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北宋词人贺铸评传(28)
(二)贺铸的生平
2,生平(续十一)
徽宗大观三年至宣和七年(1109—1125)
五十八岁至七十四岁
徽宗大观三年(1109),贺铸五十八岁,以承议郎的寄禄官阶致仕。
徽宗政和元年(1111),贺铸六十岁,因从官荐举,落致仕,以故官奉议郎管勾杭州洞霄宫。
徽宗宣和元年(1119),贺铸六十八岁,再致仕。
贺铸这九年的复出,举主是谁?是举主为罗致他而强起之抑或是因其请托而加以援手?一时还搞不清楚。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
其一,对于他个人来说,复出是为了缓解经济上的拮据。
其二,他复出后之所以仅食祠禄而未担任实际差遣,当属自请。《宋史》卷一〇七《职官志》一〇《宫观》曰:大抵祠馆之设,均为佚老优贤。非自陈而朝廷特差者,如黜降之例。贺铸落致仕而复起,显然不是黜降,可知其为祠官当系“自陈”,即自己请求。这里面很可能就有某些政治上的考量了。当时正值徽宗信用蔡京、童贯等一班奸佞,兴花石纲,筑艮岳,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天下扰扰,民不聊生,是北宋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年代。
至迟大观二年(1108)以后,贺铸先是隐居在苏州,后又移居常州(今属江苏),潜心于读书校勘。宣和二年(1120),他曾到过镇江(今属江苏)、楚州(今江苏淮安)。此前,还曾到过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与杭州,详年无考。
夏承焘先生《贺方回年谱》“方回行迹未见于谱者”条,据贺铸《阳羡歌》词及《诗集》补遗《丹阳客舍示曾纡公衮》等两篇,谓贺铸“客宜兴、丹阳当皆在晚年”。
按,宜兴(今属江苏)即常州属邑,贺铸晚年既隐居苏、常二州,则宜兴自然包括在内,故不须特别提出他“客宜兴”。
丹阳,此当作郡名,即镇江府。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卷一五《参佐》曰:曾纡通判镇江,尝修城西楼,为之记。暇日与诸公会其上,毛友有诗。据此,则曾纡之通判镇江,即在毛友知镇江府时。贺铸《丹阳客舍示曾纡公衮》诗,或宣和二年过镇江时之作,似亦不必另提。
词人晚年曾到过杭州,夏《谱》误系此事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前文已有考证,兹不赘述。
又曾到过德清。《诗集》末《留题左顾亭二首》后宋·胡澄跋曰:顷为德清令邑子以公留题左顾二绝相示,尝揭之亭上。此事夏《谱》失载。自苏、常二州赴杭州,中途可经过湖州德清。故贺铸湖州、杭州之行,或系一事。此事至迟应不晚于宣和二年方腊据浙西起义。
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日,贺铸卒于常州之僧舍,享年七十四岁。九月甲申日,葬于宜兴东篠岭,与赵夫人同穴。友人程俱应其生前之请,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仍亲为书石。毛友为之题额。
***********************************************************
纵观贺铸一生之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与社会交往,大略可以发见如下的一些特点。
其一,才兼文武,宦绩超群。
贺铸出生在七代武官世家,早年结客京师,精习骑射,颇有弓刀武侠气概。其仕宦生涯也从武弁开始。宋·叶梦得《贺铸传》记他长七尺,眉目耸拔,面铁色,气侠雄爽。程俱《贺公墓志铭》记他豪爽精悍;《贺方回诗集序》记他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慷慨多感激。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亦据传闻记他状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俗谓之“贺鬼头”。他自己的诗里则说:少日用壮胆力粗,六鳌可取负而趋(《诗集》后集补遗《九日雨中作》)。刚肠愤激际,赤手搏豺虎(《诗集》卷四《留别龟山白禅老兼简杨居士介》)。可见其体魄魁梧,容止威严,人才枭勇,性情豪放。无论从形象上看抑就气质上说,都和他那武士的出身相称。
然而在他所处的时代,朝廷倾向于偃武修文,文学之士极见贵重,而武士颇为世俗所轻。因此,他并不甘心以一赳赳武夫自囿。六艺之文,乃所愿学(宋·李昭玘《乐静集》卷二一《代贺方回谢举换文》)。少年习武之馀,遇空无有时,他便俯首北窗下,作牛毛小楷,雌黄不去手,反如寒苦一书生(程俱《贺方回诗集序》)。后来更是书无所不读(程俱《贺公墓志铭》)。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