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一勋章”获得者、火箭军某旅原一级军士长王忠心回到老部队,站在媒体记者面前,讲述起“他们”精武砺剑、奋斗强军的故事。
他们,就是该旅高级军士群体。翻看他们的从军履历,犹如欣赏一本本激情燃烧的砺剑图册。要说其中最鲜亮的色彩,当属流淌在血脉中的忠诚底色。
萌芽于奋斗人生的朴素追求——
“逐梦到军营,毕生爱导弹”
撑一根岁月长篙,回溯军旅起点,这些导弹精兵的入伍初心质朴而炽热。
三级军士长孔维刚,爷爷在解放华北的太原战役中壮烈牺牲。听着英雄故事长大,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当兵报效国家”。
入伍后,他训练刻苦、学习加压,很快从同年兵中脱颖而出,如今已成为所在专业的“技术大拿”。
该旅高级军士群体,35人来自革命老区,很多人父辈祖辈参军参战,红色传承成为鲜明标志。
他们之中,有的怀揣“到军营里闯一闯”的朴素理想参军入伍,立志靠奋斗让人生路更精彩。
两种初衷,一样的奋斗,奔向同一个梦想。该旅领导告诉记者,一个好兵必须具备优良品性,入伍动机可能各不相同,但骨子里根植奋斗基因,就为立起“兵样子”奠定了基础。
青春无问东西,岁月自成芳华。这群高级军士在导弹部队这个大熔炉中淬火成钢,导弹兵的基因已经融入骨髓血脉。
那年退伍季,孔维刚也面临“走留”抉择。一位朋友考虑到他三十好几了还未成家,热心地帮他张罗“回家”事宜:驻地一家国企待遇优厚,凭你的素质应聘上岗准没问题,工作定了就抓紧成个家……
“话不能这么讲!”孔维刚拒绝了这番好意,“这兵我还没当够呢!个人的婚姻问题以后会解决,单位的‘大事’我要一直做下去!”
升华为献身使命的坚定信仰——
“铁心铸忠诚,丹心报党恩”
去年盛夏,北京,战略导弹部队组建58周年纪念大会隆重召开。
千里之外,该旅某营一级军士长陈志远和战友们全程视频观看,他的心情特别激动,往昔记忆在脑海中翻涌。
那天,在全营官兵注视下,陈志远从班长王忠心手中接过班长的接力棒,就在那一瞬间,他强烈感受到肩上担子之重。
以前,战友们都说他和班长很像,相仿的个头、一样的性格,这一刻起,他更是感受到肩上又有了一样的责任。
“我的号位,请党放心!”他带头加压加训、带队攻坚克难,连续啃下年检测试、库房调试等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所带班级荣立集体一等功。
大会一结束,该旅组织班里战士围绕“如何接过使命接力棒”展开讨论。这是管思想管行动的大事,需要人人都有自己的定位。
“作为导弹测试号手,我们的忠诚是什么?”
“就是像王忠心班长一样,不下错一个口令、不做错一个动作……”
发射阵地枕戈待旦,思想阵地稳如磐石,这是该旅高级军士屡创佳绩、不辱使命的秘诀。
“思想要过硬,理论武装一步都不能掉队。”每天读红色经典,是某发射营一级军士长杨香伦的必修课。从革命英雄传记到党史军史,从名著经典到党的创新理论,他都抓紧研读。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敢打头阵、勇当先锋”“努力有方向、奋斗有姿态、前进有目标”……翻开该旅官兵的笔记本,密密麻麻的摘录体会,正是他们坦诚的内心独白。
凝固成亮剑必胜的硬核担当——
“潜心砺长剑,时刻听召唤”
这是一个关于乒乓球的故事。
一次实弹发射任务中,作为操作号手的一级军士长唐兴春,为了能亲手发射导弹,反复苦练口令、操作、流程、排故障。
全营官兵也都铆足劲准备,十多次专业排序考核次次第一。
为贴近实战,上级决定随机抽选发射单元。当唐兴春看到教导员抽出一枚无字乒乓球时,大脑一片空白。
面对失之交臂的机会,唐兴春当然很失落,但作为备份发射架长,他很快调整心态,鼓励身边战友:“虽然与发射失之交臂,但我们还坚守在战场上,就是当备份,也要当‘王牌备份’,随时准备上!”
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备。能够亲手发射导弹当然是这些导弹精兵人人都梦寐以求的,但“担当备份也做万全准备,练兵千日随时听令出征”更是他们无悔的信念追求。
他们中有的驾驶长剑战车上高原、闯戈壁、穿林海,行程累计数十万公里,每次任务都安全顺利,万里车辙闪烁着奋斗荣光。
他们中有的长年驻守深山“龙宫”,数十年如一日,日日夜夜坚守,为的是导弹时时保持状态。
他们中有的因组织需要数次换岗,换岗一次离危险更近一步,始终坚持“万无一失”严实操作,把高危岗位干成让党放心的安全号位……
该旅高级军士把对党忠诚化作“强军有我、请党放心”的备战自觉,铆在一线战位练兵精武,只待一声令下,托举长剑飞天。
作者:陈先平、李众、高明俊
摄影:刘明松
主管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10164期
监制:赵法胜
主编:苏长乐
责编:杨 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