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将迎全球运动会,但市场成熟度仍待提升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下,人形机器人不仅可以攀登长城,还能在戈壁滩上跑马拉松,彻底改写了“中国制造”的定义。随着北京政府在1月14日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发展未来产业,聚焦人形机器人等20个领域的布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逐步迎来自己的运动会。瞬间引爆市场,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在近期持续飙涨,成了投资者期待的焦点。截至1月14日收盘,概念股上涨超过8%,超过100只个股走高,其中骏创科技以30%的涨停尤为引人注目,汉威科技和埃夫特等也飙升20%。

在上海,人形机器人行业更是一片繁荣,多家独角兽企业纷纷崭露头角。1月7日,傅利叶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吸引了数十亿元的资本。此外,智元机器人也计划在2024年12月开始全面商业化,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

全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正处于爆发的前夜。在2025年CES展会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与多位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激起了全场的热烈反响。他表示,通用机器人技术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并推出了新型基础大模型Cosmos,旨在加速机器人对世界的认知。英伟达最新技术突破将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转变,这不仅是从生成式AI模型的增长中获益,更得益于利用模拟环境对机器人的训练能力。

与此同时,特斯拉的“擎天柱”也成为人形机器人的代表作,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大规模量产,马斯克野心勃勃地预测,未来20年人形机器人数量将会超越人类,甚至支撑特斯拉成为市值25万亿美元的企业。

随着OpenAI重新组建机器人部门、全球市场研究公司BCC预计机器人市场将在2029年底达1650亿美元,诸多迹象表明人形机器人的未来正令人神往。但市场的回报期将会是挑战。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仍处于新兴阶段,尚未实现显著收益。许多初创公司仍在竭力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精度。即使投入大量资金的英伟达也尚未公布华丽的销售额,机器人产品的收入在其总营收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步,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但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面临算力资源不足的挑战。当前,国内近百家具身机器人初创企业正处于洗牌边缘,市场整合呼之欲出,但对政策与资本的支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舞台上,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无疑是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典型范例,为推动社会生产力提升和改善生活质量注入了新的活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