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新源县中心敬老院,有一位特殊的人物,深受老人们的喜爱,她就是巴扎尔古丽·夏依马尔旦。作为一名43岁的哈萨克族女性,巴扎尔古丽在2012年投身于民政领域,2019年成为敬老院的副院长,自此,便在这片充满爱的土地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努力。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曙光破晓,巴扎尔古丽便悄然起床,细心整理床铺,换上标志性的工作服,开始了忙碌的一天。走在通往餐厅的小路上,老人们纷纷向她打招呼,亲切的交流中透出一种家庭般的温暖。一位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好奇地询问她的身份,巴扎尔古丽温柔地回应:“陈叔,您又不记得我啦?我一直在这儿陪着大家呢!”这份亲切感,正是她与老人们情感纽带的体现。
当走进餐厅的后厨,她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身兼多职的服务者,细心叮嘱工作人员:“老人们的牙口和肠胃都不太好,菜品一定要做得软烂,减少调料的使用,确保他们消化良好。”她知道,老人们的饮食关系着他们的健康,因此总是尽力做到最好。
用心的服务延续到每一位老人身上。巴扎尔古丽不断走访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房间,亲自为他们喂饭,询问身体状况。当陈明老人提到卫生间的安全隐患时,她立刻派人安装了扶手,确保老人生活的便利与安全。而这些细微的关怀,正是她作为副院长的职责所在。
“院长把我当亲人一样对待,”来自敬老院的陈明老人感慨道,“有她在,我们在这里养老特别安心。”在巴扎尔古丽的引导下,敬老院成了一个人心如焚的大家庭,老人们在这里不仅仅是共享空间,更是共同生活、相互扶持。
而巴扎尔古丽不仅是个理想的护工,她还是个热情的组织者。她时常带领老人们参与各种活动,例如手指操、音乐会,努力为老人们营造一个欢乐、互助的氛围。在她的引导下,老人们乐意向这个“自家闺女”倾诉生活中的琐事,而她也用满腔热情去倾听、去帮助。伊玛那勒·朱玛德勒汗老人甚至表示:“我早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了,她为我去医院做手术,让我恢复了视力,我真的很感激。”
正因如此,巴扎尔古丽的付出与努力在2024年得到了认可,荣获了“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这一光荣称号。她的心中充满感激与自豪:“能得到这样的殊荣,我会更加努力工作,把这里建设成老人的生活乐园,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温暖。”在她的带领下,敬老院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明确了自身的责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幸福。
巴扎尔古丽的事迹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奉献,它更是在新时代的中国,养老服务行业中的一个缩影。在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中,巴扎尔古丽们成为了养老服务的担当者,为无数老人创造着温暖的家。
在当今社会,随着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呼声愈发明显,巴扎尔古丽和她所在的团队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为了每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而奋斗不息。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的敬老情,构建了一个爱的大家庭。正因为有了像她这样的奉献者,社会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关爱的涟漪。
我们对新时代的养老人说一声感谢!是他们,通过无私的奉献与爱心,为这个社会的和谐,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的部分。巴扎尔古丽的故事,将继续感动更多人的心,激励更多的社会工作者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