2.4 轮胎

型号: 尺寸: 充气压力: kPa

受载下滚动周长:

B.2.5 润滑剂

B.2.5.1 生产企业:

B.2.5.2 型号:

B.2.6 驾驶模式

B.2.6.1 主模式:有/无2)

B.2.6.2 车辆所有驾驶模式:

B.2.6.3 型式认证试验所选择的驾驶模式:

B.2.6.4 车辆所有能量回收模式:

B.2.6.5 型式认证试验所选择的能量回收模式:

B.3 结构特征

B.3.1 装有非手动挡变速器,是/否2)

B.3.2 具有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是/否2)

B.4 行驶阻力

B.4.1 行驶阻力的确定方法:道路滑行法/扭矩仪法/计算法/风洞法/其他2)

B.4.2 试验报告、计算报告或其他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B.5 试验循环

循环工况:WLTC

B.6 燃料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申报值

B.6.1 CO2 排放量(综合): g/km

B.6.2 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B.7 燃料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测试值

B.7.1 CO2 排放量

B.7.1.1 CO2 排放量(低速段): g/km

B.7.1.2 CO2 排放量(中速段): g/km

B.7.1.3 CO2 排放量(高速段): g/km

B.7.1.4 CO2 排放量(超高速段): g/km

B.7.1.5 CO2 排放量(综合): g/km

B.7.2 燃料消耗量

B.7.2.1 燃料消耗量(低速段): L/100km

B.7.2.2 燃料消耗量(中速段): L/100km

B.7.2.3 燃料消耗量(高速段): L/100km

B.7.2.4 燃料消耗量(超高速段): L/100km

B.7.2.5 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B.8 燃料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型式认证值

B.8.1 CO2 排放量

B.8.1.1 CO2 排放量(低速段): g/km

B.8.1.2 CO2 排放量(中速段): g/km

B.8.1.3 CO2 排放量(高速段): g/km

B.8.1.4 CO2 排放量(超高速段): g/km

B.8.1.5 CO2 排放量(综合): g/km

B.8.2 燃料消耗量

B.8.2.1 燃料消耗量(低速段): L/100km

B.8.2.2 燃料消耗量(中速段): L/100km

B.8.2.3 燃料消耗量(高速段): L/100km

B.8.2.4 燃料消耗量(超高速段): L/100km

B.8.2.5 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B.8.3 限值

B.8.3.1 此车型对应的限值: L/100km

B.8.3.2 此车型的型式认证值≤或>限值2)

B.9 检验机构信息

B.9.1 车辆提交认证日期:

B.9.2 检验机构:

B.9.3 试验报告编号:

B.9.4 地点:

B.9.5 日期:

B.9.6 签名:

附录 C

(规范性)

不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燃料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型式认证申请报告2)

C.1 车辆及生产企业基本信息

C.1.1 车辆的商品名称或生产企业:

C.1.2 车辆型式:

C.1.3 车辆类别:M1

C.1.4 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C.1.5 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名称和地址(如适用):

C.2 车辆说明

C.2.1 整车参数

C.2.1.1 整车整备质量: kg

C.2.1.2 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C.2.1.3 额定载客数: 人

C.2.1.4 车身型式:

C.2.1.5 驱动型式,如:前/后/4×4

C.2.2 发动机

C.2.2.1 发动机型式:

C.2.2.2 发动机型号:

C.2.2.3 发动机排量: L

C.2.2.4 燃料喷射系统型式:

C.2.2.5 生产企业推荐的燃料:

C.2.2.6 最大净功率: kW,在转速为: r/min下

C.2.2.7 额定功率: kW,在转速为: r/min下

C.2.2.8 增压装置:有/无2)

C.2.2.9 点火系统:压燃/传统点火或电子点火2)

C.2.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部件

C.2.3.1 是否具有行驶模式手动选择功能:有/无2)

C.2.3.2 储能装置类型:

C.2.3.3 成箱后的储能装置型号:

C.2.3.4 储能装置种类:

C.2.3.5 储能装置总成标称电压: V

C.2.3.6 储能装置总成标称容量: Ah

C.2.3.7 储能装置组合方式:

C.2.3.8 储能装置单体数量:

C.2.3.9 储能装置单体型号:

C.2.3.10 储能装置单体的标称电压: V,电容: Ah

C.2.3.11 驱动电机类型:

C.2.3.12 驱动电机型号:

C.2.3.13 驱动电机峰值功率: kW,转速: r/min,转矩: N·m

C.2.3.14 驱动电机额定功率: kW,转速: r/min,转矩: N·m

C.2.4 变速器

C.2.4.1 变速器型式:手动/非手动2)

C.2.4.2 挡位数:

C.2.4.3 总速比(包括轮胎受载下滚动周长):[道路车速(km/h)/(1000r/min)]:

a) 一挡:

b) 二挡:

c) 三挡:

d) 四挡:

e) 五挡:

f) 六挡:

g) 其他:

C.2.4.4 主传动速比:

C.2.4.5 换挡提醒装置: a) 是否具有:是/否2)

b) 指示方式:视觉/听觉/其他2)

c) 位置: d) 试验中是否按照换挡提醒装置所指示的挡位进行换挡操作:是/否2)

C.2.5 轮胎

型号: 尺寸: 充气压力: kPa

受载下滚动周长:

C.2.6 润滑剂

C.2.6.1 生产企业:

C.2.6.2 型号:

C.2.7 驾驶模式

C.2.7.1 主模式:有/无2)

C.2.7.2 车辆所有驾驶模式:

C.2.7.3 型式认证试验所选择的驾驶模式:

C.2.7.4 车辆所有能量回收模式:

C.2.7.5 型式认证试验所选择的能量回收模式:

C.3 结构特征

C.3.1 装有非手动挡变速器,是/否2)。

C.3.2 具有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是/否2)。

C.4 行驶阻力

C.4.1 行驶阻力的确定方法:道路滑行法/扭矩仪法/计算法/风洞法/其他2)

C.4.2 试验报告、计算报告或其他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C.5 试验循环

循环工况:WLTC

C.6 燃料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申报值

C.6.1 CO2 排放量(综合): g/km

C.6.2 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C.7 燃料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测试值

C.7.1 CO2 排放量

C.7.1.1 CO2 排放量(低速段): g/km

C.7.1.2 CO2 排放量(中速段): g/km

C.7.1.3 CO2 排放量(高速段): g/km

C.7.1.4 CO2 排放量(超高速段): g/km

C.7.1.5 CO2 排放量(综合): g/km

C.7.2 燃料消耗量

C.7.2.1 燃料消耗量(低速段): L/100km

C.7.2.2 燃料消耗量(中速段): L/100km

C.7.2.3 燃料消耗量(高速段): L/100km

C.7.2.4 燃料消耗量(超高速段): L/100km

C.7.2.5 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C.8 燃料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型式认证值

C.8.1 CO2 排放量

C.8.1.1 CO2 排放量(低速段): g/km

C.8.1.2 CO2 排放量(中速段): g/km

C.8.1.3 CO2 排放量(高速段): g/km

C.8.1.4 CO2 排放量(超高速段): g/km

C.8.1.5 CO2 排放量(综合): g/km

C.8.2 燃料消耗量

C.8.2.1 燃料消耗量(低速段): L/100km

C.8.2.2 燃料消耗量(中速段): L/100km

C.8.2.3 燃料消耗量(高速段): L/100km

C.8.2.4 燃料消耗量(超高速段): L/100km

C.8.2.5 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C.8.3 限值

C.8.3.1 此车型对应的限值: L/100km

C.8.3.2 此车型的型式认证值 ≤或>限值2)

C.9 检验机构信息

C.9.1 车辆提交认证日期:

C.9.2 检验机构:

C.9.3 试验报告编号:

C.9.4 地点:

C.9.5 日期:

C.9.6 签名:

附录 D

(规范性)

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能量消耗量型式认证报告/型式认证申请报告2)

D.1 车辆及生产企业基本信息

D.1.1 车辆的商品名称或生产企业:

D.1.2 车辆型式:

D.1.3 车辆类别:M1

D.1.4 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D.1.5 生产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名称和地址(如适用):

D.2 车辆说明

D.2.1 整车参数

D.2.1.1 整车整备质量: kg

D.2.1.2 最大设计总质量: kg

D.2.1.3 额定载客数: 人

D.2.1.4 车身型式:

D.2.1.5 驱动型式,如:前/后/4×4

D.2.2 发动机

D.2.2.1 发动机型式:

D.2.2.2 发动机型号:

D.2.2.3 发动机排量: L

D.2.2.4 燃料喷射系统型式:

D.2.2.5 生产企业推荐的燃料:

D.2.2.6 最大净功率: kW,在转速为: r/min下

D.2.2.7 额定功率: kW,在转速为: r/min下

D.2.2.8 增压装置:有/无2)

D.2.2.9 点火系统:压燃/传统点火或电子点火2)

D.2.3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及部件

D.2.3.1 是否具有行驶模式手动选择功能:有/无2)

D.2.3.2 储能装置类型:

D.2.3.3 成箱后的储能装置型号:

D.2.3.4 储能装置种类:

D.2.3.5 储能装置总成标称电压: V

D.2.3.6 储能装置总成标称容量: Ah

D.2.3.7 储能装置组合方式:

D.2.3.8 储能装置单体数量:

D.2.3.9 储能装置单体型号:

D.2.3.10 储能装置单体的标称电压: V,电容: Ah

D.2.3.11 驱动电机类型:

D.2.3.12 驱动电机型号:

D.2.3.13 驱动电机峰值功率: kW,转速: r/min,转矩: N·m

D.2.3.14 驱动电机额定功率: kW,转速: r/min,转矩: N·m

D.2.4 变速器

D.2.4.1 变速器型式:手动/非手动2)

D.2.4.2 挡位数:

D.2.4.3 总速比(包括轮胎受载下滚动周长):[道路车速(km/h)/(1000r/min)]:

a) 一挡:

b) 二挡:

c) 三挡:

d) 四挡:

e) 五挡:

f) 六挡:

g) 其他:

D.2.4.4 主传动速比:

D.2.4.5 换挡提醒装置: a) 是否具有:是/否2)

b) 指示方式:视觉/听觉/其他2)

c) 位置: d) 试验中是否按照换挡提醒装置所指示的挡位进行换挡操作:是/否2)

D.2.5 轮胎

型号: 尺寸: 充气压力: kPa

受载下滚动周长:

D.2.6 润滑剂

D.2.6.1 生产企业:

D.2.6.2 型号:

D.2.7 驾驶模式

D.2.7.1 主模式:有/无2)

D.2.7.2 车辆电量保持和电量消耗模式下所有驾驶模式:

D.2.7.3 型式认证试验所选择的驾驶模式:

D.2.7.4 车辆所有能量回收模式:

D.2.7.5 型式认证试验所选择的能量回收模式:

D.3 结构特征

D.3.1 装有非手动挡变速器,是/否2)。

D.3.2 具有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是/否2)。

D.4 行驶阻力

D.4.1 行驶阻力的确定方法:道路滑行法/扭矩仪法/计算法/风洞法/其他2)

D.4.2 试验报告、计算报告或其他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D.5 试验循环

循环工况:WLTC

D.6 电量保持模式

D.6.1 燃料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申报值

D.6.1.1 CO2 排放量(综合): g/km

D.6.1.2 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D.6.2 燃料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测试值

D.6.2.1 CO2 排放量

D.6.2.1.1 CO2 排放量(低速段): g/km

D.6.2.1.2 CO2 排放量(中速段): g/km

D.6.2.1.3 CO2 排放量(高速段): g/km

D.6.2.1.4 CO2 排放量(超高速段): g/km

D.6.2.1.5 CO2 排放量(综合): g/km

D.6.2.2 燃料消耗量

D.6.2.2.1 燃料消耗量(低速段): L/100km

D.6.2.2.2 燃料消耗量(中速段): L/100km

D.6.2.2.3 燃料消耗量(高速段): L/100km

D.6.2.2.4 燃料消耗量(超高速段): L/100km

D.6.2.2.5 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D.6.3 燃料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型式认证值

D.6.3.1 CO2 排放量

D.6.3.1.1 CO2 排放量(低速段): g/km

D.6.3.1.2 CO2 排放量(中速段): g/km

D.6.3.1.3 CO2 排放量(高速段): g/km

D.6.3.1.4 CO2 排放量(超高速段): g/km

D.6.3.1.5 CO2 排放量(综合): g/km

D.6.3.2 燃料消耗量

D.6.3.2.1 燃料消耗量(低速段): L/100km

D.6.3.2.2 燃料消耗量(中速段): L/100km

D.6.3.2.3 燃料消耗量(高速段): L/100km

D.6.3.2.4 燃料消耗量(超高速段): L/100km

D.6.3.2.5 燃料消耗量(综合): L/100km

D.7 电量消耗模式

D.7.1 能量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申报值

D.7.1.1 CO2 排放量: g/km

D.7.1.2 燃料消耗量: L/100km

D.7.1.3 电量消耗量: Wh/km

D.7.2 能量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测试值

D.7.2.1 CO2 排放量: g/km

D.7.2.2 燃料消耗量: L/100km

D.7.2.3 电量消耗量: Wh/km

D.7.3 能量消耗量及 CO2 排放量型式认证值

D.7.3.1 CO2 排放量: g/km

D.7.3.2 燃料消耗量: L/100km

D.7.3.3 电量消耗量: Wh/km

D.8 综合结果

D.8.1 续驶里程申报值

D.8.1.1 全电里程: km

D.8.1.2 等效全电里程: km

D.8.2 续驶里程及能量消耗量测试值

D.8.2.1 全电里程: km

D.8.2.2 等效全电里程: km

D.8.2.3 OVC-HEV 燃料消耗量: L/100km

D.8.2.4 OVC-HEV 电量消耗量: L/100km

D.8.3 续驶里程及能量消耗量型式认证值

D.8.3.1 全电里程: km

D.8.3.2 等效全电里程: km

D.8.3.3 OVC-HEV 燃料消耗量: L/100km

D.8.3.4 OVC-HEV 电量消耗量: L/100km

D.8.4 折算燃料消耗量

OVC-HEV 折算燃料消耗量: L/100km

D.8.5 限值

D.8.5.1 此车型对应的限值: L/100km

D.8.5.2 此车型的型式认证值≤或>限值2)

D.9 检验机构信息

D.9.1 车辆提交认证日期:

D.9.2 检验机构:

D.9.3 试验报告编号:

D.9.4 地点:

D.9.5 日期:

D.9.6 签名:

参考文献

[1] GB18352.6-201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声明: 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回首页看更多汽车资讯

资讯推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