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个文学故事

来源:澎湃新闻 | 罗昕

2025年到了。

各大文学刊物的开年“第一本”如约而至,并带来种种惊喜:《收获》带来余华的两篇随笔新作、金宇澄的艺术家自叙;《十月》带来阿来的非虚构新作《黄河源》和全新栏目“‘县’在出发”;《花城》带来王蒙的最新中篇小说《夏天的念想》;《上海文学》继四十年前的《冈底斯的诱惑》后,刊发先锋作家马原的新作《动物之山》……

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年轻的面孔、陌生的名字出现在各大刊物中。比如《当代》开年头条推出东来的长篇新作,这是《当代》首次刊发90后作家的长篇小说;《萌芽》邀请日本作家绵矢莉莎——芥川龙之介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展开对话;《天涯》特别策划了“自然来稿里的文学新人”小辑,重点推出三篇“从邮箱里挖出”的新作品;《人民文学》的“人民阅卷”依然可见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的恳切评语。

走进新的一年,我们有对焕新的期盼,也有对未知的恐惧。

所幸文学一直都在,我们在一字一句中望见时代与个人命运的交织,感受自我与他者精神的碰撞。我们由此获得一种陪伴,一种安慰,一种力量。

2025年,欢迎走进文学的世界。

2025年第一期《人民文学》

《人民文学》开年重磅推出李凤群的长篇小说《将歌唱》。这是一部“未来小说”。在智能人与自然人、惶惑与安生的锐钝转换中,作品始终以体恤的感性善待每一个人物,同时又以警醒的理性守护已然与应然的边界,在干扰元素日益繁杂的代际峡谷地带,构筑有关心神去向的生命故事。

香圃的《罗布!敦煌!》是同名长篇小说的一部分,有着磅礴繁复的景深、跌宕起伏的情节、细密还原的场景和精心刻画的人物;汤成难的《江水苍苍》则将三个平行时空穿插往复,所有怀着好奇查考的故事行踪都依岸傍水。

还有叶弥、江洋才让、李唐的短篇小说,白庚胜、彭程、罗大佺的散文,以及胡弦、孟原、仲诗文的诗歌,在新的一年为读者带来多姿多彩的可能性。

2025年第一期《收获》

《收获》开年就带来几大重磅。

余华的两篇随笔新作在文学和音乐中捕捉神思,《卡夫卡的“诸位请原谅”》从甲虫格里高尔·萨姆沙,到至死都在表演的绝食艺人,人生无论怎样变形,人永远无法驾驭自己;而在法国的裸体海滩上遭遇《萨蒂的<裸体舞曲>》时,害羞的那个人究竟又会是谁?

“比起写作,现在更喜欢画画”的金宇澄带来五万字图文并茂的《紧紧束缚肉身》。这是金宇澄作为艺术家的心灵自传,也是上海的一部个人断代史。

还有祝勇的新专栏“故宫寻美”、陈继明的长篇新作《大声独白》、孙频的中篇小说《地下的森林》、林檎的中篇小说《重返暗河》、陈春成的短篇小说《山石》等。疼痛下的真相、矿洞里的秘密、道班里的隐情……带我们走进一个个“人的世界”。

2025年第一期《十月》

《十月》开年头条推出了阿来的非虚构新作《黄河源》。这是一部“贴地飞行”的写作,以扎实的细节记录作家实地考察黄河源头的过程。这也是一部科学与人文、史实与当代经验相辉映的作品,展现人与大地的相互依存。

邓一光的小说新作《海水快乐地说》可以被视为对三十余年珠三角发展史的一次极富个人特色的回望。主人公其实是那个一直没有现身的“她”,是千千万万打工群体中“消失的她”。岁月波涛,老人在与“她”三十二年的守望中获得升华。

此外,2025年《十月》推出了全新栏目“‘县’在出发”,提倡文学的田野方法,对焦城乡流动中千千万万个体的生命体验,在鲜活的生活现场发现“我们的附近”,去呈现更当下、更具体的“县”乡经验。

2025年第一期《花城》

开年《花城》带来“人民艺术家”王蒙的中篇新作《夏天的念想》。每年夏天一到,往日诤友良友憾友愚友的旧事再度涌现。小说在主人公W的穿针引线下,勾勒出几位曾领文坛一代风骚的“主事人”画像。

作家魏微新年在《花城》开设“魏微专栏·她们在写作”,开篇迎来《安妮·埃尔诺:勇敢脆弱的芦苇》。这是魏微一个人的阅读札记,也是女作家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中国叙事”栏目推出陈建功长篇非虚构《请在我脏的时候爱我们》;石舒清《故里再录》书写四组已经消逝在岁月中的人物故事,从平淡中见真情,从日常中见不凡;还有郑小琼全新组诗《城市的节气》、阿乙随笔《万年历的副本》等,在新年一起欢迎读者品阅。

2025年第一期《当代》

《当代》开年头条推出东来的《涉过歧流》,这是《当代》首次刊发90后作家的长篇小说。作品聚焦当下青年的社会流动与心灵成长。主人公少年时被某电视节目选中,和城市少年“交换人生”,生活的落差带给他巨大的冲击,跨越地域、阶层、文化壁垒“向上流动”的冲动,从此成为主导其命运的关键词。

同期还将推出韩东、刘建东、阿袁、魏思孝等作家的中短篇新作;“发现”栏目推出林檎作品小辑;深受读者喜爱的鲍尔吉·原野与梁鸿鹰专栏在新年仍将继续;此外还将推出张平、徐贵祥、何怀宏等名家各具性情与见解的文章。

2025年第一期《中国作家》

2025年,《中国作家》迎来创刊40年。

“文学版”头条推出“王蒙聊《聊斋》”专栏。专栏从《聊斋志异》文本中撷取故事样本,发幽探微,点评议论,幽默诙谐,别开生面,仿佛一场文字版的“吐槽大会脱口秀”;茅奖得主杨志军带来短篇新作《尼玛村今天选举》;与“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联合设立的“科幻星云”栏目也成为新年亮点。

今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纪实版”推出长篇纪实文学《遵义三日》。因长征艰难,遵义会议没有留下任何文献记录和照片,只有零星的回忆文章,作者在收集、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用文学的形式,复盘了遵义会议三日的实况,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史料。

“影视版”开设“抗战胜利80周年”专栏,推出徐贵祥的电视文学剧本《燃烧的河流》,剧本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书写中国百姓面对国仇家难,英勇壮烈的抗战画面。今年还开设“大众评点”栏目,让大众成为影视的评判者和创作的助推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